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二战中的日本新闻 II:阵亡于战争的报导风骨

楼主: andy2011 (andy2011)   2015-10-28 14:25:28
※ [本文转录自 Warfare 看板 #1MAPI50c ]
作者: AlbertSpeer (德国军备部长) 看板: Warfare
标题: [转录] 二战中的日本新闻 II:阵亡于战争的报븠
时间: Fri Oct 23 09:59:28 2015
二战中的日本新闻 II:阵亡于战争的报导风骨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1250835
虽然媒体号称是“第四权”,但若与当权者发生冲突时,编辑方针与报社经营便容易产生
矛盾——最后,屈服的却总是编辑原则;这种状况,即至今日都没有改变,遑论战时。
当二二六、五一五等几起政治事变刚发生时,日本全国性媒体几乎都是立即妥协,但仍有
一些地方性新闻在乱局中仍坚持着风骨,例如九州的《福冈日日新闻》(现在的《西日本
新闻》),在五一五事件后,就进行猛烈地批判。
当时,《朝日新闻》与《每日新闻》的发行量约有200万份,仅发行17万份的《福冈日日
新闻》根本难以匹敌。尽管如此,报社主事者菊竹六鼓(淳)却坚持以一当百,“应该说
的时候说,应该写的时候写”。
被称为“一个伟大的瘸子”的菊竹六鼓,两岁时左脚受伤,尽管经历多次手术,还是未能
复原。但身体上的障碍,也阻止不了他踏上新闻工作的路,菊竹总说:“你们可以同情我
,但我不要你们的怜悯。”菊竹这股风骨底气归因于清贫,“新闻记者以清贫为荣”、“
新闻记者必须比裁判官还清白”,他总是拒绝宴请,对朋友的不正也毫不留情。这种严以
律己的态度也影响了《福冈日日新闻》的编辑经营,他删除赛马结果报导、不增加广告篇
幅,方方面面都展现出硬派的媒体风骨,报社上下无不对他尊敬有加。
菊竹六鼓并非石桥湛山那样的自由主义者,在九一八事件时也支持过满蒙权益论。但作为
媒体人,他所遵守记者的分寸与原则却不容妥协。菊竹常说:
绝对不能在新闻报导上作假,只要报导一作假,读者就会信以为真,影响很大。
五一五事件发生时,首相犬养毅被击毙,当各家媒体乡愿妥协时,只有菊竹六鼓的一支健
笔不亢不惧。当时担任编辑部主任的他只下了这样一道命令:
如同过往那样做新闻。
他立刻写了评论,而编辑部部长上野台次读了文章后很是感动,便对菊竹说:“我认为现
在国民完全无法做出正义或邪恶的判断,我们应该尽快向他们展示正确的结论,这评论应
该刊登在晚报上。”在这之前,当时的《福冈日日新闻》晚报从未刊登过社论。
▎媒体出卖自己的灵魂
菊竹六鼓不仅对五一五事件感到愤怒,对其他媒体的沉默更是不满。当《每日新闻》社长
提出“报纸就是商品”的言论时,菊竹便批判他们失去了作为言论机关的本分,出卖自己
的灵魂;但这样的坚持,也引来右翼与军部狂肆的威胁,甚至传言军方要在报社上头丢炸
弹。
周遭的人担心步行上班的菊竹会发生危险,请他搭车,他也拒绝了。菊竹认为保护言论的
责任必须拿这条命来拼搏,“这涉及日本存亡的问题。”在他写给长女的信中提到:
我本来打算把这次机会当做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完成,遗憾的是,到处都是禁令,根
本不能尽情写作。我虽然可以为国捐躯,但如果连报纸都被扣押的话,想说的话就没办法
说了,所以我只能适可而止,尽管如此,我仍做了一些该做的事,并对此感到安心。
冒着危险、坚持媒体姿态的不仅只有菊竹六鼓,长野县《信浓每日新闻》主笔桐生悠悠也
维持着媒体人该有的批判姿态。但桐生悠悠在报社撰写社论期间,却激怒政府。法务大臣
小山松吉在内阁会议上便说:“最近社会的不安,就是报纸不照规矩写作。”最后,在报
社压力之下,桐生也惨被逼退。
桐生意识到在这种时代,报导自由的责任不能依靠组织,只能靠个人战斗,于是自办《他
山之石》杂志,计画坚持到笔被折断、弹尽粮绝之时。然而,太平洋战争开打前,桐生却
因病倒下,仅留下壮烈的遗言:“我要离开这个畜生当道的世界。”
对媒体的压制与记者迨职的景况,《国民新闻》社会委员长谷川光太郎便著文表示:“五
一五事件以来,我们一直都处在不能直率表达自己的境况中。没有谁的力量压制,也没有
人骂我们写的东西不合时宜,但总觉得已经逼到我严格自我约束、顾虑重重的地步。”
1933年版的《日本新闻年鉴》也有主旨类似的文章:“昭和七年的新闻界试图与国民并肩
作战,齐心协力度过这个非常时期......;昭和八年的言论界毫无生气,保持着奇怪的沉
默......事半死不活的言论界。”
很多文章提及这背后有很多令社会不安的力量威胁著,但没有人敢把原因写出来。前坂俊
之直言,九一八之后,报社全面支持军部对外的强硬言论,并在“非常时期”全力协助国
家的各种措举;又因为报社支持了军部的独断专行,军部也就得到国民支持,势力扩大后
,便转而对媒体进行恐吓,形成恶性循环。
往后几年,军部变本加厉,利用媒体放出“国难”消息煽动人民,继续壮大自己。
五一五事件时,日本媒体尚能坚持抵抗的声音,但到了4年后的二二六事件,衰弱的媒体
言论却已毫无反抗之力。因此,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日本政府将媒体代表召集起
来,要求他们“必须”配合政府,于是各方媒体出现一致的言论和态度,推行“暴支膺惩
”运动(讨伐暴力中国)。
为了更加勒紧媒体言论,军部又在原本的《报纸法》上,多增列几条受军方控制的法规,
让军方能直接对报纸下禁令。《日本新闻年鉴》记载:“以言论自由为传统的《朝日新闻
》已成为了最热烈的日本主义鼓吹者,其他的报纸更不用说了,因此,报纸对国家舆论的
统一强化,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媒体不只迎合军部,也煽动人民,例如军歌的流行就是起因于新闻的炒作。此刻的媒体,
不仅动员国民、弘扬战争,他们还投入了战争新闻竞赛。大型媒体靠飞机报导与传送稿件
,关注战争的民众人人读报,一时发行量大增;相对之下,缺乏资源的地方媒体则陷入困
境。
报纸因战争得到发展?
除了军部威胁外,为何媒体甘愿投入煽动战争的报导?处于竞争关系的媒体,又为何立场
一致,不做区别?答案似乎非常简单:“战争是卖新闻最好的机会。”
“战争是扩大发行量的机会。”前坂俊之评论道;在没有电视的时代,《朝日新闻》和《
每日新闻》两大报都运用压倒性的资本,派出相当多的特派员到战场,详细报导作战情形
,大大扩张了发行量。
如今与《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并列日本三大报的《读卖新闻》也是在九一八事件后
崛起的。本来快面临倒闭的《读卖》,在社长正力松太郎的指挥下,以九一八事件为契机
,赌上报社命运发行晚报,并一举成功,奠定了今日的权威地位。
《朝日新闻》主笔绪方竹虎在回忆录中提到:
每一次禁止发行将造成数万日圆的损失。而且与美国不同的是,我们对暴力的反抗性实在
太弱了,狡猾的暴力集团抓住报社的弱点,知道报纸需要广告,便恐吓广告商,命他们将
广告撤出。广告主当然很怕麻烦,而报社也就受到牵连了。主要干部没有办法,只好都妥
协。
侵华战争对这些大报带来超乎预期的利益。尽管在战争时期,资源有限、印刷用纸不足、
物资也飞涨,让报纸不得不也连带涨价,发行量随之减少。但侵华战争爆发后,减少的发
行数短短一个月又涨回来,一直到年末,出现了每天天一亮,发行份数又增加的盛况。发
行量增加,广告也跟着增长,在各产业面临战争困境时,报业的利润反倒逆风高飞——即
便这波战争财的热潮,仅有大媒体获益。
不过用纸不足,还是影响了报媒。随着战争长期化,任何物资都以战时经济强化的目的被
统制。1938年四月,《国家总动员法》公布, 新闻限制再加一层,其后印刷报纸用纸限
制令也跟着被提出,“用纸限制”便也成为政府控制言论的手段。之后,《国防保安法》
也再追加传播管制,媒体从此再无言论自由可言。言论的控管,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
发,日本军部与政府还继续发布各种法规,加强扼住媒体咽喉的力量。自此,日本报纸已
经彻底死亡。
外交评论家清泽冽所写的《黑暗日记》中,记下媒体的沈沦:
昨日是大东亚战争纪念日,收音机里...尽是充满感情色彩的叫嚣,傍晚时,我没有听广
播,广播里说,美国是鬼畜,英国是恶魔,连家人都听不下去,把收音机关了。
在面临着武器需要现代化的时代,言论界依然相信神灵助力的的说法...无论到哪里,都
充满对战争前途的担心。
读报从后面读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败战。各媒体在太平洋战争中期就知道会有败战的结果,也了
解后期《波茨坦公告》的协议过程,但国民们却在日本投降当日才被告知真相——这时,
大家才了解到过去读的都是虚假的新闻,报纸上都是谎话连篇。
但也不是所有国民都这么愚昧。日本庆应义孰大学教授小熊英二之父——小熊谦二——读
早稲田实业学校时,一名叫塩清的老师就教导他们“报纸得从下方字段开始读起”。
国际版特别如此。报纸上方字段所看到的大标题,写着德国胜利的消息,可是下方不起眼
处,却小小写着对德国不利的消息。大概记者们也透过这样的方式,来传达真实的报导,
老师告诉大家:“要读懂新闻内在的真实,不要被新闻牵着走。”
借由访谈自己的父亲,小熊英二教授耙梳、分析了战时与战后的日本社会经济生活,并写
成《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书,其中不时透漏小熊谦二战时就喜欢阅读,一直到在西伯利亚
当战俘期间,仍然依赖著读报来获知各种讯息。但他不会盲目接受,会自己思考判断真伪

书中提到,塞班岛“玉碎”后,大家或多或少知道情况不对,几乎可推测到日本战败的结
果。但报纸上依然一成不变地报导各种充满希望的战况,塞班岛陷落,东条英机内阁垮台
,但“没有背景资讯,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所以也没留下深刻的印象”。
即使如此,也是有不迎合上意的报导,如《东京日日新闻》在1944年刊登了一整版〈要胜
利或者灭亡,战局终于走到这一步〉以及〈拿竹矛抵抗已经跟不上时代〉为标题,促请转
变作战方针。这则报导触怒了东条英机,甚至还将这名执笔的记者送到战区“充军”作为
惩罚。不过,小熊谦二不记得这个报导:“或许曾经读过,但当时为了筹吃的东西,已经
耗费所有精力,完全没有余裕管其他事。”
从败战中惊醒
8月16日,日本宣布败战隔天,《每日新闻》关西总部发行的报纸,是一张薄薄的白纸。
17日,16栏的报纸,只有10栏有内容,其余空白,如此持续了5天。
该报关系总部编辑局局长高杉孝二郎得知日本投降后,向社长提出辞任、停刊的建议:“
我们应该以最大的形式,向国民谢罪,以承担作为大媒体一直以来讴歌和煽动战争的责任
。”前一日还在骂鬼畜英美、焦土决战的编辑部,竟然一百八十度转变,他们认为没有脸
做任何评论,“把以终战昭告书为首的各种官方文告和事实如实刊登在报纸上,是我良心
允许的最大限度。所以,只能以白纸发行了。”该社以社长为首的几个重要干部,随之辞
职。
在战时从《每日新闻》主编当到董事长的高田元太郎表示:“极端地说,当时把战败的事
实向国民一个劲儿的隐藏,将白的说成黑的,就是所谓的新闻写作。报纸无论怎么吹笛子
,国民都不可能跳舞。战败后,我们报社内外都追究了推动战争的责任,但我认为一旦战
争爆发,协助战争就是国民的义务,因而国民是不该被追究责任的。只是对于失去新闻自
由、剥夺记者尊严和活动自由,以及没能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应该承担重大的责任。基于
这种认识,我们就辞职了。”
8月23日,《朝日新闻》也向国民谢罪:“特别是与引导国民、舆论、民意走向有着密切
关系的言论机构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因此,我们绝不会轻易饶恕我们犯下的错误。”同
年 11月,《朝日新闻》发布〈与国民站在一起〉的文告,承担没有把事实告诉国民,使
国家卷入战争的责任。社长以下,所有编辑干部都辞职。
《朝日新闻》主笔绪方竹虎便说:“如果当时中央级报纸能坐在一起商讨,便在适当时机
对这一动向进行预防的话,难道不能阻止它吗?实际上,如果《朝日新闻》与《每日新闻
》联手起来,在九一八事变前就开始思考如何压制军部的政治干预的话,难道不是可以成
功做到吗?在日本战败后仔细想想。其实军部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它只是一个领月
薪的集团,对他来说,报纸会不会联合一起抵抗,始终是最大的威胁。现在想来有点遗憾
,并感责任重大。”
著有《日本最长的一日》的作家半藤一利,当时还是个中学生,他读了 16日《朝日新闻
》的报导,其中有一段:
不论明天或后天,仍然继续唱着《海行兮》(海行かば)吧。这是民族的声音,是尊奉天
皇的意旨,向苦难生活勇猛前进草民的声音。日本民族并未战败。
15岁的半藤心想:报纸要负起过去严重鼓动之责,所以再次鞭策激励国民吗?对他而言,
这是一个刹那间的翻转。
战后:找不回的公信力
半藤一利在其所著的《昭和史》中,详细地记录战败后,日本社会的转变与讨论,战后日
本有很大一部分接受盟军引导,进行土地、教育等改变。新闻亦然,〈有关言论和新闻自
由备忘录〉和〈有关日本新闻法备忘录〉的发布,都在在显示,新闻仍被控管,只是这次
的审查检阅者,是盟军总司令部——有人甚至认为,盟军总部对新闻的控制比战时日本政
府还要严格。
在战争期间那样敲锣打鼓煽动战争的新闻界,以八月十五日为分水岭,突然一变开始说教
:从此,日本人必须以民主主义方式来生活。
半藤一利认为奇怪,且引用作家高见顺的日记:
新闻媒体,对以往的新闻态度,丝毫没有向国民谢罪的样子,没有刊登任何一篇道歉的文
章。一方面刊登内容变得截然不同的报导,一方面依旧摆出训诫的态度,还是布告性质的
,仍扮演政府的御用角色...有关败战,新闻媒体没有责任吗?无可救药的厚颜无耻...。
这段叙述虽与真实有些偏差,因为日本媒体的确“委婉”地表达歉意与改变之意,但这也
足以显见,国民并未感受到媒体的歉意,况且,才这么一天,就立刻一百八十度转变态度
,更让人觉得荒谬,甚至感觉到日本媒体不过变成看着盟军脸色而行而已。
二战结束至今,已经70年,日本媒体是否更开放,更自主,是否已摆脱政治操作呢?我的
日本朋友都是摇头的:“媒体不可信”,特别是福岛核灾后,他们更是认清受到政府与财
团控制的媒体,根本无力揭露核电风险与灾难,甚至还反过头来协助政府隐瞒真相。
但这种说法,日本学者小熊英二并不完全同意。他认为战后媒体受到政治控制者鲜少,“
只是大众媒体已经无法反应这个社会。他们已经跟不上了。”这很难说是战争留下的影响
,但在全世界都是不变的事实。
作者: clickslither (sda)   2014-10-23 10:42:00
广告主与广告主的上司才是言论自由的主人
作者: kevin55l (kevin)   2014-10-23 14:11:00
在现代社会的话,就是要懂得分辨网络上的言论及报导,也要会分析真假。
作者: fku5566 (法克尤五六)   2014-10-23 22:36:00
拜科技所赐,现在有网络,而网络告诉多半呈现极右倾向附带各种歧视,问题是无论2CH 还是reddit,多数酸民肥宅脱离了键盘大概都没那么能言善道跟右倾呵呵。日本要谈反核反政府左倾反军事正常化的,还有左意反对党跟第二大报朝日,其实还是有能跟当局制衡的力量在
作者: makoto888 (Makoto)   2014-10-24 09:33:00
网络匿名啊,当然什么激进言论都敢讲也不是每个人都像绿卫兵一样有勇气举个"支那贱畜"的看板到处抛头露面秀下限
作者: elmotze (On my way)   2014-10-25 13:28:00
这里不是政黑板
作者: qlz (())   2014-10-25 18:23:00
原来楼上还知道啊
楼主: andy2011 (andy2011)   2014-10-28 14:23:00
借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