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似乎都对如何骗过精神科医师很好奇。
我们应该把这个问题由大到小来看,才会比较清楚。
首先,要知道不只精神科,出来江湖行走,哪个医生不被暴露在被骗
的可能性?举凡车祸来要张诊断证明书、部队里面骗张假单、兵役体
检想不当兵、想因病提早退休的、有保险想轻症住院,这个社会是很
多样化的,司法诉讼中企图欺骗精神科医师只是统计当中的极少数。
如果要算Malingering的可能性,司法精神鉴定连边都排不上。
但上头写的多少是单方面被骗?或是双方面共谋?临床上各位应该都
看过不少例子。
而司法精神鉴定跟上面最不一样的是:鉴定报告是“专家证人”证词
的一部分,虚伪陈述就会吃上刑法“伪证罪”的官司。这些做司法精
神鉴定的医师过得可都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啊。各位不一定有出过庭,
敝人有幸去领过几次伍佰块,要知道合议庭检辩交叉拮辩,是从你的
学经历够不够资格鉴定个案一路问到报告的细节,你还得使用通俗的
用语解释精神医学的概念给这些法界人士了解,一场下来,大概个案
的状况大概都会问得相当彻底,你的立论根据、证据力为何也都几乎
清清楚楚。要是能力不够,是很容易露出马脚的。
所以,我认识专做司法精神鉴定的医师,几乎都是疾病诊断、病理症
状学、法学的强人。
要骗过医师,要骗过精神科医师,跟要骗过专做司法精神鉴定的医师
,难度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其实跟检测工具的信校度一样,就跟前头说的一样,精神科浸淫到
一个程度,你看个案就不是“诊断准则”了。疾病的核心是什么?疾
病发展的过程是什么?症状表征的意义是什么?这些症状是怎么影响
个案生活的?跟环境又是怎么互动的?这些都不会写在DSM-5或ICD-10
里面,精神医学得靠大量的阅读以及临床经验的建构,才能越来越精
熟,这也是这个行业特别具有魅力的一点。
诊断准则,坦白说只是沟通的工具而已,专科医师以后,厉害的医师
不会只看这个东西。所以你说背这个能增加成功率?举台大吴建昌主
任的书内容(正常与疯狂的天秤:谈精神疾病与司法鉴定),坦白说
几乎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4956
反而真正困难的是借由你的知识去理解犯罪者这件事情。
这就是专业的价值。
这点其实法院也都知道,所以当遇上重大案件时,你可以看到北中南
东的法院会委托的就是那几家。当然有人会说有的案件鉴定结果也有
不同,这我得说:首先,大师也是会因为论点不同而吵架的,但疾病
核心的部份其实有争议的不多;再来是台湾的司法系统给的给付太低
,当有的个案需要多次鉴定时,我们的社会能允许这些个案像郑捷一
样,开出十万的价码多次鉴定?或是像美国系统一样,一评估可能就
是半年,然后照次数计价?
所以,有的时候不是医师功力的问题,而是系统的问题。
另外,在台湾这样的专业价值被极度低估,这些强人都是过去台湾医
界的优良传统训练出来的,在未来缺少给付诱因、医院业务繁忙,临
床、教学、研究都要兼顾,又加上即将而来的劳动权利压缩到主治医
师成熟的时间,未来还能有多少大师?我心里是打个问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