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与大学友人聊天,
突然想起大学时期的陈年往事,
其中牵涉到一点玄妙,于是上来分享。
时间是大二那一年的暑假。
那一年,我们系上和隔壁的科系,
一起组成了一支“偏乡服务队”。
这支“服务队”的服务对象是国小的小朋友,
主要是结合我们科系的知识,
希望能够把教育资源带往偏乡,
(这次服务的对象是台南的某个山区小学)
同时也能够让偏乡的学童能够与我们保持联系,
在往后能提供一些资源或者学识等等。
由于筹备进度、教案设计都很不理想的缘故,
因此我们在出发之前(笔者大学就读北部学校),
并没有像以往办活动出队之前,
都会先到庙宇祈求平安的作法。
整理好行囊,我们就出发了。
到当地之后,场勘完毕,我们就决定到附近晃晃。
一行人十多个,走到了比较“聚落”的地方,
其实就是庙宇的广场前面。
于是我提议,我们是不是在这边祈求平安呢?
结果有些伙伴提出疑义:
“这间庙是不是阴庙?”
“这样乱拜真的好吗?”
我想,这样的顾虑也对。
不过在庙宇前面讲这样的话,
好像是不太尊重神祇以及地方。
但为了消弭疑虑,我还是找了附近的居民
提出我的疑问:“请问这间庙是祀奉什么神祇呢?”
后来在当地居民的热心解释下才知道,
这间庙是颇负盛名,而且也是当地重要的信仰中心。
再三确认后,我向这些伙伴说明。
但仍有些伙伴坚持不愿意一起进去参拜。
于是我决定,愿意参拜的就一起进去吧!
后来十多个人大概只进去了半数多一些。
由于我是队长的缘故,因此必须带头参拜,
而祈求的内容也不外乎是
希望这次的营队可以顺利、平安。
结果连续“七次”都是“阴筊”,
没有一次不一样。
每一次的内容都有所修正,也有所不同,
但是结果完完全全都是一样的“阴筊”。
这时候我已经觉得惴惴不安,
身旁的伙伴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我脑中闪过一个念头:
“是不是刚刚在庙宇外面,
其他伙伴讲的话得罪了神明?”
于是,我在第八次掷筊前,
我先向神明说明刚刚在外面伙伴的疑虑
而我们也是无意冒犯等等的,
希望大人有大量能不与我们计较。
神奇的是第八次就是“圣筊”了。
得到神明的原谅后,我又问了一次,
是否能够保佑本次的营队顺利、落幕。
又是“圣筊”。
我又问了,能否赐与我们平安符,
让我们这次的活动顺利进行呢?
一样是“圣筊”。
至此我已经蒙了。
__
后来,这次的活动圆满落幕,
不仅学员,连家长、校方都赞誉有加。
甚至主动写信到敝校,希望往后能再有机会
举办这样的活动。
而这件事情(庙宇掷筊)也一直放在我心里。
由于,在领头拜拜的时候,我是在心头默念的,
因此没有任何一个伙伴知道为何前后的反差。
不过这件事情真真切切地发生后,
才让我对于这些事情有更深层的敬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