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关于轻蔑(Contempt, 1963)的几点随想。

楼主: Ihsuma (Amushi)   2008-06-12 20:04:03
1.电影中唯一有正面出现的海报,便是罗塞里尼的意大利之旅(Viaggio in Italia, 1954)
,侯麦当时也在电影笔记上写了一篇名为《奇蹟之地》的影评盛赞本片。罗塞里尼这部
 电影从新现实主义的路线升华成属于他自己天主教人道精神的体现,男女主角最后在感
 情危机后,奇蹟似地复合。相较于轻蔑,讽刺意味浓厚。而这张海报出现的场景也跟义
 大利之旅最后的场景可以两相对照。
2.库斯杜力卡的惊世之作:你还记得桃莉贝尔吗?(Do You Remember Dolly Bell, 1981)
其中用了高达安排在舞台上所唱的“两万四千个吻”作为主题曲,可说是对高达的一次
 致敬。
3.“Silencio”,作为穆荷兰大道(Mulholland Dr., 2001)跟轻蔑的结尾,已然说明了
 电影作为人类梦境的根本问题。
4.一开始男主角口白所说的名言:“电影作为我们凝视世界的替代品(而这个世界符合我
 们的欲求)。”这是巴赞在电影笔记上所发表的,同时,高达在这部电影中不断的挑战
 这个概念(像是开头打在Bardot身上的红、蓝滤镜)。Laura Mulvey的论文似乎可以提
 供我们一些解答。
5.构图上,许多人都提出了安东尼奥尼描写人类情感疏离的三部曲(L'avventura、La
Notte、L'eclisse)对于高达的影响,以长镜头、宽萤幕加上以几何图形为基础的构
 图描写的是一种沟通困难的情况,加上导演自身与Anna Karina的情感困境可做为本片
 的次文本。情感上的,也是语言上的。
6.史诗奥德赛跟片中编剧夫妻的古今对照,等待与不愿前往,片中编剧三番两次将自己
 的妻子“卖”给制片,导致妻子对他的强烈轻蔑(Le Mepris),相较于奥德赛最终
 的回归,观众看到的是妻子跟制片的死亡。
7.我一直对于新浪潮中的女性描写感到很有兴趣,楚浮曾说他们拍的电影是年轻人的电
 影(还补了一句,不然你要让一个二十岁的人学德莱叶怎么拍片吗?)。这些电影中
 的女性形象总是带着神秘感、不可捉摸而又任性可爱。(夏日之恋、断了气...etc)
 Brigitte Bardot的性感女星形象似乎也染上了这样的气质。
8.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在五、六零年代才开始为欧陆所知,而他所提出的Gestus
 这样的概念也可放入这部片的思考模式。Camille对于Paul的Gestus意义的误读(这里
 将Paul的同意当做无不良企图的),也能看出高达对史诗剧场(Epic Theatre)技法
 的熟练使用。
(也许待续)
作者: fansss (新天堂乐园)   2008-06-12 20:06:00
这部电影里的许多构图,都跟许多名画相呼应,高达这么做,
楼主: Ihsuma (Amushi)   2008-06-12 20:10:00
T_T 我的美术不好,看不出来。
作者: fansss (新天堂乐园)   2008-06-12 20:10:00
糟糕,我讲错片了,就此打住。sorry~
作者: fansss (新天堂乐园)   2008-06-12 20:11:00
我应该要讲的是《激情》,拍谢拍泄
作者: orangepie (where is my mind)   2008-06-12 21:00:00
"silencio" ??
楼主: Ihsuma (Amushi)   2008-06-13 00:39:00
修正了,谢谢 :P
作者: oberon48 (灵魂代理人)   2008-06-13 19:22:00
推认真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