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社会单元的崩解:《纪子.出租中》

楼主: weitzern (高级杂工)   2007-11-14 02:57:31
图文版:http://blog.pixnet.net/weitzern/post/10658465
纪子自己的家庭有很深的隔阂,幼年时愉快的全家福照片早已变调,不知从何时开始,父
母无法看清楚纪子和妹妹由香真正的神态,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家庭,却分
崩离析。
纪子试图在网络上寻找出口,在http://www.废墟.com,她认识了代号“上野54”的久美
子,纪子渴望摆脱自己的身份和背景,她离家出走,在东京改名换姓,随着久美子从事家
庭出租的行业。同时,全国各地陆陆续续爆发连续自杀事件,第一个便是54个女高中生集
体跳轨自杀。没多久,纪子的妹妹由香也踏上纪子的脚步,到东京加入了同一个组织,只
是她们也各自扮演自己想像的人物,她们拥有不同的名字,不再是姊妹的关系,与现实彻
底脱钩。(如果真的有所谓的“现实”的话。)
在工作时,纪子获得了“家庭温暖”,她们和委托人的关系和情感甚至超越她们的原生家
庭,以血缘作为基础的家庭单元已不复存在,只有依照金钱订下的“契约家庭”。
这个家庭随着两姊妹的出走彻底崩解,母亲也随之自杀,父亲彻三这时才了悟——这个家
庭早就不是他想像中的那个样子。
他辞去报社的工作,他相信他失去的家人跟那个网站和自杀俱乐部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于
是他开始展开疯狂的调查行动,最后彻三找到家庭出租的公司,彻三租了久美子、纪子和
由香,分别扮演母亲和两个女儿的角色……。
延续《自杀俱乐部》中对“关系”的探讨,《纪子.出租中》把重心转移到社会的基本单
元“家庭”,其实在《自杀俱乐部》里,刑警全家自杀的部份,就已经不只是单纯的“自
我疏离”了,但《纪子.出租中》更强化了家庭崩解的现象。不同于《自杀俱乐部》中血
腥画面的使用,《纪子.出租中》的气氛更多的是青春的迷茫和感伤,与家庭疏离的少女
反而在租用她的家庭里确认了家庭联系的情感,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
片中家庭出租的组织,与其说是家庭出租,不如说是出租身份,因为这个组织所出租的不
只是亲人和情人,而是所有委托人要求扮演的角色,包括被情人刺杀的女性和跳轨自杀的
女高中生,组织中的成员必须达成委托的任务,即使是死亡。
至此,可以看出《自杀俱乐部》和《纪子.出租中》并不是单纯的时间点重合而已,园子
温想处理的不只是家族内的疏离所造成的崩解现象,而更试图继续回答在《自杀俱乐部》
大众追求的真相。
“自杀俱乐部到底是谁组织的?”
“这个组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想没有看过《自杀俱乐部》的人,看到彻三和男人的对话时,可能跟我当时一样一头雾
水,所以节录部份内容,男人是这样回答的:
“没有什么自杀俱乐部,这不过是你的想像罢了。”
“说严重一点,不过是一个自杀的社会团体罢了。”
彻三不愿相信这是这崩解社会下的“自然现象”,他继续追问久美子、自杀俱乐部、亲人
出租组织之间的关系。男人说:
“太阳女神出生在寄物柜里。”
“文明的倒塌从上野站54号寄物柜开始。”
“久美子所想要的不过是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少女生活。”
我认为彻三和男人的这段对话其实是园子温的核心构想,从疏离的个体到崩解的家庭,这
个社会不愿意正视存在于其中的病态,反而执著于某种阴谋论,企图把责任推卸到“自杀
俱乐部”的身上。园子温在此再一次强调“自杀俱乐部”并不存在,这个社会的病态本身
是这个社会的问题,彻三(暗喻大众)追查自杀俱乐部在本质上是一种逃避问题的行为。
出生在寄物柜是一个隐喻,它暗示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弃之不顾,哺乳类的生物特性就是哺
育自己的后代直到自立,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后代的教养时间随之拉长,将子女弃
置在寄物柜里的现象则是一种倒退,是文明倒塌的起点,尤其在富裕的日本社会里更加彰
显这个事实。
在冲突过后继续租借家庭的彻三和餐桌上的和谐这一段真的既讽刺又精彩,但是最后面接
著由香的独白反倒给我一种其实是不知道收尾的感觉。而且两个多小时的片长,坐的屁股
都酸了,当时在电影院只有四个人,每个人到最后都坐不住兼尿急,絮絮叨叨的由香虽然
可爱,久了也会让人火大。
我真的认为这部电影所想要呈现的概念十分有启发性,但是我也不能否认,因为这些概念
和彼此之间的连结太过复杂,所以园子温的暗示和隐喻都被丢到水里去了。即使是看过《
自杀俱乐部》的人,看到彻三和男人的对话大概也会晕头转向,更何况除了常常浏览大陆
网站的人之外,大部多数进去电影院的人可能都没看过《自杀俱乐部》(毕竟台湾没上映
)。
虽然我喜欢园子温的电影,但是他实在太爱搞神秘了,看得很累。
作者: pigpagno1 (...............)   2006-01-15 00:17: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