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走出白色巨塔 台湾医师到硅谷学创业

楼主: Austronesian (南洋群岛)   2018-08-02 20:49:53
走出白色巨塔 台湾医师到硅谷学创业
https://udn.com/news/story/6842/3286054
2018-08-02 14:21远见
【文╱蔡立勋】
近几年,台湾医界掀起一股创业潮,随着STB计画在台扎根,已朝向如同硅谷的医材生态
系努力。这些医师跳脱舒适圈,走出白色巨塔,背后的关键是什么?
脱下白袍,走出白色巨塔,近几年来台湾正掀起一股医师创业潮。
他们不像过去离开医院体系而独立开诊所的医师,反是创业去。瞄准的项目是结合过去医
疗背景的高阶医疗器材、智慧医疗领域。
环境骤变 医师探索新可能
为什么这些医师甘冒高风险、跳脱舒适圈,投入创业?
“医师的工作不像以前满足感这么高;工时长、reward(报酬)渐渐比较少、健保(给付
)的关系,很多医师受到挤压,”益安生医董事长张有德观察,大环境促使医师寻找新可
能,“刚好碰到创新创业的环境,大家就出来了。”
不过,要追溯这波医师创业潮,得把时间拉回到2003年。故事起点是美国的科技重镇——
硅谷。
现为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兼任资深顾问的杨启航,当时是国科会(现
为科技部)驻旧金山科技组组长。初到硅谷的他,结识了在当地闯荡20年的张有德。
学材料科学出身的张有德,年轻时就踏入医材产业,是点滴用“软针”(静脉留置针)、
心血管内超音波的发明人,因此素有“台湾医材教父”之称。
在张有德介绍下,杨启航走了一圈硅谷。让他惊讶的是,汇集各界精英的史丹福大学,方
圆50公里内,竟然就有近400家医材公司。
这些公司大多专攻高阶医材研发,善长结合临床医师与擅长技术的工程师,两者相辅相成
。“台湾的医师、工程师都很优秀,却各走各的,”杨启航想,若能让国内的医师、工程
师实地参访硅谷医材生态系,或能为台湾另辟ICT产业以外的新道路。
但,到底该怎么做,迟迟找不到切入点。直到2007年,张有德在寄给杨启航的电子邮件提
及,印度政府花了2000万美元,与史丹福大学签订一项五年的医材人才培训计画,“这刺
激我沉思了两天,”杨启航说。
两天后,他一进办公室,就埋首在座位上写报告。他以印度为依据,只取印度的1/10,
约200万美元,希望政府提供经费,五年内送40人到史丹福大学进行医材人才培训。
报告传到当时的行政院政务委员林逢庆,以及时任国科会主委、现为副总统的陈建仁手中
10天后,拍板定案。
跨域设计课 在台前所未见
张有德也动用硅谷的多年人脉,找来好友,身兼医师、创业家、创投以及史丹佛大学医学
院教授的彼得·费兹杰罗(Peter Fitzgerald)担任导师,让史丹福大学点头招收台湾学
员。
2007年底,台湾—史丹福医疗器材产品设计之人才培训计画(STB计画,
Stanford-Taiwan Biomedical Fellowship Program)正式诞生,每半年招募三至四名学
员,以医师、工程师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才为对象,接受一年训练。
隔年,STB计画第一批两名学员飞抵硅谷;随着计画知名度渐增,2010年,出现了首批医
师。台北马偕医院耳鼻喉科资深主治医师刘天仁、前台大医院脑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洪伟祯
都是代表。这两个医师后来分别创办宇康生科、亚拓医疗。
参加STB计画的学员,多数是为了上史丹福大学医学院教授保罗·尤克(Paul Yock)规划
的Biodesign医材设计课程。
刘天仁解释,这堂课一次开放48个名额,半数是工程背景的学生,医学、生命科学领域是
12人,剩余名额则给商学院学生;以2:1:1的方式分成12组,每组四人。“他们会给你
筛选过的(临床)未被满足需求,透过六个月课程,一路变成完整的商业计画,”刘天仁
说。
像这样跨领域、让概念发展成医材的设计课程,在台湾前所未见。吸引不少台湾在临床上
有设计、改良医材经验的医师们跃跃欲试。
“但真正的重点是课堂外,”首批学员之一、之后创办莱镁医材的学员陈仲竹强调。他曾
是工研院生医所研究员,参加计画后,为了创业,不仅辞去工研院职务,也放弃清华大学
的职缺。
张有德回忆,学员报到的第一天“大部分是吓坏了。”史丹福提供印着“访问学者”字样
的名片,让学员能在硅谷观摩名医开刀、四处拜访创业家,“放牛吃草,强迫他们思考,
为什么要来这里、想学到什么?”
除了一张“通行证”,“我会给他们一袋资料,里头有三本书,还有湾区的博物馆、星巴
克地图;然后,对他们说:‘去融入硅谷吧!一个月内我不想看到你。’”费兹杰罗曾在
接受访问时表示。
创业要有狼性 大胆且独立
走在创业风气兴盛的硅谷街头,和你擦身而过的,可能就是个创业家;街角的咖啡馆,或
许下一秒就有人擦出火花,迸出新想法。比如同样是计画学员的安盛生科三位创办人蔡东
孟、陈彦宇,以及陈阶晓,就是在咖啡馆达成共识,一起创业。
“(STB计画)没有帮你设计要做哪些事,想要什么可以自己尝试,”陈仲竹说。“他们
做了很多吃喝玩乐的事,创业过程第一个是social networking(社交关系),”本身也
是连续创业家的张有德观察。
平日,学员找创业家喝咖啡;假日,则相约出游,时时讨教创业经。也因此,STB计画学
员通常是“比较有点狼性的,”张有德告诉《远见》记者,若无大胆、独立的人格特质,
“大概马上就阵亡了。”
刘天仁则以医师作家侯文咏的著作《不乖》为例。他认为,会到硅谷的人就像这本书,“
骨子里带有一点不是传统医师的特质,想做些不一样的。”
这个“不一样”,引领台湾的医师创业潮。截至今年6月,STB学员共创立了18家公司,有
近六成(10家)的创办人或共同创办人是医师。
台中慈济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后来也创办谷盺生物科技的林佳纬直言,医师不见得会做生
意,但医材创业,医师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今年迈入十周年的STB计画,已培训43名学员。催生的公司,有些逐渐开花结果,有些刚
萌芽。让杨启航欣慰的是,STB学员像个大家庭,逢年过节会相聚,工作上不吝协助彼此
。刘天仁与交大合作,将史丹福的Biodesign课程导入该校EMBA;台大、阳明、成大等校
也开设类似课程。
STB计画带起的创业潮已如涟漪般,在台湾扩大。希望台湾有朝一日能打造出如同硅谷的
医材生态系。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8月号;订阅远见杂志知识库;订阅远见杂志电子版】
备注:台湾医师快去硅谷创业
作者: tauju (tj)   2018-08-03 22:31:00
大胆不乖又不怕失败的特质最容易创业成功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08-03 23:10:00
楼上记得要加上能够一直募到资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