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傍晚五点,天空还没有要暗下来的打算。
我从任职的帝都大学开了半小时多的车,来到经世大学的校门口。
虽然经世大学离我们学校不算太远,但平常除了参与论文口试或学术活动,鲜少有机会能
来到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
我今天也是有公务在身,这次是要担任社团评鉴的校外评审委员。
有社团或系学会经验的人对评鉴一定不陌生。往年的校外评审委员只要在评鉴日当天到
社团的摊位上晃晃,就学生的呈现内容给出评价就好。
但从上学年度开始,主管机关推行“日常社团运作也需经过校外委员评分”这样的新制。
于是除了评鉴当日,平日社课也会有校外评审进行半突击式的视察,将结果纳入评分。
对学生跟校方来说都是徒增困扰的这个制度在争议声中推行到第四个学期,成效倒也还行
。
学生们习惯了在评鉴期的某次社课突然出现校外老师来观课、访问。老师们也习惯了多一
次到外校晃晃的机会,而且不少学校对于校外评审委员会给予一定程度的“额外酬谢”,
像我这种佛系接计画、佛系投论文、不急着升等的年轻助理教授,通常很乐意赚这笔外快
。各校中又以经世大学出手最为优渥:作为当初最大力反对新制的学校,这样的转变挺耐
人寻味。
“康老师!欢迎欢迎,这边请坐。” 一般来说社团评鉴是课外组的业务,但经大学务长
余大雁老师仍亲自出马接待。余老师热情的招呼我在茶几旁坐下,茶几上放著精致的餐点
、一个牛皮纸信封、保密协定、免责声明等文件还有一个黑色皮质文件夹。
跟我在mail还有传闻里得知的一样,经大的校外社团评鉴委员福利优渥,但有很多特殊要
求,这些待签署的文件就是其中之一。
“康老师不好意思,本来我们有安排一位同仁当老师的校内向导,不过他今天临时请假,
等等这位同学会跟老师同行,她叫尔雅。”
“老师好。”站在门旁的那个女生微微鞠了个躬,看那怯生生的模样,感觉是个小大一?
应该是学务处的工读生。
边寒暄边用完晚餐后,我开始在那些文件上签名。
“这边跟老师说明一下,在资料夹里面有校内地图、今天的评鉴社团列表跟评分表、还有
一张特别注意事项。”
正低头浏览文件的我没有注意到,余老师讲这段话的时候,不自然的转了转她手腕上的玉
镯。
“请康老师稍后务必仔细阅读注意事项,在开始视察之前。”
我大略翻了翻资料夹,在最后面确实有一张“国立经世大学10x学年度第2学期校外社团评
鉴委员特别注意事项(周四版)”,而且条目还不少。
我没有细看就阖上了资料夹。
“余老师不用担心,评鉴这一块我也算有蛮多经验,我倒是比较怕在山上遇到蛇呢!”余
老师礼貌性的干笑了几声。
“校外评鉴委员来经大视察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地方跟其他学校…不太一样,再麻烦老师
多注意一下。”
“没问题!那我差不多出发了。”我收起牛皮信封,暗自掂了掂它的厚度,带上资料夹,
起身跟余老师握过手,走出学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