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奥斯卡的1976和1977年:薛尼卢梅的忧愁

楼主: jwork (Lew Archie)   2008-06-27 21:33:09
奥斯卡的1976和1977年:薛尼卢梅的忧愁
先前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卢梅的文章,不过卢梅创作力惊人,并且大大小小
的电影影视作品不下六十部,况且如果一部一部写的话,又怕流于走马看花式
的文章,最后决定写奥斯卡的这两年,也和大家聊聊卢梅整个创作力最好的两
年,就是1975年的“热天午后”和1976年的“萤光幕后”。
其实这两部电影都能独立写成一篇文章,但是既然是要说关于卢梅的故事
,于是采用的手法比较没有那么严肃,就用轻松的笔调来看看1976和1977年的
奥斯卡奖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何这两部在当时来看几近完美的作品,最
后居然都锻羽而归。
热天午后的1976年奥斯卡
如果说,奥斯卡奖每个几年就有一次的龙虎风云会的话,那么1976年绝对
是经典中的经典,当年的大片有史丹利库部力克的“乱世儿女”、劳勃阿特曼
的“纳许维尔”、米洛斯佛曼的“飞越杜鹃窝”、费里尼的“阿玛珂德”和初
出茅庐的史蒂芬史匹柏的“大白鲨”。同时前面四位也和卢梅一同入围了最佳
导演的奖项,最佳影片则是将费里尼的阿玛珂德换成大白鲨,这一年几乎是所
有在60年代开始崛起导演的对决,几乎每个入围最佳导演的人选都值得一个奥
斯卡奖。可说是奥斯卡奖中少数几个每人都是大师的一年。
卢梅在那年推出的热天午后,可说是抢银行电影的经典了,不过卢梅是个
爆炸性的导演,这个作品自然也不例外。在美国早期经历过西部开垦史的国家
,抢银行是个男子行为的象征,也是每个牛仔的用来夸耀的手段之一,不过卢
梅手下的热天午后,抢银行的男子桑尼是个同性恋,他抢银行既不是玩乐、也
非是男子气概的象征,他只是当纯地想要替自己的同性恋情人筹钱变性罢了。
这样爆炸性的题材,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于抢银行的印象,抢银行是个平常的行
为,你我他都有可能发生,不再是什么男子气概的象征,抢银行就只是个个人
行为罢了。
在热天午后中,卢梅用了相当真实的拍摄手法,真实到就像是你在家里看
著电视实况转播一样,卢梅在这部电影不用配乐,大多都是自然音,更添加真
实的感觉,毕竟这也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当中也添加新的专有名词:“斯德哥
尔摩症候群”,述说被绑架的人质对犯人产生依赖感的情状。整部电影真实且
爆炸,并且借由民众和警察的叫嚣,更加深了临场感。热天午后是卢梅继“十
二怒汉”后再次问鼎奥斯卡的佳作,这部电影不论摆到哪一个年份,在其题材
、技术、和导演手法上都是一等一的作品,绝对是准得奖的电影,可惜却是在
1976年。
在1976年的奥斯卡奖上,即使有那么多位大师,但荣耀却全都归于一人身
上,那就是米洛斯佛曼的“飞跃杜鹃窝”,这部电影完成了奥斯卡奖史上的第
二次大满贯,热天午后虽然带走了一项最佳原著剧本奖,但实际上对于卢梅而
言,这个奖项是等于没有,卢梅第二次和奥斯卡奖擦身而过,但这次的挫败还
不是他最难堪的奥斯卡奖。
萤光幕后的1977年奥斯卡
如果目前要说一部关于媒体的作品,并且是给满分的话,除了萤光幕后以
外,我真的想不出有什么作品比它更适合的电影,这一部电影除了在剧情部份
是满分以外,当中演员的演出也是满分,是一部讲述媒体的经典电影作品。
在1976年的奥斯卡奖入围者上,请恕我在这边卖个关子,有兴趣的人自己
可以查一下,不过可以预知的是,卢梅还是没有拿奖,萤光幕后更入围了十项
奥斯卡奖,最后带走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电影中有五
位演员入围演员奖项,几乎是一部演技教科书了,同时带走三个演员奖项,也
是继欲望街车以来的第一部,但带走男女主角奖项,却和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上毫无瓜葛的,萤光幕后应该是第一部了。
萤光幕后是一部批判整个媒体乱象的作品,当中批判面广,乃是针对电视
时代以来的所有的负面现象的总整理,当中男主角有两位,一个是资深的电视
播报员霍华德和电视制作人麦克斯,前者代表媒体的造神运动和收视率,后者
则是最后的社会良心,造神运动风起云涌,借由收视率来完成,社会良心只能
离开媒体,因为每个人都是电视人,我们都是看着电视写我们的人生连续剧,
我们没有独立思考的可能性,我们只是在模仿电视罢了。而我一定要提女主角
费唐娜威,她在当中演出一个收视率至上的制作人,是个麦克斯口中的电视人
,但除了这以外,她也是个比男人更男人的女人,除了大方地说出自己是个短
高潮(男人的专属)的女人外,她只重视收视率,为收视率她什么都做得出来。
所以最后当收视率不断下降之时,就有人要倒楣了,神不再是神了,变成落水
狗人人喊打,最后还赔上了性命。
萤光幕后在1977年问鼎奥斯卡,拥有最佳的演员阵容,当中演员几乎是一
时之选,威廉赫登、彼得芬奇、费唐娜威和劳勃杜瓦,上述四个人也都全拿过
奥斯卡奖,剧本也相当地杰出,可说是对于整个媒体社会利益取向的总结,而
导演也是最适合这种题材的薛尼卢梅,如果1957年的十二怒汉和1975年的热天
午后都分别是输给当年最好的作品,1957年的桂河大桥和1975年的飞越杜鹃窝
,那1976年的最好作品应该是萤光幕后,可惜的是,1977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上,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奖项最后给了“洛基”,一部讲述美国梦的拳击手故
事。
薛尼卢梅在这两年之后,到了1982年又以“大审判”入围,但当年是“甘
地”的天下,即使是感动无数人的“ET外星人”都输给了甘地,卢梅在那年还
是陪奖的份。之后常有人把他和马丁史柯希斯以及史丹利库部力克相比较,三
人都是有无数的好作品,并有入围奥斯卡的电影佳作,而三人凑在一起,最主
要是三人都是处理爆炸性的题材,却始终拿不到奥斯卡奖的电影导演。1976年
和1977年的奥斯卡奖,可说是卢梅最可惜的两年。并就单单对于卢梅而言,在
1977年的萤光幕后绝对是他离奥斯卡奖最近的一次,最后在2005年,奥斯卡颁
给卢梅一个终身成就奖,让奥斯卡不再和卢梅擦身而过。
作者: ronharper (不要再造谣了)   2008-06-28 04:33:00
只能推!! 卢梅真大师!
作者: YiHam123 (皮将)   2008-06-29 11:15:00
写的这么好一定要推一下的
作者: alterego (charade)   2008-07-14 10:55:00
push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