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听说的

楼主: kztlis (:D)   2020-02-19 23:35:06
我忘了是从谁那里听说过这样一个传闻,
今天试着将它说出来,是也期待着或许能找到,这段记忆曾经的主人。
,;,。,.。;,...
记忆是供人收纳之物。
当容器过小或破损时,记忆会因而满溢、四散
并在夜晚离开寄所。
在空中偶然彼此碰撞、杂混后,可能误入他人的场域暂时停留,
而形成别人口中所谓怪诞的梦。
毕竟它们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以机率而言,
这些现象早就不是什么稀有的事情...
话说回来,其实 记忆 不是它们真正的名字,
只是老前辈们讲故事时忘了特别说明,而先人用字偏差所产生的误植罢了。
一直误用至今。
在零星的古籍里,只有少数关于寄忆的记载。
通常是一个标点符号的大小和形状,
","
像这样,
也有圆形、没带尾巴的。
移动的样子、
还有的会成群结队...
...总之它们倒是天生就充满文学性就是了。
对了,没有惊叹号或问号的形状。
也许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解答或结果,
并不需要好奇或惊讶什么吧。
平常会在空气里很轻很轻地游
虽然说是游,不如说只是靠着微小的绒毛尽量努力往前划动
但大多时候也只能顺着气流飘扬而无能为力的灰尘般的小东西。
不过我想它们应该也喜欢旅行。
扯远了,
想要观察它们的话
可以趁老人家睡着的时候在旁静静等候,比较容易出现
足够幸运的话,它们会在黑暗中会散发淡淡的蓝色光芒,随着吐息出现。
听说更少数的人,可以看见光芒的颜色改变从而感受到寄忆的状态,
不过这方面的资料并不齐全,流传下来的说法是以淡蓝色为常态居多。
还需要更多纪录的贡献,有头绪的话,麻烦了。
应该没有人类会否认我们认知中所谓"记忆"的重要性,
而它对生物带来的影响正是源自于它的习性。
寄忆常栖息于密闭的容器之中,
并且偏好生气,
多以一些五感、情绪为食,
所以动植物附近会聚集特别的多。
但一些物品上也是会有少许的寄忆攀附。
只要容量够大,
寄忆就会不断聚集直到满溢,
有些太过于虚弱的寄忆就会被排挤出居所,
继续漂浮直到遇见新的寄主。
会称作寄忆也是这个缘故。
寄忆的寿命太长,而容器太过于脆弱,
没有能永远留住的寄忆。
或长或短,都只是暂时寄居。
它们并不存在什么使命,也不属于谁
只是来了,
又刚好走了。
人类对寄忆十分的看重,却误会了它的存在形式。
有些人用故事、有些人用图画
人们想尽各种方式来储存寄忆,
寄忆有时确实会受到上面的人气吸引而附着上去,
但保存不易,人的生气也非常容易消散。
然而在人类一代一代的探寻之中,
终于有人找到方法,
并以此为生。
寄忆是供人收纳之物。
请小心收藏。若是有重要的寄忆逸散了,
别担心,你也会忘记为之难过。
但请注意,若是你意识到记忆以片段的形式莫名消失,
那是有些不好的东西也靠近了。
请迅速联系你身边的职业追忆者。
务必小心警讯。
那联系方式我下次再分享哦,还记得的话。
,;,。,.。;,...
我又是从哪里听来的呢..?
作者: winya (猪羊稳赢)   2020-02-20 00:49:00
作者: greensdream (放弃)   2020-02-20 07:32:00
有趣,推
作者: imjun0104 (jun)   2020-02-20 10:58:00
喜欢这篇
作者: Lazare   2020-02-20 11:28:00
很有诗意
作者: grassbear (草熊)   2020-02-21 07:36:00
作者: sherestress   2020-03-18 13:1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