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我今天想来这个版告解
我是审查委员之一,而且是同意具名审查的科别
我一直奉行的人生理念,就是: [不要变成自己讨厌的人]
也就是,假如我还是intern时很讨厌很会凹人打杂的R, 碎碎唸的V, 慢令致期的政策
我总觉得,有一天我爬到那个位置了,一定不要这样
我审查也一段时间了,最近第一季申覆,我收到了别家医院,也是具名的某教授,
剔退我的案子,,,原因是我手术前常规检验同时验了BUN/creatine, AST/ALT
他的理由是这两个都选一个验就好
(比如他是要我验Creatine就不用验BUN, 验了 ALT就不要验AST), 当下我只觉得荒谬
每人见解不同,坦白说我也没在管这些,
也许是病房intern就拿套餐点一点帮我准备术前data
我在不爽的情绪下写了申覆,,也许在那个教授的医院里这个是很重要的常规知识
结果我隔几天(今日)刚好要去审查,,也刚好要审查那个教授的医院的科别(同科互审)
然后,,该医院一样所有术前检验一律急八全上...
那你是在踢我什么鬼的??? 那个教授是那个科的主任,
我还以为那个教授的意见是他们这家医学中心普遍认知
我还因此去查了最新麻醉前评估检察的标准,也没说不准,大多只是建议
结果他踢退我? 然后在他领导下,他们科做的事情跟我一模一样?
这时候,我要剔退他们科所有验这些的项目吗?
这样我就变成 :[我讨厌的人了啊],,,这样我就违反了我多年来大致上奉行的原则..
但我不剔退他,,下次医学会遇到,也许还会被酸,我不剔退他不就没人告诉他,
你不要做这种小人行为吗?
所以,我只能说,在我今天审查的七八家医院中,我只有踢他们一家医院,
其他术前验急八项套餐的我一律照准...这样多多少少有点不太违背我的准则
总之,这大概也是具名审查后我才会有的改变吧,如果非具名,我应该骂归骂,
但在不知道凶手的状态下,为了不让自己变成 [自己讨厌的人],
我应该不会做出这无聊举动
就在此,聊表告解吧!!!
※ 引述《ctk495 (wowow)》之铭言:
: 各位学长姐学弟妹晚安:
: 相信各位不管是在课堂上、医院里或是网络上
: 对于健保审核制度的评价几乎都是一面倒的负评
: 不少主治医师在被核删之后心中满腹委屈,从而对整个制度愤恨不平
: 从前社群软件还不发达,受了委曲顶多就是讲给同事或学弟妹听
: 然而近年来社群软件蓬勃发展,开始有人将一些不合理的核删事件放在网络上
: 在媒体的托波助澜之下,排山倒海的舆论压力再加上某烈士的绝食抗议事件
: 迫使的健保署不得不“照着民意来改革”
: 于是乎,核删制度从原本的单审改为双审制度(两个审查委员都一致认同才会被核删)
: 最近则开始于一些科别试行具名审查制度(审查委员要留下他的大名以示负责)
: 而最为人诟病的回推放大制度也研拟改为最高三到六倍
: 虽然改革策略或许不尽人意,但我想大家对于制度能够被改革应该是抱持着肯定的态度
: 但是,这一切的发展真的是正确的吗?
: 小弟目前在大医院,资历V7,应该算是刚要脱离Young V的时期,
: 自认常遭遇不合理核删,从一开始恨得牙痒痒的写申覆到后来几乎已成家常便饭,
: 理应对核删制度的改革拍手叫好,但今天却决定要来好好谈谈这件事…
: 先来讲讲从前的核删制度吧!
: 如同大家所知道的,
: 当初健保局(现在是健保署了)为了规范医师们的健保处置决定加以审查
: 并将其中不合理的处置予以核删,以做为管控有限经费的一个手段
: 然而全台医师每季的所有医疗处置何其的多,要全部加以审查是绝对不可能的
: 因此衍生出了抽审以及回推放大制度
: 所谓抽审制度就是门诊可能每一百件抽一件来审
: 住院可能每十件抽一件来审(不一定,依总案件与所能负荷的作业量决定)
: 至于回推放大则是以抽审比例决定,例如每一百件抽一件时
: 这一件里被核删的每一块钱要被放大一百倍,也就是会被核扣一百块钱
: 因此被抽的那一本就等同是样本
: 既然要核删自然也就要有审查委员
: 相信大家都同意医师开的处置合不合理只有同一科的医师可以了解
: 因此审查委员也就只能由该科的专科医师来担任
: 不过即便是同一科的专科医师
: 因为见解的不同、学识的不同以及医疗模式的不同
: 往往不会全然认同其他医师的处置。
: 另外即使已经避开了同一家医院甚至是同体系医院的审查,医疗圈子就这么小
: 审查委员看到认识而讨厌的人时总还是有可能会有私心而“加强审查”
: 为了防止被审查医师受到不合理核删,因而有了申覆的机制
: 申覆时被申查医师可以阐述其认为其核删不合理的理由,也可以附加佐证资料
: 申覆会由另一位审查委员就该核删项目再次审查
: 万一申覆的结果还是被核删,被审查医师还有一次机会再提申覆(称为争议)
: 这个制度看似完整但其实就跟许多制度一样不可能尽善尽美
: 首先,由于经费有限,健保署又是公家机关
: 要能提出足够的审查费让已经拿到专科的医师可以心动想要来参与审查实在很难
: 而且医师本来就够忙了,能够拨出来参加审查工作的时间也很有限
: 因此审查委员一直处在人力不足的状态
: 审查委员往往在两三个小时内要审查百件以上的案件,审查的品质自然不会太高
: 核删时写的理由要嘛用既定的代码要嘛就没几个字
: 因此许多时候被核删的医师常常不了解自己为何被删
: 当然也有许多时候会因为审查医师没时间好好看仔细或是没时间去查询资料
: 而误删了其实是很合理很先进又很高明的处置
: 当然被核删医师可以利用申覆时好好阐述自己合理处置的理由
: 只是不明不白的被核删已经够杜烂的了,还要花时间写申覆实在是很令人生气
: 有些人提出要在初审时增加审查医师的人数,得到共识为不合理的部分再加以核删
: 但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审查人力来做这样的事
: 再来就是被骂得很惨的放大回推制度
: 明明就只被删了一千块经过放大回推后却要被"惩罚"十万块
: 被核删医师就算认同了该次核删,直觉上还是会有种被抢了九万九千块的感觉
: 有人觉得可以用更低的抽审率来解决审查人力不足以及审查品质不够的问题
: 但结果就是要有更大的回推被率,今天回推放大一百倍核删就已经砲声连连
: 如果被放大了五百倍抗议声将难以想像
: 除了上述制度之外健保署还设有立益审查制度
: 简单说就是设立监测指标来挑出可能有问题的案件,细则部分小弟也没能完全了解
: 不过如果是非抽审的部分就不会有回推放大的问题
: (例如有一本超长住院被指标筛出,那删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会再放大)
: 再来谈谈健保署吧,他是一个隶属于行政院卫生福利部的公家机关
: 国家能给予健保的经费是有限的,有多少钱就只能做多少事
: 但要如何把这些钱合理的做分配成了一个重大的难题
: 偏偏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营收才是首要目标,有了钱才能永续经营
: 活不下去就什么都别谈。因此一个想省钱一个想赚钱
: 两者打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对立关系
: 既然是对立关系也难免身处在医疗机构的我们对于健保署的各种省钱策略会多有抨击
: 要说许多医师的养成过程是一路骂健保骂到大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 不过这之中有一个问题大家一直没看清楚
: 就是“国家经费是有限的”
: 今天不管健保制度如何调整也就只有这么多钱,大家骂一骂钱也不会变多
: 甚至可以说今天你健保给付你的钱变多了其实是从别的医师的口袋抢过来的
: 事实上就算都没有核删健保还是有法宝可以控制预算
: 没错,那就是点值。健保所有的给付都以点计算,但是一点却不等于一块钱
: 点值不是固定的,每个县市每季的点值都在浮动
: 完全就是看有多少钱就给你多少点值
: 今天全台所有医疗机构跟健保请的点数加倍的结果就是点值砍一半给你看
: 所以其实大家如果觉得健保给付太寒酸一直骂健保署根本就是搞错了对象
: 该抗议的对象是立法院才对!
: 最后回到健保核删制度的改变这件事:双审、具名审、限制回推倍率
: 这些改变到底跟医师们有什么关系呢?结果就是核删量大幅下降
: 有人粗估出未来总核删量会减少到现有的十分之一
: 初期医院跟医师们会很开心,核删变少不是营收会变多吗?
: 而且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去写那些烦死人的申覆了!
: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点值的下降
: 有人会说那好吧,反正挖东墙补西墙的观念就对了
: 点值下降但核删变少反正总值不变薪水就不会少,能少写点申覆也算是不错
: 但故事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 核删大幅下降的结果就是各位医师可以恣意开立医疗处置
: 反正被删那一点点根本没差,我多开点期望值更好
: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会不以为然
: 认为大部份的医师应该会本着医疗专业来开立处置吧?
: 真的是如此吗?
: 医师也是人,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医师应该都会希望自己的病人好、
: 自己的薪水好、自己的业绩好、自己的医院好
: 关心这些事应该会远大于关心大环境
: 于是尽量给病人最好的检查、最好的处置、最好的药物
: 还可以换得更好的业绩跟薪水,何乐而不为?
: 点值下降?那我就开立更多点就好了!
: 于是那些安安份份照着原有医疗准则做事的医师们就会因为点值下降而减少薪水
: 规规矩矩的医院就会因为点值下降而减少营收
: 没多久就会进入弱肉强食的世界!
: 也许,一场医疗界的新风暴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