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milstein&article_id=14123547
心机扫描-被国家摧毁的自我
自从看过雷德利史考特执导,改编自菲利浦迪克的小说的电影“银翼杀手”之
后,对于之后改编他作品的其他电影,我很难不受到这部经典之作的影响。史
蒂芬史匹柏执导的“关键报告”,后来在电视上看到时,感觉并不那么坏,但
是当初跑去电影院看首轮时,对于史蒂芬把电影的格局微缩成男主角之丧子之
痛这一点,觉得是把电影的气势拍弱了。
只是客观而言,改编的作品,导演的诠释本就是种自由,而基本上史蒂芬并没
有太大的失误,只是和我当初的预期有落差罢了。
心机扫描,某种程度上则是更接近了菲利浦迪客对于未来的想像:国家或者企
业,挟持、垄断著先进的科技,对人民进行人身思想上的控制。
(下段内容牵涉电影剧情)
毒品的泛滥已经严重危害社会的秩序,对此,警方对人民采取全天候的严密监
控,在警方监视器的监控下,被追查的特定人士是完全没有隐私的,而负责卧
底的联邦探员,为了保护自己身分不被曝光,在其他场合出面时,总是穿着掩
饰其外貌的五彩衣,外表看上去会是一百多万种不停变化的面孔身分,包括开
会讨论案情时,上司与探员之间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面貌,上呈给长官的监控
影像,长官也不知道影片中的哪一位是卧底探员。
对于执导过Before Sunrise以及Before Sunset的导演Richard Linklater,不
陌生的是片中人物之间不断的对话,但是,本片的对话内容是真正的乏味无趣
,因为片中的人因为吸食毒品而产生了莫名的幻觉,以及神经质的被害妄想,
所以一般观众看着他们对于是否被闯空门等等自寻烦恼的琐事,及其讨论的对
策,和行为,很难不感到烦闷。然而,这样的冗长其实正是导演的目的:它传
达了那个世界的氛围,在这个近似警察国家的世界,人民感到苦闷,借由药物
逃避现实,人被监控,而有被害妄想。相形之下,导演借由描写基努李维饰演
的巴布亚特之所以成为探员的动机来传达上述讯息的意图反而不及这些听来昏
昏欲睡的对白。
本片除了偶尔几个物品透露了那是个未来之外,其余几乎和现在没有什?两样
,但是的确是科幻片的类别(至少就我而言),因为这里的“未来”意象不是
来自实质可见的物品,而是抽象的人类文明,心灵苦闷、警察国家、死气沉沉
,菲利浦迪克的未来是一个带着反乌托邦色彩的未来。
(下段内容牵涉电影剧情)
而警方追查的毒品“D”的来源,竟然指向戒毒机构“新方向公司”本身,意即
,负责辅导毒瘾者回复的机构,其本身就是制造毒品的来源,因之它才能建立
起一个连警方都无法设定监视系统,凌驾司法之上的极权机构,它用毒品控制
了国家。基努李维饰演的巴布表面上是被联邦调查局派去卧底,实际上调查局
却故意令其一步步的上瘾,直到脑部受损到极严重,严重到符合该机构的“认
定”,而被派往农场负责种植提炼毒品的植物。当局只能寄望日后巴布的脑伤
可以恢复部分机能,助其揪出这个阴谋。
政府的行为是出于正义的必要之恶,但是维诺纳瑞德饰演的唐娜霍桑,真实身
分是巴布的上司,也是令一位卧底探员,对于政府加诸于巴布的残酷感到怜悯
,她象征了在此国家机器之中残存的人性良知,她在吸毒之后对巴布说的,带
著诗意的喃喃呓语其实透露出政府的阴谋,反而成为电影最后,脑部功能几乎
全损的巴布,在看见那片美丽蓝色花朵时的喃喃自语,使电影得以带着些微希
望光芒而结束。
我很难说我对这部电影的好恶,因为那些毒虫间的絮絮叨叨的确使我有点烦,
而这个感觉却有可能正是导演的目的。但是,撇开好恶不谈,我认为这部电影
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因为,最后基努李维,在四面环山的美丽绿土上,看着用
以提炼“D”的美丽花海,喃喃道出:“蓝色的小花,会在春天来临时,开放在
山谷之中…”这句维诺纳瑞德先前恍惚间说出的话时,一种单纯的、卑微的、
被国家暴力无情加诸、自我认知被摧毁殆尽的可悲灵魂的自然情感便流露而出
,流露在这美丽却邪恶的花海中,这一幕,竟然温柔的抗衡了整部电影建构的
暴力未来世界。使整部电影取得了完美的协调,那些囉嗦的对白,都是成功建
构这个“未来”的关键要素。
02/04/2007 Mil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