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4000452-260109
吴戈卿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一位电视台新闻主管在脸书描述,传统大众媒体受到太阳花操练现代数位工具所受到的震
撼,“经过这一役,台湾社群媒体业已练兵完成,场内现场直播的即时,场外蚂蚁雄兵的
网络连结,传统媒体失去话语权,势不可挡”。
有线新闻频道交出议题设定权,沦为学运的追随者,是因为学生的激情与收视率压力,迫
使新闻频道把具有设定议题功能的sng,必须集中摆置在由抗议团体设定的现场,让抗议
团体的声音跟能量倍数化。在扩大单方诉求的同时,却未能运用其他工具,如网络,主动
规画相对的场景及观点陈述,丢失了大众媒体应具备的“多方对话”功能。
太阳花的议题分散多元,从政治体制到权力操作,从代议品质到政党政治,从大陆市场到
两岸对立,从产业方向到薪水荷包。点多面广,彼此相连,整体而论,几乎超出电视新闻
的承载与理解能力。
以社会经济议题为例,“反全球化运动”诉求经济正义、人民自主、保护环境资源与基本
人权,希望透过运动凝聚“受害者及具有同理心的同胞”,向公权力施压抗争,以改变政
策。这类议题及场景,大多分布在民间社团,新闻频道平常就比较少接触。抗议爆发后,
大多数电视台并未规画人力,主动探索民间各个不同阶层、行业对经贸开放与社会正义的
平衡点,同时验证官方及抗议团体的论述,提供第一手的多元声音。于是,应该多面向探
讨的全民话题,却臣服于简单的道德化旗帜,屈从单方打包的二、三手内容。
除了主观条件失衡外,政府角色失能,也是电子新闻频道丧失话语权的重要客观因素。比
较起太阳花全面持续的文宣动员政势,掌握服贸完整资讯的政府,透露的文本却极为不足
,对外说明解释能力与方式又流于传统八股。
例如,既然决定到大专院校面对学生,却不懂运用网络直播,全面向校园及社会大众扩大
接触,透过网络或社群媒体接受提问,也搜集问题随时回复。既然决定走出办公室,却缺
乏胆识与远见,未规画赴抗议“热区现场”或附近地区,展示沟通诚意,展开草根城镇会
议,形成民主市集,提供大众媒体报导的话题。
遭强烈批判的政府,在形式跟实质上,都被阻绝在抗议运动的资讯生态圈外,成为“缺席
的辩方”,间接导致人员跟资讯都左支右绌的电子媒体向资讯爆炸的抗议观点倾斜。
民主的可贵,在于多元。媒体的话语权,来自媒体掌握议题的能力与设定议题的高度及视
野,以及内部自我革新与专业知识的再教育。媒体的话语权,不会因为拥有工具与人力,
就从天而降。话语权,媒体要自己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