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怖片
虽然自己不常看恐怖片,不过这题材在国内个人觉得还漫值得发挥的!
台湾在宗教及传统方面有着强烈特色,要论神论鬼论仪式,像是道教、或是
各地方密教等都有非常多值得发挥的。
论普及性,这些东西都是不论男女老幼从小听到大,很容易接受;论新鲜感
,台湾民间传说的那股神秘感和丰富度个人是觉得强大过西方或日本。
近年恐怖片在台湾电影市场表现上都不错,而民间传说或是节目也从没间断
过(虽然讲神鬼的节目不如五年前,但很多单元性节目还是不离这些题材)加上
许多小说写手不断在题材上创新,其实很值得发挥。
■ 政治剧情片
台湾的政治热,席卷自幼至老。即使是不热衷于政治的台湾人,都多少可以
在这部分侃侃而谈,因为这已在潜移默化下成为我们生活一部分。
如果以嘲讽、诙谐幽默方式,来制作政治丑闻等剧情电影,其实是相当精采
可期。创意根本不必担心,有一群国会演员整天都在媒体上提供各式各样的花招
,这绝对是世界级的政治秀呢!
如果有好的剧情设计、好的演员导演一起来诠释钩心斗角,我想观众是可以
在其中获得满足的,毕竟有多少说不愿提政治的人其实都在等著这些政客们的笑
话。
既然台湾环境资金有限拍不出够水准的动作、特效大片,那么以紧凑并符合
社会环境的剧情片来呈现,也是个方式。台湾观众比起数年前,其实越来越接受
并喜爱剧情片,而不单只是懂得眼前一堆人跟子弹飞来飞去。
■ 次文化励志型影片
励志型影片。以小众或分众文化为架构,大众社会的思维做包装。例如在我
们压迫而无解的教育体制下,摇滚小子或街舞少年……等人在角落的呐喊。如最
近的《巧克力重击》(个人还漫喜欢美国的《Honey》,希望台湾别输了)。
可以找的题材很多,因为这些次文化在台湾社会里,其实很多很多人正在努
力著,即使不被社会期望或相对多数的大众给接受,但是对于大家而言,却一点
也不陌生。(跟近年来新闻娱乐化、节目分众化有关)
例如很多年轻人的玩意,尽管长辈父母表面不肯接受,但心里却也想去更了
解孩子们。人人都曾经有梦嘛!
■ 台湾的电影工业
以上都是一时想到的题材,但台湾可以发挥的题材其实非常多。
我们市场人口是少,但是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却特多!有人说台湾本身没有
什么强烈特色和传统,我曾经也这么认同著;但后来觉得,我们所拥有的特色不
在于这么表面这么有形的部分,而在于我们的性格、社会,也因此难以被整理归
类。
我们的社会是极快速变化、接受度相当高的,这点非常奇妙。
像《国士无双》纳入了诈骗话题;《蓝色大门》、《十七岁的天空》说著同
性题材;《五月之恋》搭著五月天热潮(虽然内容上发挥不够)……
这些影片在方向上都是漫不错的(至于卖座否,因素还很多)。我们有独特
的民俗宗教传统、狂热的政治、丰富的社会话题、多元高接受度的次文化、独一
无二的族群省籍问题、差异大而各有其美的东西两岸生活型态……
也是因为这些快速流动且大量的资讯冲击下,台湾人创意很高。多少埋首努
力的年轻写手们,写出很多精采有趣的小说,都很值得一探。
很多人在国片系列讨论串里都大谈行销。行销方式很多,也未必只见于电影
本身或上映时期。结合征文活动、小说出版、主角新闻炒作(虽然这是值得争议
的一点)、网络……等。不过写篇文章总是比较容易,真的要做行销部分,也不
是咱们在这三言两语就真能成功。的确,我也认同那些导演必然都思考过行销,
也可能比我们都懂得很多,我想真的还是要回归到整体环境面才是。
电影工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在大部分国人的认知里,它只是娱乐、看看
就算了何必长篇大论,但是好莱屋靠这所谓看看就算的东西而有着难计的资金在
流动;韩国更是靠着演艺(电影、韩剧、歌手演员)、电玩等文化娱乐产业,大
大助长该国翻身。
如同有板友提到的,台湾人太过于强调效益,太过重视当下、表面的东西,
忽视了像文化这类无形产业的威力。当我们环境充斥着英文、日文、韩文,并习
惯之,数年之后各式各样产业就可以更轻易打进来。这部分要讲可以写上一整篇
还是先到此吧!:)
因此政府、企业、民众在观念上不改,环境根本无法改变。
电影工业不只在于导演和演员、剧本,像是制片、资金、电影公司、戏院等
所有上下游相关事业都必须一并发展才行。没有好的制片人以及电影公司,在资
金上及整体筹措、行销上都相当困难,不能老是要导演卖房子、带演员赶场跑校
园,这样的成效实在有限。
如果有好的体制环境,有许多优秀国片可以获得更高曝光率且叫好叫座,我
不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凭著几句“国片不懂行销”、“国片枯燥难懂”就可以带过
的。论行销,难道那些电影人会输我们这些写写文章的小鬼吗,呵。
台湾电影环境的问题,不是只少了行销或只少了资金,这不是线性问题,而
是个循环,一环节壮大一环节,剧本创意、演员训练、导演功力、企业投资、行
销包装、制片筹整、戏院比例配合、政府政策、媒体自觉、各项奖励的代表性、
观众心态(以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说,当然该要求的不是消费者;但是消费者真的
是理性而具主动选择性吗?抑或是被动地成为好莱屋的宰制对象,消费者商品论
?是真的不耐国片或非主流片,还是太过习惯于声光特效?这可有得吵了)
以上各项我都认为是电影工业的一环(不是专科,我想还有很多部分未能提
及),即便是观众,也是需要纳在其中再教育的。
可惜不知道政府、企业、民众、戏院、电影公司等,何时会觉醒?还是继续
做着李安大梦以为如此国片就开始起飞呢?就像当年乱弹得到金曲最佳乐团奖高
喊“乐团时代来临”一样,后继无力阿!
当然民间电影爱好者也不是毫无作为,大家也可以动动创意,先部署战力迎
接国片热潮来临(觉得近年连续几部国片有稍炒起气氛)。例如经营网络空间,
如专业部落格;国片DVD网络拍卖、或实体专业店舖;学校社团间加强互动产
生跨校性影响力;电影知识相关书籍(近年好像有比较多些);主题餐厅;电影
相关巡回讲座……
当然以上的一切都不是几个人就可以成功经营的,需要一点一滴招募各地同
好、筹措资金才可以做的大而稳定。当然这些也都是个人一点小梦想,还是穷学
生一个,也没有什么相关背景,还有待自己不断努力。
也希望这个板存在的意义,不只于电影心得、论好评坏,更是所有电影爱好
的青年们(我想较大部分板友是学生吧,呵)激发创意、分享电影剧情外一切的
好园地!由衷祝福台湾的电影产业、文化工业,我不想十年后,依然只能自己看
著精采的国片,却边笑边叹气无人分享。
一点浅见,大家见笑啦!o(≧﹏≦)o
Rhy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