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Zodiac 索命黄道带

楼主: nosweating (不流汗)   2007-05-20 17:51:34
因为导演同样是大卫芬奇,所以会忍不住将【Zodiac】与【Se7en】做点比较。
当初第一次看【Se7en】时所带给我的那种沉重不快,就好像穿着湿袜子。凶手
的计画跟那场大雨同时展开,包围着整座城市,似乎说著没人能逃得过这场雨
、这场审判。最后凶手现身,雨停了,凶手死了,微弱的阳光探出头,以为可
以获得一些暖意,但先前因为大雨溼透了的袜子,依旧提醒着你那场大雨的存
在。【Zodiac】的电影步调,在我觉得会有些平舖直述,毕竟这是真实事件,
不太可能为了电影的可看性而做太多剧情上的更动。虽然如此,在看完电影并
且回想剧中的一些片段时,我似乎也感受到了那个漩涡。
连续杀人犯的故事中,凶手多半为主动,警方为被动,而【Zodiac】所呈现的
是非常贴近现实调查方式的过程。除了无法预料凶手的下一步行动,再加上当
初那个鉴识科学仍不甚发达、保存现场的观念不甚普及的时代,警方手上的线
索不仅是凶手提供,还有可能在调查的过程中受到破坏。具体证据不足、情境
线索又过于琐碎的情形下,剧中主角所拥有的只是各种臆测与直觉。与其说,
Zodiac杀人为乐,倒不如说他享受世界照着他转的痛快。
片中让我觉得唏嘘的是,在旧金山警方即陶希与阿姆斯壮两人寻求其他犯罪现
场的在地警方合作时,那种留一手的态度。因为管辖权的关系,地方警察不能
随意踰矩,因此四个现场的证据分散,在几年的调查下来始终没有串联,各区
警方都只能获是只愿意调查管区内的那起命案,即便已经知道大家要找的凶手
都是同一人。直到漫画家罗伯的奔走,才让整起事件稍微有了起色。
但其实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就对于罗伯与陶希在咖啡厅的推论有点疑虑。确
实,Zodiac与李在时间上可说几乎完全吻合,但这是在罗伯认定李为唯一嫌犯
下时所做的推定。只是罗伯所蒐集的一切都只能算是情境证据,证人会因为时
间以及引导而改变记忆,我想罗伯某种程度上也是。当认定某人有罪时,你所
找出的证据都将指认他有罪,这或许也就是无罪推论的重要。当然,没有证据
证明李无罪,同样的也不能证明他有罪。
但是这样的结果对于罗伯而言是重要的。他已经在这起事件上花了太多年的光
阴,牺牲家庭、家人以及自己的生活,罗伯掉入寻找真相的漩涡之中,这或许
就是Zodiac所想看见的。只是这是由罗伯,或是保罗他们自己造成的。因此,
罗伯寻求一个结束。在他去监狱探视琳达,极度希望(甚至诱导)琳达说出的
名字会是‘瑞奇’,这个他几乎认定了的名字。结果让他失望,这时的罗伯与
其说寻找真相,不如说他想跳脱这座他自己创造出的泥沼。琳达最后给了他一
个不算名字的名字‘李’,于是罗伯的调查转向了,往‘李就是Zodiac’的方
向走。因此最后他站在李的面前,心里告诉自己“就是他,终于结束了。”
整个故事横跨了将近二十年,唯一的嫌犯只有亚瑟李艾伦,而最后仅存的线索
只有罗伯的畅销书,以及二十年后才愿意出面作证的生还者。然而时代不同了
,进入了DNA鉴识的时代,DNA不符已经去了一半,而证人的证词经过多年已经
不见得可靠,外加当年的证据多已遗失,即使李真是Zodiac也无力制裁了。
连续杀人凶案有其吸引人的魔力,尤其是拥有固定模式,以及出题考验警方的
类型。过程中要找出各个案件中的异同然后建立关联性,再从这样的网络中寻
找凶手不自觉留下的蛛丝马迹。过程中不仅解谜,还要斗智,透析对方的思考
模式,预测对方的下一步。无怪乎连续杀人一向是热门题材。更也难怪罗伯对
此的不可自拔。
这让我忍不住想起第七季的【CSI:犯罪现场】中的一集,也是有关连续杀人。
凶手在三十余年间连续杀害至少四名女子,每次间隔约十年,最后揭晓的杀人
犯,是一个和蔼的普通老人。谈起凶案神色自若,没有激动、没有愧疚,一如
平静没有涟漪的湖面。只要他不愿透露,你将永远不知道他的目的。就如同电
影中提到的“没有动机”,这也意味着加害与受害者之间关系阙如,无从追查
。而间隔时间也蛮值得玩味。【Se7en】中的凶手在一星期中杀害了七个人,短
时间连续犯案似乎会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而CSI那集,每次间隔都长达数年,原
因似乎在于凶手当时的情绪问题,在杀过人后便可趋向平静,直到下一次情绪
周期的到来。而寄出公开信的Zodiac或许就是带有目的性的那种。目的可能如
他所说,对人类的憎恨,但玩弄社会也不无可能。连续杀人犯的消失,一来可
能是目的已经达成,二来可能是外在因素导致他无法继续。不管是哪一种,只
要凶手够聪明,在证据不足的情形下,将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他的身分。
我自己觉得【Zodiac】好在它的后劲,影片步调上其实很平缓。它没有警方与
嫌犯间的动作追逐,也没有刺激精采的密码破解,更没有凶手其实就是同事的
大转折。只有堆积如山的破碎片段等待有心人的拼凑。这就是我觉得很贴近现
实的原因,调查工作本身既枯燥又耗时,而证据向来就不是大剌剌的摆着,往
往得排除一个又一个的线索,度过一次又一次的无进展,才可能逼近真相。但
事实是当案子正热时,上头能等多久,舆论能给多少时间。而随着时间,随着
案子不再有新发展,虽著社会的淡忘,调查又将如何?真相又将如何?除了被
害者家属外,渐渐的不再会有人在意,毕竟,那都是别人家的事。
而现实中没有人因为Zodiac一案而被起诉,电影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太会有什么
高潮。罗伯到鲍伯冯恩家那段或许可以算,当鲍伯说出那海报是他写的时候,
真是让人心头一惊。随着此话一出,鲍伯的样子似乎多了神秘,我总想这应该
是刻意要呈现出罗伯主观的投射。除此之外在众人拼凑证据的过程中,很明显
感受到那种无力感。花了十多年,投入所有的心血,到头来似乎只抓住真相的
外围,却让自己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然而罗伯所追查的方向是正确的吗?而李
又真如同调查人员所认为的是Zodiac吗?Zodiac没有同伙吗?虽然好像很多线
索,但却似乎从未触及真相的核心。巧合与真相的区别就在于证据,但证据无
力、蒐证时间拉得太长、唯一的嫌疑犯死亡,似乎都代表这个案件将会如同开
膛手杰克一样,成为让人茶余饭后毛骨悚然、玄祕未决的话题。
作者: eatbrain (eatbrain's sister)   2007-01-01 11:44:00
看到想睡着
作者: beata (NEWSパワー注入!)   2007-05-20 18:13:00
我也记不住名字 人好多...
作者: beata (NEWSパワー注入!)   2007-05-20 18:22:00
我看完之后 脑袋一直浮出"继续"的台词:所谓的真相 只不过是
作者: beata (NEWSパワー注入!)   2007-05-20 18:24:00
一连串模糊的记忆的串联 真正的真相早已随着知道的人死去了
作者: charaneio   2007-05-20 23:40:00
冯恩家那段我真的有紧张欸...
作者: AquaX ((((()))))   2007-05-21 01:12:00
写得真好...推喔!!
作者: nsmmsn (nsmmsn)   2007-05-21 18:05:00
刚刚看完 推你这篇影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