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值班。对着电脑,路上有车有人,清晨微雨。沉默太久,伤害也太重,我想该是和
大家清楚说几句话的时候。(老梗)
呜呜﹐在下也是先前讨论热烈的高医开刀房某小科R3。
其实每个人在intern时都曾感到无助、徬徨、愤怒、需要被(关)爱。
这应该是所有医学生/医师的共同经历,无庸置疑。
我想为所有的学长姊弟妹先找到都认同的基础。
那么好了,如果说高医真的像我们所说的这么不错,在PGY市场上今年还是狂泻?
因为我们的目标对象,也就是intern要转职为PGY的这届同学的感受不够好。
或者说,经由网络上搜寻、或外放同学探听的其他医院选择起来,就是不够好。
我想,如果用study的模型来说,就是每个人的intern经验都是cross-section report;
但我们变成学长姐之后都会用cohort study的想法去理解/想像现在学弟妹的感受。
白话一些,那就是老人家最爱提的"跟你们比阿,我当年可是blablabla..."
这些,我们现在做住院医师的人以前当clerk或int是不是也记忆犹新?
(当然,因为一般人很少在不同地方重复当过int,所以不可能做pair-t test)
所以,如果以我们"当年"的经验去看现在学弟妹的待遇
或许乍听之下也会觉得"靠,都已经那么爽了还要要求什么?"
那么相差20年以上的高层,会有"这些学生真难搞"的心态就不意外了。
每个年代都有他们的困境和选择,这需要我们去倾听和理解。
就像父母亲他们很难理解现在工作多难做、房子有多贵、小孩有多难养。
是,当然我们现在物质现实上是比当年富裕的多,
但在"现在"这个年代,相比其他国家环境,我们的感受就是艰困得多。
人就跟血流一样,会往压力低的地方流、往含氧量多的肺泡移动。
如果其他地方钱多、loading少、apply机会高、高层开明,我为什么不去?
我想高层可能还是没有看到真正的症结点。
Hypotension明摆在眼前,我们可能在牛肉或临时调整的政策上改变,
就像那开到dose高到不行的inotropic agent一样,如果fluid status不够,
虽然能得到暂时的维持,但最后还是难逃shock和ischemia的命运。
高医最常被提及的优点,在我看来,有时也是最黑暗的隐忧。
就是"人情味浓"、"父子般手把手的教学关系"。
我有幸外放到南部某国立大学的附设医院度过我的int时期。
那边薪水少、loading重,他们本院的int却过著甘之如饴的生活。
因为我看到了"朋友般的学习关系",也就是"想学就学,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如果不想学,就做好minimal requirement就好"的师生关系。
被高层酸的机率相对较低(当然还是会偶尔被酸)。
但我看到了尊重和free的教学风格。
高医常感觉到"自己人"一定要好好教,
所以父子之间常有"爱之深、酸之切"的事件发生。
最后要收尾声明一下,楼上的都是爱校的同学学长姊,也都是我尊敬的同事们。
或许这样的发文会有反向招生的嫌疑,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希望这间医院文化改善、各校人才济济、PGY满到喷出来、
从此之后没有BG卡位(但遗憾很困难)blablabla...
只是想抒发一下不同的想法:如果我们在PGY缺人的当下,
给出更多以往院方不愿开的牛肉,最后满招了,
会不会又让"需要改革、检讨"的力道弱下来了?
很希望能在后续的回文当中看到"我不是高医小编,我是高医某P"之类的文章。
明明学弟妹的抱怨焦点不在各位CR的身上,招不到人却要由我们CR出面收拾。
其实我感到相当不平。
最后我要说一个小故事:
当年clerk run麻醉科时曾跑到一个刀房欣赏某VS开刀,
却莫名得到"滚出去!"的待遇(我明明站在门口没干嘛阿?)
现在,我回到了麻醉科,某VS却常常称兄道弟的跟我嘘寒问暖。
但,当年的伤痕是不会磨灭的。
你们让我对这间医院留下了刻板印象。
我想,现在的学弟妹或多或少有这种感觉吧。
希望大家最终都能找到自己的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