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超连结图文版:http://tinyurl.com/ukwxe
据说波兰大导演奇士劳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在看过英国导演肯洛区(Ken
Loach)于1969年推出的早期代表作《鹰与男孩(Kes)》后,曾表示愿意到肯洛区身边去
为他端茶,以表达他对肯洛区才华的拜服。究竟这《鹰与男孩》好到什么程度?好在哪里
?本地嗑电影的同好们一直无缘拜见。直到今年“台北金马国际影片观摩展”,总算有片
商将这部令奇士劳斯基都要甘拜下风的名作引进国内。上映时间是11月12日星期天的
14:10以及11月20日星期一的10:30共两场,已经买到今年套票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了。
在还没拜见过这部《鹰与男孩》之前,有幸先观赏了肯洛区今年推出的新片《吹动大麦的风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本片在今年的坎城影展荣获评审团一致的肯
定,夺下“最佳影片”的金棕榈奖。剧情以1920年代爱尔兰热血青年挺身对抗英国殖民式
的剥削统治所引发的冲突为主轴───从前半段的剧情看来是如此───然而更令观影者
反思、同时体会导演企图心的却是剧情的后半部分。
大致上而言,前半段的故事详实“重现”了爱尔兰独立运动遭受镇压期间,英国
“警吏队”草菅人命、据地为王、以及爱尔兰本地乡绅趋炎附势、卖同胞求荣的丑恶
嘴脸。肯大导在拍摄前探访请教过当年曾在爱尔兰服役的英籍老兵,根据他们所述的
亲身经历来“重现”片中的恐怖统治手段、酷刑、以及任人宰割、朝不保夕的氛围。
然而前半段剧情里,爱尔兰热血青年们同仇敌忾、患难相扶的悲情感人桥段,到了后
半段突然来个“大逆转”,成了逼使观影者转换立场去“反思”的最大讽刺。先前的
英国“警吏队”形同坐领公帑的土匪,在爱尔兰人的土地上恣意烧杀打劫,眉头一皱,
随即把拒绝用“英语”回答盘诘的爱尔兰青年在老母面前活活打死,简直无法无天。
然而在爱尔兰游击队齐心合力打到令英国政府让步和谈后,换上爱尔兰本地的青壮来
管理爱尔兰人,随着昔日战友在不屑中脱口而出的“他们也不过就是换上‘另一套制
服’的‘警吏队’而已…”导演引导观众与剧中人一同“醒悟”到:爱尔兰人虽然获
得表面上的“独立”,实际上与先前的“贱民”形象并没有太大的出入───经济上
依然臣服于英国、穷人依然难以翻身、年轻人依然为了捞金而离乡背井渡海去伦敦做
低下的粗活───只是改由贱民来统治贱民。
导演在电影的后半段以沈痛悲怆的语法呈现“自己人”对于“自己人”亦毫不手软,
该打的该杀的一个也没少,而且因为都是昔日曾并肩一同对抗英军的战友,对彼此的
习性、能力、乃至巢穴都聊如指掌,杀戮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英国政府不愧是老谋深算的“民主”制度创始者,透过这种“片面让步”的和谈协定
来“分化”爱尔兰人───认同这份协议的爱尔兰人成为统治爱尔兰的“新”领导
阶层;不认同这份协议的爱尔兰人则继续做亡命山野的游击队,等著被新上任的在地
统治者(兼自己过去的党羽)个个歼戮,接受“国法(当然指的是‘英国’的法律)”
严厉的制裁。让爱尔兰人自相残杀,当地统治阶层忙着和游击队打内战,自然不可能有
余暇去建立什么有效的外交和经济建设,到头来还是得屈从于大英帝国的淫威,在经济上
依赖英国、并且继续忍受不平的压榨,根本与过去无异,可能还更糟───以前英国人
“官逼民反”,爱尔兰人杀的是英国人,和议之后,爱尔兰人却得杀爱尔兰人。英国人
连自家子弟兵的性命都可以省了,“分化离间”的艺术,
简直可说出神入化。
最可怜的就是片中两位男主角。身为亲兄弟,到片尾却得因为对于那份协议的观点
不同、立场敌对而演出骨肉相残的悲剧。演弟弟Damien的是Cillian Murphy,就是
在《蝙蝠侠: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里饰演“稻草人”的爱尔兰男星。
影展放映时间:11月19日星期日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