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by(时光之砚)

楼主: NEKObus (我美好的记忆就是我的神)   2007-01-16 21:45:22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时光之砚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7567917 (内含剧照与原画作连结)
========================================================
她用这个角色撑起整部电影的目光,不管是对这个家庭的观察、
对画家创作的好奇、对艺术美感的理解,镜头都靠着史嘉蕾乔涵
森的神情来引导观众的思绪。而她那好奇中带有沈稳、含蓄但又
不失自信的神色,将葛丽特气质的不凡之处诠释得挺为鲜明。
========================================================
什么样的美丽,在如何情境之下得以被工笔冻结、小心珍藏,流传三四百年?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试着用一百分钟的篇幅,来细心
描绘一幅传奇画作背后的创作历程。多数镜头如静物画般的光线与构图,是它视觉上的魅
力;充盈片中那丰富生动的十七世纪城市氛围,则是它营造上的用心。画家追求世间绝美
的那份偏执,是它对创作者心态的解读;画家承受家庭生计的无奈束缚,是它在剧情线脉
络的延伸。而绘画者对被画者的欲望投射、以及此中与艺术成就的相互消长,是这个故事
试图进行的辩证。至于饰演女主角的史嘉蕾乔涵森则是独身挑起大梁,在戏中赋予那幅画
作、在戏外赋予这部电影那让人望穿灵魂的眼神。
那一身素朴的装扮,以及用布条收缠的发髻,透露著画中少女的身份并不高贵。然而在维
梅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油画中,除了少女那回眸凝望的神情之外,最吸引你目光
的便是那闪著银灰色光泽的珍珠耳环了。既是下人,为什么耳朵上戴了副高贵的耳环?既
是粗人,何以却有着艳红欲滴的双唇、白净清新的面容、晶莹灵动的目光?此中的悬疑元
素十分丰富,充满戏剧化的价值,所以才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本原著小说,也所以
才有这部电影。
而从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我们看到女主角葛丽特正细心地切著各色蔬果。浅棕色的洋葱皮
、青绿色的叶菜们、橘红色的胡萝卜、暗紫色的高丽菜。这样的开场告诉我们:这是一个
关于绘画的故事,所以这也将是一部色彩缤纷、视觉化的电影。
同时,《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主线剧情虽然不复杂,但在人物之间以及人物本身的情绪
流泄,却是时时刻刻透出张力的。在背负著沈重生计与自身对作品水准的坚持之间,这个
故事将维梅尔所面对的两难处境交代得十分凝重。他并且属于一个由丈母娘统筹掌管的家
庭,因而在家中的地位显得失落。所以他只能在绘画中追求他的自我实现,并将自身的欲
望与美学上的执著交缠在一起。
而在三角关系的另外两个顶点之一,画家的妻子虽然不见得失去了女性魅力,但毕竟已不
再是画家描绘的对象了。在家计陷入困顿的同时,自己又不再得到丈夫目光的青睐,她因
而总是焦躁又脆弱的。掌控这个家庭的虽然是自己的母亲,但是在画作销路维系著全家温
饱的现实之下,这位少奶奶的处境终究居于弱势。当她最后甚至只被画家当作挑选耳环的
挂具时,其凄凉情境不言自明。
另一方面,单纯但拥有自我的年轻女佣,在进入这个家庭的同时也进入画家创作的场域内
。女佣秀丽的面容吸引了画家的目光、女佣清新的神情激发了画家的灵感,而《戴珍珠耳
环的少女》试图为这个故事增添厚度的妙笔,则是让女佣透过在视觉美学上的领受天分,
而从相较于画家妻子更有利的角度触发了画家那如获知音的情感。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透过三项简单的角色塑造,来构筑葛丽特对绘画美学的敏感度。维
梅尔教她观察多彩的云色,她的快速领悟让画家赶到惊讶。他进一步将调色的任务交代给
葛丽特,她对这份工作的热情究竟是源自对艺术创作的向往,还是对画家本人的恋慕?此
中值得玩味。到后来,她甚至凭借自己的美感擅自更改画家所要描绘的场景构图。至此,
葛丽特的角色终于介入维梅尔的创作行为中,而这样的交错关系先是建立了画家对她的“
人”的欲望,这欲望再进一步被转化成艺术创作的热情。于是,这部电影搭建了一个充满
说服力的鲜活情境,水到渠成地解释了那幅画的诞生。
在此同时,电影对情欲张力的呈现确实多样且直接。例如画家为了得到鲜艳晶亮的的红唇
效果,而一再地要求少女舔一舔嘴唇;例如少女将自己的满头棕发视为最私密的一面并坚
持包覆着它们、不让人看见,但是画家终究于少女换装时在一旁窥视,此时她那惊惶的神
色亦是意在言外。当然最明显不过的便是那穿耳洞的仪式了。为了配戴原本属于妻子的珍
珠耳环,画家亲手在葛丽特的耳朵上扎下那一针,此时一脉鲜血与少女眼泪一齐流下,再
没有比这个更明白的情欲暗示了。
然而即便《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试着描绘出葛丽特与维梅尔在艺术领域中的连结,它仍然
无法被我视为一部有动人爱情的电影。两人之间的情愫停留在单纯欲望的层次,对话不多
因此缺乏相知更遑论相惜的情分。再者主人与女佣之间的身份隔阂从头到尾都没有被去除
,也因此当最后的绘画过程结束、那累积的欲望张力达到最高点之际,葛丽特选择去找自
己的年轻男友并进而缠绵一番,这样的安排并不会带来太突兀的感觉。
扮演维梅尔的柯林弗斯透过话不多、时常眉头深锁的诠释方式,将这个画家的神情描绘得
内敛而厚重。配合看来娇弱但又带着复杂情绪的妻子,以及时而霸道时而势利时而又懂得
顾全大局的丈母娘,这个家庭中那股不安的气氛被交织得充满张力。相较之下,在三年之
后的现在急速窜红的西利安墨菲,其所饰演的年轻屠夫角色实在缺乏发挥,他那独一无二
充满邪气的眼神更是让这个纯情小男友带了点诡异的质感。至于汤姆威金森所饰演的财大
气粗收藏家,角色的层次跟威胁感都稍嫌不足,相较之下他在《蝙蝠侠:开战时刻》中的
黑道老大只凭著酒吧中那一小段撂狠话的演出,就让人印象深刻得多。
而灵魂人物史嘉蕾乔涵森,也许是编导为了要堆叠出与实际画作的相似感,因此在全片所
有镜头中她的面色总是白里透红得像个发光体。其清秀与淡淡的贵气说实话有点削弱当个
女仆的说服力。然而她毕竟用这个角色撑起整部电影的目光,不管是对这个家庭的观察、
对画家创作的好奇、对艺术美感的理解,《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都靠着史嘉蕾乔涵森的神
情来引导观众的思绪。而她那好奇中带有沈稳、含蓄但又不失自信的神色,将葛丽特气质
的不凡之处诠释得挺为鲜明。
葛丽特的角色质感与《爱情,不用翻译》中的夏绿蒂其实有点神似,而导演彼得韦柏也与
苏菲亚科波拉一样喜欢拍下她默默凝望着他人的眼神。当维梅尔与妻子在琴室里温柔依偎
著,经过的葛丽特在烛光中屏神看着他们,此时镜头对她的凝视让人不禁想起《爱情,不
用翻译》里头漫步京都的段落。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一部在视觉上用心经营、在角色上认真铺陈的电影。透过人物之
间纵横交错的爱恨情绪,这个故事具体想像了一幅传奇画作背后可能的创作心路。而在各
个用心铺排的场景中,观者得以在视觉上享受着充满美感的构图,以及那典雅调和的光线
层次。这部电影用如画般美丽的镜头来讲述一幅画的故事。虽然视觉上的渲染力不若听觉
那样直接,所以在描绘艺术家的创作心境上它没有如《阿玛迪斯》一般澎湃的情绪引爆力
,但不妨将它当作一段精致的小品,值得用心品尝与观赏,就如同那只在光与影的交错之
处、微微闪著光芒的珍珠耳环。
作者: Disconsolate (爱上十七岁)   2007-01-16 22:09:00
暗紫色的那是甜菜
楼主: NEKObus (我美好的记忆就是我的神)   2007-01-16 22:10:00
我印象中是有两种.... 不过我对蔬菜确实挺不熟^^"
作者: Disconsolate (爱上十七岁)   2007-01-16 22:13:00
里面有颗暗紫色的菜很像洋葱,一切却又流下许多汁的
楼主: NEKObus (我美好的记忆就是我的神)   2007-01-16 22:15:00
没错没错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像是紫色高丽菜的
作者: Disconsolate (爱上十七岁)   2007-01-16 22:17:00
嗯嗯^^~紫色高丽菜我就没那么注意了XD
作者: Disconsolate (爱上十七岁)   2007-01-16 22:20:00
但我想你要说的应该是那颗会流汁的甜菜没错吧?:)
作者: speed2 (祝平安.喜乐^_^)   2007-01-16 23:40:00
老实说 这是一部昏昏欲睡的电影 色调阴暗 步调也慢
作者: speed2 (祝平安.喜乐^_^)   2007-01-16 23:41:00
女主角的眼神与气质才让本片有了色泽...
作者: bobowo   2007-01-16 23:52:00
这部电影的色调与光影配合的很漂亮,每个场景都像一幅画
作者: code666666 (因平凡而幸福)   2007-01-18 21:14:00
电影看起来真的漂亮 不过剧情倒是很普通...
作者: ligar ( 影-小美女时钟)   2007-01-25 01:04:00
写的真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