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采的“掷骰子”谈起:《黑暗骑士》、《险路勿近》、《少林足球》
(上)
这大概是我至今写过最长的一篇,不是论文或报告的文章吧...9000字...Orz
欢迎大家提出各种观点回应。
1
“掷硬币”在电影《黑暗骑士》和《险路勿近》里都是重要的情节。
印象中,尼采从未提及掷硬币,倒是谈过“掷骰子”。
尼采《查斯图斯特拉如是说》:
“哦!我头上的苍天,你纯净而崇高!没有一只永恒的理性蜘蛛,没有一丝理性的蛛网
,在我看来这就是你的纯净。你是神圣之偶然的舞场,是神圣的掷骰子和掷骰子者的神
化了的桌子。”
硬币同骰子一样,
当掷出时,偶然性是主宰,一旦落下,它的结果又是确定的。
不过,无论这次哪一面朝上,也无法保证下次会一样。
结果的确定性不能支配掷出的偶然性(顶多算算机率),
所以每次掷硬币都是在“肯定偶然”,都是在赌搏。
德勒兹《尼采与哲学》:
“蹩脚的游戏者指望多掷几次骰子,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充份运用因果关系和可能性
来产生满意的组合。……他们扎根于理性,但什么又是理性之根呢?这绝不是别的什么
,只能是复仇精神,即毒蛛。”
尼采藉蜘蛛网比喻理性的因果关系之网,其中躲着心存报复的毒蜘蛛。
牠是个蹩脚的游戏者,一再掷出骰子,只希望赢回所失去的,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既无法肯定掷骰子游戏的偶然性,也不愿承认掷出数字的必然性,
反复投掷之下,毒蛛满怀妒恨与内疚。
2
在《黑暗骑士》里,检察官哈维变成双面人之前,掷硬币只是个把戏。
因为硬币两面都是人头,掷出结果是必然的,
其实他早已决定好要做什么,怎么做。
这时坚守理性与正义的意志,就像两面相同的硬币般不容怀疑,
所以当瑞秋发现哈维的硬币奥秘时,
才会对他说:“你都是这样自己创造运气。”
然而,当哈维毁容成为双面人,硬币的一面也被烧黑,
掷出结果变得无法预料,只能事后统计,
我们无法预知答案将是哪一面。
此时掷硬币的行为,是否代表将个人意志让渡给二选一的“运气”?
其实,即使做为双面人,哈维掷硬币并不代表没有定见。
当他找上马隆尼,虽然马隆尼因猜中硬币而能暂时活命,但哈维杀了司机仍旧一车两命;
之后要求被黑道收买的女警掷硬币,结果也只是“让你多活一天”,
或许他打算隔天找女警再掷一次,这样下去她终究难免一死。
受害者猜中硬币仅仅使结果“延迟实现”而已,无法改变将会被杀的事实,
因此哈维要求受害者一再重复掷硬币,直到他达成目的,
像个蹩脚的游戏者。
哈维心中坚强的意志一直存在着,双面人与光明骑士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别。
他还没成为检察长前在风纪组工作,当时就被取了“双面”的绰号,
意即光明骑士从前在警员眼里就是个“双面人”。
不少观众质疑哈维身份转换得太突兀,
也有观众辩护说因为失去爱人的刺激太巨大,才令其精神状况产生钜变。
不过,对付贪污警察与黑道,本来就是他的信念,
变身前后的唯一差异,只在采取“法律手段”或“非法手段”而已,
而贯串这个变身过程的,就是一股“狂躁的激情”。
哈维是个天之骄子,踌躇滿志,众人拥戴,
最早硬币两面同一,如同身为检察长的他就等于律法,
所思所行必定是在正确的路径上,没有倾斜的其他可能。
他之所以由光明骑士转变为双面人,并非因失去自主判断力。
而是原本“正义的热诚”转换成“复仇的偏执”。
小丑为了制造疯狂而“轻轻一推”,推动的正是哈维的“激情”。
“激情”较具修饰性的说法,是“热情”或“热诚”,
但当满腔热血贯注至封闭回路里,哈维的仇恨机器开始运转,
齿轮一个扣著一个,形成这样的推理:
瑞秋被载走她的人害死->载走她的是贪污警察->贪污警察是高登信任的手下
->蝙蝠侠袒护高登,于是高登和蝙蝠侠都该杀。
依尼采的说法,双面人哈维仿佛是只妒恨并内疚的毒蛛。
妒恨起于刺激和反应,但不是受到刺激时当下的反应,而是“延迟反应”,故会内疚。
哈维当下对瑞秋的死无能为力,只好“事后”再指责他人。
即使哈维说过:“这世界很残酷,而唯一的道德,就是运气。”
但他从未把决定权交给运气,而是自始至终贯彻自己的意志,
掷硬币对他而言是确定性支配了偶然性,
因此他的说词其实在自打嘴巴,唯一的道德是他由激情所推动的理性/仇恨机器。
3
蝙蝠侠曾经觉得哈维可以当他的分身。
哈维代表着公开的法律秩序,所以蝙蝠侠想让他代替自己除恶,好退出江湖;
而小丑也想把哈维推到“谋略者”的对立面,
故在医院对他大谈疯狂混乱之于理性谋划的优越性。
小丑与蝙蝠侠都想拉拢哈维到自己这边。
其实小丑阵营与蝙蝠侠阵营之间并非疯狂混乱与理性谋划的对立。
虽然小丑自嘲:“你觉得我看起来像有计画的人吗?”
但他的行为跟论述有很大落差,那些巧妙的罪行若非经由详细计画不可能成功。
小丑最大的特质不是疯狂与混乱,而是“激情”,
那股流窜于身体与心灵之间,飞扬跋扈地躁动着,挑动观众情感的能量。
相较之下,受过严格忍者训练,全身穿着坚韧护甲的蝙蝠侠,
所突显的情绪品质正是“自制”。
该倾向“激情”或“自制”?或说该当个“英雄”或“坏蛋”?
哈维的角色不免有些尴尬。
虽然他说:“你要不就英雄式的牺牲,要不就是活着看自己成为打不死的大坏蛋。”
但事实是他想像个英雄去救瑞秋,反被小丑所捉;想做大坏蛋却被蝙蝠侠干掉。
当英雄不够,当坏蛋也失败,最后只能靠着“牺牲”来成就“悲剧英雄”。
这有点黑色幽默,但观众们大概不忍心笑出来。
尼采《权力意志》:
“人们受到某种高尚情感的支配,冒着生命危险,出于一时的冲动而行事……
但是在行动果敢方面,罪犯、土匪与海盗肯定超过我们这些正派人。”
“一个人的性格之伟大并不在于他拥有这些情感,而在于尽管他拥有最强烈的
情感,但是他却能控制住感情,并且在控制感情之时得不到快乐,因为他是强者。”
其实无论是做为“罪犯、土匪与海盗”的小丑,或超级英雄正义化身的蝙蝠侠,
都能平衡情感与理智,只是天平稍微倾向不同边。
小丑拥有“自制的激情”,而蝙蝠侠拥有“激情的自制”。
布鲁斯曾想让哈维当他的分身,见不得光的蝙蝠侠希望有个光明正面的盟友;
但哈维的问题在于:他是假的蝙蝠侠(英雄),也是假的小丑(坏蛋),
甚至可说是双重的虚假(分身的分身,假的假蝙蝠侠)。
当假扮蝙蝠侠的路人质问:“我们和你有何不同?”
蝙蝠侠回答:“我不会用曲棍球护具当护甲。”
只要哈维的激情凌驾理智,自制力就像曲棍球护具般不堪一击,向小丑门户大开;
而他就算在怒火中烧的激动中,也会给受害者机会,掷个硬币,
但这动作最后反而害死自己,遭蝙蝠侠趁机反击。
因此,哈维不够理智也不够激情,当不成蝙蝠侠也当不成小丑。
掷硬币这个小动作,或许为哈维的激情保留了点转寰空间。
让复仇欲望不会直接导致杀人行动。
不过,从结果来看,掷硬币更像个捉弄人的恶戏,假的生存机会;
先给一点希望,却要求受害者不断掷硬币,目的仍在致人于死。
刚开始哈维只是“掷假硬币”(两面相同),后来变成“假掷假硬币”,假上加假。
换个角度讲,哈维不仅用硬币来欺骗受害者,更在欺骗自己;
是“自欺”,而非对激情的“自制”。
小丑在医院里对哈维说:
“你们都是谋略者。我想要表现谋略者企图去掌控事情有多可怜。”
好像想把他推向无法掌控的混乱与疯狂。
然而,就算哈维变成双面人,也无法把决定权交给掷硬币的偶然性,
他的意志力一直那么强烈,当后来除恶务尽的热情陷入偏执,坚定的意志反而造成困局。
由于小丑的“轻轻一推”,使哈维失去瑞秋,痛心疾首,狂躁暴乱,
以致激情失去理智的控制。
这接近另一部电影《火线追缉令》(Seven)的结局:
痛失爱妻而愤恨难平的男主角,抛下自己警察的职责,顺从了杀人魔的要求。
4
相较之下,《险路勿近》里的妹妹头杀手奇戈那么冷酷漠然,
我们只能在“执行杀人任务”这件事上察觉其强烈的意念。
不过,杀人时他也总是心如止水、无动于衷,
当不确定杀不杀才掷硬币。
若说会想让受害者搏搏运气,是因为奇戈犹豫了,
但他的神情语气未曾动摇,未曾显露举棋不定或兴奋焦躁的模样。
无论面对商店里的老者,或好心帮助他的过路人,甚至已经无关利害的卡拉金,
奇戈像漩涡,凡是接近的人都会受到死亡威胁,
他将所有人卷入,受害者还搞不懂是何缘故,就被轻而易举地抹去,
如同他鞋底的血迹。
然而,与哈维不同,奇戈是真的依照掷硬币的结果做决定。
表面看来,掷硬币杀人好像十分随意,
但对它绝对服从,又需要坚定的理智来压抑情感冲动。
对哈维而言,掷硬币像是拿复仇的意志与被害者的姓命对梭,
那么,奇戈掷硬币似乎并未投下任何赌注。
他拥有的筹码是什么?他的思想与信念是什么?
目的始终不明。
奇戈的杀人动机不是要钱,不是由于愤怒,
更不是源自某种奇怪的嗜好或快感;
他的意志好像仅仅为了某种“原则”而存在,而杀人是“遵守原则”的结果。
什么“原则”?
一开始奇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后来杀委托人是由于对方违背信义找了别的杀手,
而一路上杀人,都是为了追到目标,完成任务。
甚至最后目标死了,钱已到手,
他还想遵守与猎人摩斯的“承诺”去杀摩斯的老婆卡拉金。
除此之外,奇戈指称加油站老板:“你是吃软饭的。”
以及与卡拉金的对话,都仿佛是在提出他的道德评论:
“你老公为了保全自己,宁愿让你受到伤害。”
人都死了,钱也拿到,任务完成,
为“承诺”而杀害一个无辜的人又能代表什么?
受害者难以理解杀手的动机,相信观众们也是。
受害者们只能呢喃:“其实你可以不必这样做。”
奇戈:“你们都这么说。”
杀手自己恐怕也不清楚为何那么坚持“原则”,
所以才曾自白般地说出:“你跟着规则走,结果落到这个下场。”
如此看来,奇戈的价值观其实颇为古板陈旧,
甚至手握方向盘时也是一副拘谨模样,
杀人后还慢慢开车,确定绿灯才通过十字路口,
反被闯红灯的来车撞上。
《险路勿近》的英文片名为"No Country for Old Men",
其实不被委托人信任的奇戈也像个老者无处容身。
和为小钱彼此争吵的青少年、浮躁无章的墨西哥杀手相比,
他沈著、坚毅、寡言,甚至不乏优雅的洁癖。
叫被害者掷硬币,在这部电影就像杀手服从于原则与承诺一样,
是让它来代替个人意志做决断。
然而,当卡拉金对奇戈说:“决定我生死的不是硬币,而是你。”
他似乎也一时徬徨,
但为时不久,我们就看到他检查鞋底的血迹。
在这一刻,奇戈或许因而产生了自觉:我该如何决断?
比起来,《黑暗骑士》里小丑巧妙安排的两难选择造成瑞秋之死,
又在病床边对哈维煞费苦心地“谆谆善诱”,
如此仍被观众质疑哈维的转变过於戏剧性,不无斧凿之痕;
而奇戈的改变则是条隐微的暗涌,船过水无痕,只留远去的背影。
那么,究竟是他终于展现了某种“自由意志”,不管掷硬币结果而杀人,
还是受害者仍旧猜了硬币,却输掉性命?
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不过由卡拉金坚定的态度看来,比较像是前者。
吊诡的是,杀了卡拉金虽是“信守承诺”的结果,
但卡拉金拒绝掷硬币而又杀她,却违反奇戈的“原则”。
这是奇戈在《险路勿近》里遇到唯一真正的“两难处境”,
不过从中解脱的速度倒很快。
奇戈离开卡拉金家后开车那场戏,
车窗外阳光金黄遍地,是本片少见的明朗怡然,轻松悠闲;
被车撞了以后,他还迳自带着伤一跛一跛走向远方离去。
如此逃脱还满狼狈,却颇有黑色幽默的宿命无奈,自我解嘲意味。
相较于老警长的忧愁悲观,郁闷气短,以及牛仔帽杀手威尔斯自以为的冷笑话,
导演柯恩兄弟为奇戈安排这种结局,倒替他加添了一点幽默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