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精神科医师怎么判断病人是否诈病?

楼主: achech (ILoveMyWife)   2016-09-16 22:06:37
大家似乎都对如何骗过精神科医师很好奇。
我们应该把这个问题由大到小来看,才会比较清楚。
首先,要知道不只精神科,出来江湖行走,哪个医生不被暴露在被骗
的可能性?举凡车祸来要张诊断证明书、部队里面骗张假单、兵役体
检想不当兵、想因病提早退休的、有保险想轻症住院,这个社会是很
多样化的,司法诉讼中企图欺骗精神科医师只是统计当中的极少数。
如果要算Malingering的可能性,司法精神鉴定连边都排不上。
但上头写的多少是单方面被骗?或是双方面共谋?临床上各位应该都
看过不少例子。
而司法精神鉴定跟上面最不一样的是:鉴定报告是“专家证人”证词
的一部分,虚伪陈述就会吃上刑法“伪证罪”的官司。这些做司法精
神鉴定的医师过得可都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啊。各位不一定有出过庭,
敝人有幸去领过几次伍佰块,要知道合议庭检辩交叉拮辩,是从你的
学经历够不够资格鉴定个案一路问到报告的细节,你还得使用通俗的
用语解释精神医学的概念给这些法界人士了解,一场下来,大概个案
的状况大概都会问得相当彻底,你的立论根据、证据力为何也都几乎
清清楚楚。要是能力不够,是很容易露出马脚的。
所以,我认识专做司法精神鉴定的医师,几乎都是疾病诊断、病理症
状学、法学的强人。
要骗过医师,要骗过精神科医师,跟要骗过专做司法精神鉴定的医师
,难度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其实跟检测工具的信校度一样,就跟前头说的一样,精神科浸淫到
一个程度,你看个案就不是“诊断准则”了。疾病的核心是什么?疾
病发展的过程是什么?症状表征的意义是什么?这些症状是怎么影响
个案生活的?跟环境又是怎么互动的?这些都不会写在DSM-5或ICD-10
里面,精神医学得靠大量的阅读以及临床经验的建构,才能越来越精
熟,这也是这个行业特别具有魅力的一点。
诊断准则,坦白说只是沟通的工具而已,专科医师以后,厉害的医师
不会只看这个东西。所以你说背这个能增加成功率?举台大吴建昌主
任的书内容(正常与疯狂的天秤:谈精神疾病与司法鉴定),坦白说
几乎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4956
反而真正困难的是借由你的知识去理解犯罪者这件事情。
这就是专业的价值。
这点其实法院也都知道,所以当遇上重大案件时,你可以看到北中南
东的法院会委托的就是那几家。当然有人会说有的案件鉴定结果也有
不同,这我得说:首先,大师也是会因为论点不同而吵架的,但疾病
核心的部份其实有争议的不多;再来是台湾的司法系统给的给付太低
,当有的个案需要多次鉴定时,我们的社会能允许这些个案像郑捷一
样,开出十万的价码多次鉴定?或是像美国系统一样,一评估可能就
是半年,然后照次数计价?
所以,有的时候不是医师功力的问题,而是系统的问题。
另外,在台湾这样的专业价值被极度低估,这些强人都是过去台湾医
界的优良传统训练出来的,在未来缺少给付诱因、医院业务繁忙,临
床、教学、研究都要兼顾,又加上即将而来的劳动权利压缩到主治医
师成熟的时间,未来还能有多少大师?我心里是打个问号的。
作者: Rogozov (哥发的不是冗是寂寞)   2016-09-16 23:49:00
推好分享
作者: a156712 (时刻绑手)   2016-09-16 23:50:00
好文推
作者: mamoya (coco)   2016-09-17 00:48:00
推,真是受教了。
作者: chench0710 (Chench~)   2016-09-17 00:53:00
好文推!请问文中说要多看书是看哪一类的书呢?
作者: hahawow (哇哈哈)   2016-09-17 09:16:00
"劳动权利压缩到主治医师成熟的时间""未来还能有多少大师这二者在精神科能有多大关连? 话说回来,套用某些大老的说法,主治医师亲自值班以病人为师相信能学到更多更快成熟?而且多数内外科疾病是不分日夜都会发生,精神科可能不同?这算置入性行销吗? XD话说回来,社会中永远会有一定比率的圣人存在,大师在精不在多,当然业务量太大超过有限大师负荷后,就必须有经济诱因来吸引经济型大师投入,比方说不可能有几万的圣人当医师
作者: deathsman (短歌热酒蝴蝶舞)   2016-09-17 09:32:00
鉴定作不好 顶多是不专业的专家证人 以后人家不找你而已 伪证罪的构成要件要有主观的伪证故意 作鉴定要搞到成立这条非常困难
作者: WMX (这学期要加油阿~)   2016-09-17 09:51:00
同楼上,有前辈说鉴定做不好的就是被当笨蛋而已,法律不罚骗子不罚笨蛋打错:法律罚骗子不罚笨蛋
作者: yamaplover (YP赶快剪头发)   2016-09-17 16:23:00
推一下对于DSM的态度最近一年因为要了解DSM-5改了哪些地方,所以又把DSM-5 texts捡起来读;我的感想是:这真的讲的太浅了仅当作入门还可以的读物而已。Kaplan & Sadock 也是,药物和neuroscience的地方还有一读的价值,但其他部分真的不行。然后上面两本书,都是R1就该读完的东西但若以为DSM或Kaplan就是执业的准则、依据,那就有点,呃最后再推荐一下 Karl Jaspers 精神病理学总论,虽然现在的住院医师好像已经不太读这种东西 ^^病人才是最好的教科书;用力把自己的时间拿去跟病人会谈,想办法让自己每次会谈都谈完一个小时;最后就会知道“真的病”和“假的病”差别在哪里回到这串主题,我觉得“诈病”对精神科医师来说真的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就是知道”他好像有点假
作者: deathsman (短歌热酒蝴蝶舞)   2016-09-17 23:08:00
"就是知道"是一回事 写鉴定报告又是一回事阿(菸连法官判决的心证都要有逻辑论述很多鉴定写到最后都跟我最初的直觉不一样到最后给出去的结论还是要看自己能挖出多少证据
作者: yamaplover (YP赶快剪头发)   2016-09-17 23:22:00
对对对 我等下离开医院后独立写一篇好了这里的“就是知道”是现象学用语,不是搏杯的那种知不过现象学分析是无法登上鉴定报告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学着“讲点人话”,学习司法精神医学的语言跟其他人沟通;免得别人觉得“这个医生怪怪的”“都在讲些我听不懂的东西”这样现象学讲的“知”不是科学知识,也不是您说的直觉当然也不是玄学的那种知 XDDD当然我们不能期待司法人员有哲学背景,所以只能让自己去配合司法界;毕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所以所有人都是为了维系社会运作的法律所服务,不是吗XDDD
作者: deathsman (短歌热酒蝴蝶舞)   2016-09-17 23:29:00
期待前辈的文章:)
作者: yamaplover (YP赶快剪头发)   2016-09-17 23:32:00
啊 我十几年前在这个站的某个版写过阅读X光片的现象学分析 “知”的活动过程的实际操作就有点像那篇写的 所以等下我写点五四三的题材好了不过还是说一下 现象学分析是登不上鉴定报告的所以....还是要学习“司法精神医学”这门外语,学着“讲点人话”。 XDD
作者: deathsman (短歌热酒蝴蝶舞)   2016-09-17 23:35:00
心理治疗也是呀 学着讲个案能理解的诠释也非常困难要让非专业理解专业 大概都要走过这遭吧
作者: yamaplover (YP赶快剪头发)   2016-09-17 23:37:00
是啊 我觉得看诊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做“转译”的工作
作者: deathsman (短歌热酒蝴蝶舞)   2016-09-17 23:48:00
真的~是一种贩卖知识的概念
作者: hahawow (哇哈哈)   2016-09-18 06:58:00
"就是知道"其实未来几十年后也许有机会用AI+大数据客观呈现,那是多维(S/S)空间上群聚分类结果,不是任何单一维度的score可以替代, ax+by+cz虽然有x,y,z三维参数,但变成ax+by+cz后会是沿(a,b,c)方向将垂直此向量平面累加的单维机率分布函数...话说回来其实自由心证本身也是"就是知道"的体现...只是心证差异大的法官们也不会承认鉴定医师的心证当然有种替代方案是面谈时将嫌犯表情与语音透过电脑处理而鉴定医师只能看到萤幕听到喇叭上某代号的受测者然后法庭同时找些正常人和病人来重复受测以确定心证的精准度与可重复性...不过成本会变非常高昂...
作者: cerberi (cerberi)   2016-09-18 08:34:00
推,cost down下来其实对法界,医界影响都很巨大
作者: deathsman (短歌热酒蝴蝶舞)   2016-09-18 10:33:00
想想法官一个月也才十万元 处理的案件难度比我们高多了我们一个案子可以两三万 其实相对非常优渥
作者: Rainades (柑柠老师)   2016-09-22 20:02:00
...这风格看来太眼熟了,应该是主任吧 <(_ _)>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