打算以很随笔的方式点出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所以有点凌乱,望别见怪。
看这部片的同时,不断回想起一年多前,大二的我,
修了一门名为少年事件处理法的课程,
经过影音的处理之后,习以为常的议题原来如此令人惊骇。
这是一部看了心情不会太过明朗的片,跟吃麻辣锅有点类似,
饱食之后肚子不会太舒适,但我想这部片提供了某程度上的酣畅和爽快。
一、21世纪少年维特的烦恼
我想先做个很有趣的联想:一开始,喧闹的教室中,
有一幕画面是,大家喝完牛奶后,随性地把牛奶盒一一搁入原先盛装的方格子中,
我对这画面,印象是很深刻的。
这就像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把孩子塞进去该有的位置里,
即使是成长,也是被管制的。
在这种齐一式的教育之中,密集的相处,长时间的课程,
小孩子们如同资本主义下的商品,大量生产,规格化、标准化、商品化。
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色彩。
在这样的环境底下,孩子们感到不安,慌张,奋力碰撞制度、击溃伦理,
企图向外界的同侪、大人们呼喊:欸,我在这里啊。
这时,他们尝试脱轨的生活,在次文化中扩张自己得以呼吸的版图,
背叛社会通念,是为了对自我忠诚,是为了寻得自己的一个位置,
每一回的离经叛道,都让少年们赶到心安,透过违反规矩,超越界线,
再次确定,界线的存在,以及,更重要的,自己的存在。
校园霸凌,也是同样的道理。借由他人的痛苦哀嚎,对自己的畏惧,
再次相信了:啊,我是真实存在的。
不然他们畏惧的是什么呢?不正是我吗?我就是他们畏惧的"存在"啊。
然而,少年也是矛盾的。在抗拒制度的同时,却也渴望受到制度的保障。
秉持着老师应该要关心学生的想法。
在半夜传短信给老师表达想死的念头,
出了事,却不是平日熟悉的导师前来,也引起了少年的愤怒。
既想享受成年的权利,却又不愿背负成年的义务。
这就是少年的本质,自卑与自傲,本来就是一线之间。
此时,女主角森口悠子出现了,惨白的面孔,瞳孔中的淡漠。
一开始,悠子如同discovery机械版旁白,
毫无情绪起伏地解说青春期的处境,(由此不难判断悠子对于教育和青少年阶段的了解)
之后,悠子淡淡地抛出一句:我要辞去教职了。
听到这,几名同学勉强抬起眼,赏给悠子一点注意。
没想到,悠子接着,仍然是轻轻地,揭露一个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
两名学生杀掉了她的爱女。
这是悠子的宣告:这一刻起,我是复仇者。
十分华丽的开场。喜欢极了。
二、爱美
为什么悠子要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复仇,必须要从爱美说起。
我不得不赞叹森口悠子这名角色的设计。一般而言,丧女之痛的力道已经非常充分。
然而,以森口悠子而言,她的疼痛,是更加剧烈的。
理由很简单,女儿爱美,对悠子而言,并不只是女儿,更是樱宫的延续。
原本,依照人生的规划,悠子就要与景仰已久的未婚夫樱宫正义成婚。
我相信,对那时的悠子而言,人生是love and peace。
悠子对于世界应该充满善意与信赖,
哪怕是婚前有孕,也是喜上加喜,值得大家的祝福与恭喜。
然而,情人却冷不防被诊断出罹患爱滋病。
在旅途中寻得自我,超越个人意志的情人樱宫,悠子崇拜的教育家樱宫,
仍得为从前的荒唐生活付出代价,成了爱滋病患者樱宫。
(这其实也点出了一个问题,重生的口号或许只是个幻想?)
正因情人樱宫无法胜任父亲和丈夫的角色,悠子在这样的打击中,必须更加坚强。
她选择产下孩子,并且,把全部的爱,都交给了爱美。
女儿爱美同时也是情人樱宫的化身,
早在悠子与樱宫注定无法结合的当下,爱美就是樱宫的延续。
为了呵护这更加脆弱的幸福,悠子非常谨慎,
她呵护爱美,却也重视爱美的人格养成,不过分宠溺。
殊不知,悠子为了不惯坏爱美,而拒绝了爱美撒娇想买小兔钱包的请求,
如此身为母亲的美意,却被他人利用,成了女儿最后致命的关键。
爱美被少年杀死了。
理由是,悠子先前对他们释放的不友善。
悠子之前与异性学生保持距离,是为了自保,然而这样的自保竟也成了少年犯罪的动机。
悠子的刻意划清界线,让爱美成为少年的人选。
她于是怀疑起,少年原本就怀藏着,真实的恶,与生俱来的恶,
是怎么样,也闪躲不掉的,恶。然而,理解这个真相的代价,却是爱美。
悠子内心拼命维持的小小幸福破碎了。唯有爱美,才能证明她和樱宫爱情的存在。
罹患爱滋病的樱宫命在旦夕,延续樱宫干净血液的爱美,燃起希望的爱美,
却早先一步走了。
悠子必须复仇,爱美的死,不单单是爱美的死,也是攸子,更是情人樱宫的死。
少年无所谓的态度,如此轻盈,爱美的死,如此沉重,
悠子十分痛苦。但始作俑者的少年,却连痛苦是什么都无法理解。
悠子很快地了解到,她必须先把少年凿出足以容纳这么多痛苦的空间,
再一点、一点,把痛苦塞入少年的身体中。
她的复仇计画于焉开展……
三、直树
话锋一转,悠子笑着宣布,把染有爱滋病毒的血液注射入牛奶之中。
牛奶,原本是大人们对于少年成长的期许,
然而,很多时候,这份期许可能是有毒的。
(在现代社会不也如此?112至上主义,非酱料不准唸。)
对于这样的结果,修哉在厕所内捧腹大笑,
他想,如果是爱滋,真好,绝对可以唤起妈妈对自己的注意了。
生命,是妈妈给的,妈妈应该给个定义。
在刑法上拥有完全责任的妈妈,也有想逃避母亲责任的时候。
大人与少年之间的界线,渐渐模糊了起来……
直树,则是疯了。直树与修哉,在我的认知中,
两者最大的歧异度在于,修哉已经是以成人的角度去思考了,
而直树尚未脱离孩子的稚气。然而,讽刺的是,酿下大错的却是直树。
我实在很难对苛责直树,以及直树的母亲(下称树母= =)。
很多人认为树母的溺爱造就了这场悲剧,
但其实放眼台湾社会,很多孩童的父母诚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认为,树母只是做好一个,社会上合理期待母亲的角色罢了。
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最乖巧的。这样的想法,认真说来,是没有错的。
直树拥有母亲满满的信心与爱。相较于修哉,他是很幸福的。
然而,这样的他,在同侪之中却毫无地位可言。
青少年的特色之一,在于同侪的意见往往比家庭重要。
而当直树因为树母无法处理、碰触的同侪问题而造成爱美的死亡时,
树母选择的方式,一般父母最常见的回应:
我家小孩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事情,一定是被别的小孩带坏了。
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完全是错的。
首先,家庭的影响本来就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
甚至可以说是学校严重扭曲了一个小孩的个性。
这在我们人生成长的经验中,并不罕见。
被嘲笑死胖子,暴牙妹,丑八怪、书呆子、智障、脑残,
我们都必须承认,成长的过程,同侪的谩骂是必经的撕裂伤。
直树的母亲,在听闻整起事件后,淡淡地吐出一句,好可怜啊。
她同情的对象自然不是爱美,而是自己的儿子。
学校是母亲无法干涉的领域,母亲只能确保儿子在家庭中的干净无暇,
然而儿子在学校却受到了污染,为此树母感到非常怜悯。
她必须怜悯,哪怕她内心也为了直树的举动感到惊骇。
但若她同情爱美的立场,就是表达了自己的无能,也是宣告直树的罪。
树母不想面对如此艰难的问题,她选择逃避。
她与森口悠子之间,都是母亲,甚至,他们也都是被害者。
直树开始把自己搞得脏兮兮,惟独他使用过的器具。
对于自身血液中的恐怖因子,少年开始意识到不洁净的生命何等廉价。
树母以为,把自己的儿子给擦拭干净,修剪成合仪的发型,
直树就能重生了。
这一幕是又可怜又可爱的。树母尚未看清,她最需要擦拭的,是直树的内心。
换言之,她必须要先承认直树所犯下的过错。
一再否认直树杀死爱美的事实,同时也在否认直树的存在。
这个道理,树母却始终没能看清……
最后,母子俩互相把彼此逼上了绝路。这个结局,并不意外。
其实,树母的命运也表达了一个社会现况,孩子们的成败往往被认定是母亲的责任。
很多影评点出了树母的宠溺,是酿造悲剧的主因,
这样的想法,合理吗?
不曾出现的父亲,完全不在舆论攻讦的范围内,合理吗?
四、修哉
最后的尾声,森口悠子的经典对白:我开玩笑的。
这个开放性的结局让观众纷纷问起,到底是真?是假。
我相信,修哉的母亲确实被炸死了。
这是最合理的安排。在她了解自己所铸下的大错的同时,受到制裁。
也很符合因果论的期待。
人,是无法被视为工具对待的。
修哉却始终被母亲视为工具。
为何和修哉的父亲成婚,片中没有详细的交代,
但从时代背景推断,应该是为了避免熟龄未婚的压力,
修哉的出生,起初即是带有目的性的。
他是母亲作为向社会交代的工具,之后,又被冷感的母亲施以菁英教育,
修哉摇身一变,这次,他是即使电机学者成了家庭妇女,还是能训练出天才儿子的证明。
修哉他最渴望的角色,一直很简单,
他只希望是母亲的”儿子”,那就够了,如此平凡。
最后,修哉的母亲瞅著修哉得奖的笑颜流下泪水,这一刻,
她终于以”母亲”的心态去体谅了”儿子”修哉的痛苦。
在这一刻,她的心受到了惩罚,肉身也因为儿子按下开关而成为肉块。
真正的处罚,往往不是透过法律,而是自然律底下的运行。
这也呼应了,悠子一开始所反复提起的,
我并不打算翻案。确实,翻案之于她并没有意义,
刑罚对于少年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悠子而言,对于一个没有痛觉的人体而言,鞭笞他、凌虐他,
也是没有意义的,徒然浪费力气而已。
要真正实现惩罚的真谛,得先唤起少年的痛觉,
因此,她选择找出连结少年痛觉的关键,
对于修哉而言,开关就是他的母亲,早在父母离婚那时,
修哉踉跄地追上去,目视母亲大步离去的背影,他就关上心门了。
啪擦,泡泡破掉的声音。是修哉第一次听见心碎的声音。
沉浸在书本当中,反复揣摩与学者母亲对话的科学语言。
修哉拒绝与外界沟通。他唯一想对话的客体,是母亲。
因此,悠子费尽心思地建立起修哉与母亲沟通的虚伪管道,
从中悠子观察到了修哉难得的腼腆面貌,
修哉逐渐透露出人性,他冷峻的表向终于有了破洞,
悠子终于可以把心碎不堪的情绪,透过那破洞,毫不保留地全数灌入了。
或许是一下子承受不了,修哉流出了一管鼻血,
开窍的同时,痛苦就降临了。
这就是成长的意义,得到更多乐趣,却也失去更多保护。
成长本身是非常危险的,为何少年们总前仆后继,
要佯装出一副老成的样子呢?
五、悠子
这辈子最敬爱的情人,总是为了教育而劳心费力。
相信少年们的本善,不断付出、释放关怀的樱宫,是悠子的偶像。
然而,偶像却染上了AIDS,当活着成为奢侈,又有谁可以讨论重生?
两人唯一的希望,爱美,也死于学生手下。
我开玩笑的。
其实,悠子比谁都更认真。她以一种很小心的态度,
去实现情人樱宫的教育热情。
即使疏离,却仍保持对班上事务的了解,对同学的个性也拿捏得很精准。
但,这样的千方百计,还是抵挡不住同学们的恶性。
有一幕,美月去找悠子,以为悠子只是玩笑,做个象征性的处罚。
悠子却坦白了令人毛骨悚然,既优雅,又残酷的复仇计画。
(这也表现出,少年外表成熟内心无比幼稚的荒谬对比,以为老师总是帮助学生的,
大人总是会体贴少年的。殊不知,大人也曾经是少年啊……)
最后,悠子与美月告别后,手上是一颗邻桌小孩给的糖果。
悠子注视著糖果,随即哭倒在地。
为什么要哭呢,悠子想到了什么。
失望,彻底的失望。无可救药的少年,樱宫的教育记策只是个美梦。
悠子哭,为樱宫的愚蠢,也为爱美的无辜。
更为自己突然涌现的慈悲而哭,我相信,在某个刹那,悠子是考虑过放弃复仇的。
她意识到每个少年都曾经有过如此纯美的儿童时代。
白痴。
下一秒,悠子点醒自己,少年是不可能改邪归正的。
于是她又往前走起,走向她未竟的复仇之路。
与我同行的友人问起:欸,妳念刑法,到底悠子成立什么罪?
这真是很难界定,毕竟,对于死亡结果有最终贡献的,
是按下开关的修哉啊。
这是悠子的实验,修哉是他的白老鼠,
然而修哉选择贯彻少年的恶性,这也让悠子了解到修哉并不值得原谅,
决定贯彻对修哉的复仇。
最终出现的悠子,又哭了。她哭,是为自己,为修哉,更是为了樱宫。
樱宫如果见到这一幕,想必是不忍卒睹地别过眼。
在他眼中,悠子与修哉,皆已为恶魔的化身。
悠子不得不感到非常伤悲,她比任何人都期待这场复仇的失败,
如果修哉没有按下开关,那么,情人樱宫的重生理论,或许是可能的。
那么,或许悠子能得到小小的宽慰。
或许,她就会停止对少年的制裁。
可惜少年并没有改邪归正,樱宫所架构的理想实际上并不存在,
蹦锵,在爆裂声中,悠子同时看见了瓦解的,樱宫正义的热血传说。
于是她缓缓地,掉下一滴眼泪。
六、少年
很多人会说,少年们过度膨胀自我,他们过度评估自己的重要,
但其实,我想,修哉和直树所呈现的,是一个集合体,
一个社会长期忽视少年发展”真实自我”需求下,所产生的不满,
修哉和直树,在这部片中,只是两个人的名字,
所以我们得以轻易评论对错,苛责他们的道德缺陷,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往往是无数人的统一化身,
当他们成为一个现象时,我们又该责备谁?
也或许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修哉、直树?
只是我们比较胆小,选择忍耐自己的不起眼罢了。
况且,修哉一开始仍试过以正轨吸引众人的注意,
然而嗜血的社会却宁愿狩猎更加有价值的虐猫、13岁少女毒杀全家的消息,
少年们于是意识到,在这年代,要他人察觉自己的存在,
没有鲜血的灌溉,是很难达成目的。
也有人说,悠子的报复太过极端了。
但我觉得悠子的目的只有一个,
少年们,当你们学会以成人的手段
我就没有必要把你们视为少年,而应该以成人对待成人,
既成熟又残酷的方式对待你们了。
你们总该知道,这就是成人的世界,而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