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动物灵故事(创作系列)

楼主: ccclum   2015-02-20 06:37:11
有次去大陆出差开会,结束之后,大伙就一道跟来自俄罗斯的客人吃饭,
依照往例,饭局里一定会安插一位专门应付客人的同事,如此一来,其他
人就可以专心吃饭,毕竟只能陪笑脸不能沟通的感觉也不是很好,就算这
位俄罗斯客人会说中文...
饭局进行到一半,客人聊到自己的运动是爬山,就问问我们这个地方有可
以让他运动的地方吗?
同事回答:这边是有座山称作蛇山,你想要的话明天可以带你去爬!
客人回问:蛇山?该不会有很多蛇吧。
同事说:没事,现在都没有蛇了,因为都被我们吃光了。
旁边的人就开始搭腔,我们中国人什么都吃如何如何的.....
为何什么都敢吃呢? 我心中认为生活困苦的因素,应是占大多数吧。
中国人以农立国,而要帮农夫工作的动物,直觉反应就属牛只,在一般农
务人家的心中,牛不能够随便宰杀,因为牛只可以帮忙工作呀。
而根据周易火山旅上六的内容
‘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在边界/有易国时,牛被抢走了,命也丢了,实在是惨呀。
牛在古时候也是可是身分跟财富的象征,所以出使他国的时候,赠送牛只
可是很好的贡品喔。
扯到牛这个话题上,相信应有许多人从小被告诫不能吃牛肉,否则运气就
容易变差,我从小也被父母告诫这个观念,可我始终是想不通为何原因,
后来因为机缘,接触到所谓的解脱道修行的法门,我体悟到不能吃牛的原
因,原来是许多古老能量的观念极古板传统,这些龙天护法在身边守护自
己,若常常吃肉(也并非完全是牛肉),龙天护法跟自己的感应就少很多,
而当遇到危险或是关卡的,心中浮现的直觉就相对不强。
但时代进步,物资丰沛了,撇开以农立国或是传统修行概念,吃不吃也只
是自己选择的问题,况且在中医的角度,阴虚体质的朋友需要多一点吃肉
让健康慢慢地回复呀,所以什么是对呢?
只要以身体健康为优先,不要刻意压抑自己的基本欲望,顺其自然,想吃
就吃,不想吃就不要吃。这在"修道者"的角度来说,才是持以最正确的观
念的。
早期我跟过一位师父
以下是他跟我说一个修道人的故事。
某天修道人跟徒弟们说:
明天午时有一只鹿会来到道观大门口,你们看到之后就宰杀来吃
徒弟们不解并问:
师父,我们是追求修仙之人,怎么可以大啖如此有灵性的肉身呢?
师父只说做便是,便离开了道观,众徒弟看到师父如此坚决,也就不过问
,心里也是开心,毕竟那么久没吃肉了嘛。
明日午时一到,真有一大雄鹿,准时出现在道观门口。
但大鹿身形过于雄壮,气势非凡,反而使徒弟们生出了尊敬之心,
无法提起勇气宰杀之。而弟子们不愿破杀戒,因此决定有违师命,等大鹿自
行离开。该大鹿眼见众弟子不为所动就回头离开,
夜晚,其中一派的徒弟,还以为是师父要考验自己修道的决心时,大伙好不
得意,认为自己通过了师父的考验。
隔天午时,大鹿又来了。
这时大鹿半跪在道观大门,鹿头微微向下,双眼半闭,细微自然的呼吸声与
自然融合一气。如同自然中的风声。半刻,雄鹿落下了泪却使人感受不到悲
伤,如同仲夏夜宁静中屋簷滑落下的雨滴声。
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愚顿徒弟们终于感受到雄鹿的决心,手起刀落雄鹿双
眼不再掉泪。
三月过后,师父远行回来不发一语,第三天一早,师傅招集众人并吩咐道
不仅要把雄鹿的骨头挖出熬汤喝掉后,也须将骨头捣碎吃掉。
弟子不解,但见师父一反常态的告诫,也就不再多问。
师父又说七日后,会有一黄蛇出现道观门口,你们一样比照先前处理。
七天后寅时一到,果不其然,一黄蛇忽出现并盘在观前老树,叫声如老牛,
观内众人惊醒出门察看,目瞪口呆,直见老树上一大蛇身发散金光,卯时一
起,日照大地,两到金光同光和气。黄蛇不再叫了,竟没想到而黄蛇只是一
条大黑蛇呀。
该怎么办,师父告诫是黄蛇并非黑蛇,徒弟担心有误,不敢动手。黑蛇见状
众心生迟疑,大叫一声,随即离开。又一日,寅时一刻,黑蛇撕吼如虎声,
众徒弟惊醒,以为有山中之虎争斗,不敢动作,但却又见窗外,老树现一金
光,原来又是那条大蛇发光了呀。
片刻,日出。
大蛇早以脱下黑色皮肤,着实成了一黄金大蛇。
而这时大蛇眼泛泪光,爬至观门并不再出声,徒弟们也遵照师父的指示。
半年后师父回观,徒弟也慢慢精进有所神通,知见。
有些弟子可以在恍惚中看到万物的生命尽头
有些弟子在古籍及思想辨证上有了成就。
有些弟子入了医道、相学、命术,皆有不小的成就。
但弟子们都弄不清楚,为何多月以前,两生灵愿舍身于自己,并向师父询问
师父缓缓道来。
三世以前,此雄鹿为一精壮的练宗气行者,因此气宇出众,也拥有许多弟子
护持,某次练宗气行者入山修行,采药捕气,看到一雄鹿上之茸角珍贵,因
行气修行者乃分食外气与五谷之气不同,该行者为行五谷之气,并执著于五
谷之气生克,竟产生贪念而生杀心。
虽最后不因一念之差,只取鹿茸,未取鹿之性命,但身为一个行者,起心动
念有所杀意,这一杀念即在当下,生出了荆棘种子。这种子经过了三世,终
于在为师身上开花结果了。
而为师之所以要请你们帮忙吃掉雄鹿,是因为开花结果的雄鹿,是为师累世
中的一识,有所执念而不解,生世不愿超脱,又因习得空明法门,透过动物
本有的格数,往上修行,可肉身习性虽不坏却是无法转生为人,更无可能转
生天人。
为师的累世杀念需要各弟子帮忙渡化呀,因众弟子的阳刚之气乃食五谷之气
转化,为师因行食外气者,无法超渡该鹿,但又不愿见自己千刀万刮,心痛
呀,故即到远方祭拜山神,期能为山中生物祈福,祈愿山中生灵不再因它人
杀念而有恨意,不愿超脱,
那大黑蛇又是为何呢??
该大黑蛇能有金光是因出生时刻产在某地龙穴,吸食了天地之气即可生存,
但大黑蛇苦,因黑蛇生来本有慈悲之心,希望可以示现帮助众生,但无奈肉
身不变,就算拥有天地之气的能量运转又该如何?!
为师在祭祀山神为万物祈福之时,遇到黑蛇,黑蛇托为师作法希望能渡化自
己,但为师虽为食外气之行者,但格数却不如黑蛇,故接受了黑蛇之托,让
众可以为之转化累世不坏肉身,进而进入轮回超脱成人。
弟子不解,那何以师父要说黄蛇却不说黑蛇呢?
任何一种万物的气量是不能被眼睛所蒙蔽,如果行者着重肉眼论定,那即是
没有定境分辨不了何为慈悲,那又怎么可以说是为道呢? 黑蛇的金光之气是
修肉身之行者不可缺少的气量,但实则该气量只需要拥有慈悲之心呀。何苦
以为道只能是道呢?
而雄鹿之心执著于生克有理,就算练著累世不坏之身,仍无法达到金光呀。
顶多只是气势如壮,却只能深居山中不被人发现呀。
众了解师父所之意,纷纷离开道观往没有慈悲心的地方修慈悲心。
能不能有所法在身中不是很重要,或许只是一种法执,
今生摸不著头绪,无法解脱入了转生,只是因为留下执念在他方呀,
这样的小小的力量拉着自己却要经过三世才能因缘俱足
彼此相遇。那该怎么为彼此解开心中的结呢?
by 3c/juicelover
PS.补一个学易概念。(反正是创作嘛)... 以上故事看完可以转左离开了。
浅易谈(一)、易经与通灵
一、与时俱进。
自伏羲氏创设八卦以来,历代先学相继用各自的"领受"去注解易经八卦,但此一境高
于彼一外,先学又在博大精深的八卦中,注入了阴阳五行生克、六亲旺衰、五运六气
等的学理,自然地,后代想在茫茫易海中,找个方向下手学习,相对变得困难许多。
故易经的学问蒙上了面纱,让人产生错觉,以为学习易经应须要"某种不可言的缘份"
才行吧。
但若以"与时俱进"的着眼点看易经,就会发现历代易经的注解,是随着时代环境而有
所变化的。意即当时文意境界如何高深,静下心来看,这易经八卦的本质从未变过,
而这不变的本质就是"象",就是"恒常且有规律的自然现象"。也因为易经是从自然现
象生出来的学问,学易比起其他命理学问就相对活了。故学易就是如何过精彩生活。
从小处来谈,易经可从身心灵变化来体悟,让先后天合一的自己主宰命运,这样小处
的用法,就是性命双修交于心的道家修行。
从中处来论,易经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来体会吉凶如何变化,这种方法的应
用是了解易经中的吉凶九变,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或有一种方法是了解天地变化,
透过生克有理的阴阳顿法,达到手掌乾坤、后天八卦,让生活过得平稳顺利。
再进阶的有力人士,刻意运用自然力量让"已方运气"可以亨通,超越他人。
但回归原始,易经谈论的道理还是"宇宙中万物互相效力的概念"。这互相效力的概念
用在地球与宇宙中,即是清楚表达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处处都存在着生命(心)。
那这存在宇宙中的未知生命,既不被人类知道,也不知道具有什么形象,那套入佛家
四相的概念,宇宙中处处都是菩萨了呢。或许这样说很无厘头,但这是借机告诉各位
,八卦所隐含的生命概念、宇宙观,就是佛家说的菩萨道。
最后无论是"性命双修交于心的解脱道",以及"世间应用法的人天道",总合来说就是
福慧相修,也就是菩萨道的力量。
二、简单方法 3W+1H.
前述说过易经难懂是因为中国古文的特性"一字多义"以及"随着不同时代的先贤注解"
后代想要了解个中涵义,除非广泛阅读,并考究,否则在没有老师教导下,想要开创
新的理路着实不容易。套句金刚经中的一句话,"一切圣贤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
无论外在的说法如何,只要能了解本质不变,即顿悟。
3W+1H意即 When何时? Who何人? Where何地? How?正在做什么事情。说穿了,易经的
64卦,384句爻辞持,就是在记录这个3w+1h。今天会提出这个概念,就是因为看到了
许多学了些易经卜卦概念的朋友,网络上、书上抄抄写写,但却不知道怎么将易经应
用在生活上,就好比学英文,很会背单字,很会考试,但真的要与外国人会话,这一
说起话来零零落落的,哪这样的学习方法能说是有用吗?
当然如果追求"从自身身心灵作文章"那也不要强求了。(简单说就是自HIGH)
因此提出了这个用法,就是为了想接触易经的朋友或是正在接触能够有个正确的方向
。只要时刻把3w+1h应用在卜卦及解卦上,那久了,你也可以成为易经小师。举个例子
来说,现在是中午休息,自己正坐在马路旁边的树荫下,忽然想起了早上有件公事还
没作完。因为未完之事如果是老板交代的事情,哪看来就大条了。如果只是平常的小
事,哪么也无所谓吧。
因此我们将这个现象转换成意经的格式。
"午时、自坐树旁,忆起未完之事。 那这未完之事最后是"无咎"还是"凶"呢?
所以我们要主动出卦,将卦象与易经完全连结,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易经结合,结果
出现了
火水未济第二爻
九二,曳其轮,贞吉。
大意是因为车轮陷住了,所以无法前进。不过也因为如此,面对接下来的事情就会更
加谨慎小心了。
看来这件心中未完之事,并非重要之事,只要等等回去处理就没问题了,但处理前要
先检查自己有没有少掉其他的细节,这样就更稳当了。
但以上笔者所言的简单方法,是属于学习易经的两种大方法中的其中一小种,而这种
方法也是有其弊病,但对于一般朋友来说已足够矣。
三、浅谈通灵与易经的概念。(进入这个版的主题了。)
其实许多人有错误的观念,认为易经八卦是拿来作预测的学问,当然笔者也不可否认
这种说法,毕竟"卜"也是易应用的一种,然而真实的易经学问如同佛经一样,是可以
运用在解脱生死间的烦恼,故说通晓易经可以使人摆脱迷惑也是真实不虚的。
但一件事情都有两面,尤其是当使用这样力量强大的工具时,如果心念不正,走火入
魔的例子也不少。
今天谈论的摆脱迷惑之一,就是运用如何运用易经的卜卦来看破假通灵人的手脚。
但笔者所谈论的并不是笔者要提出多棒且有效的方法。而还是要请朋友透过翻书,找
资料,来达到透过自己解读卦象的方法。
许多人会因为一时的迷惑,而有了想要寻求外力的建议,对应到台湾的文化,会有不
少人喜欢找具有神通,或是通灵的老师。如果今天运气好,通灵的老师专业知识、人
生经验丰富,那勉强可以透过自己的学问,把接收到的讯息完整地翻译给问事者了解
,但如果是遇到神棍、一知半解的通灵者那该怎么办呢?
易经八卦就在这边可以保护自己。
如果老师说自己有很多冤亲债主,而这些冤亲债主要求自己要烧很多纸钱,老师迫于
无奈之下,必须要请你捐二十万的工本费。二十万不是小数目,但你真得很倒楣,老
师说中了过去发生的无数衰事,因此你不相信也得相信了。
但... 真是这样吗?
于是我请你回家自己跟祖先求卦,却得到了地天泰卦。因为你有读书,所以你知道泰
卦有亨通的现象。而且否极泰来,你透过简单的理解大方向,就知道运气要慢慢回来
了,请问二十万你要花还是不花?
最后谈谈我们使用易经卜卦的修道行者,非到必要,我们是不会主动卜卦的,因为卜
卦就好像是要去拜托一位老长者,老智者,如果随便卜卦,那就感应不到德高望重的
长者帮忙了,故卜卦前要斋戒、沐浴、净身等等,许多古礼的规范都要做足的。因此
在我们这种人的心中,非到必要,绝对不出卦。而不出卦有不出卦的变通方法,只要
能够把易经的数理象通透到一个程度,自然就可以透过念头的变化产生卦象出来。这
就是学习易经中的两大方法中其中一个大方法,花费大量的时间、心力去学习。
无论学习是否需要"与时俱进",最后还是落入了基本方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者: shiva999 (guru)   2015-02-20 06:43:00
头推 XDD
作者: vicious666 (Seth)   2015-02-20 06:57:00
颈推,不得质疑创作
作者: FairyBomb (空想炸弹)   2015-02-20 07:03:00
你又打成这样,是要别人怎么看懂喔XD不过某部份也是有同感,看的、知道的东西越多,反而越不知道什么是相对正确的,最后也是选择自己想选的而已反正解释起来都可以解释的很漂亮(挖鼻孔)
作者: shiva999 (guru)   2015-02-20 07:07:00
看他的文 本人只看头尾二段就懂了(大家可以试试看) XDDD
作者: sillymon (塑胶袋)   2015-02-20 10:50:00
我想 这就是中式的...邪气眼?
作者: AC82853190 (神经病)   2015-02-20 11:41:00
乱推
作者: sunlighto7 (小胃消波块)   2015-02-20 14:24:00
觉得实用 推
作者: royhu (虎克船长)   2015-02-20 14:27:00
感谢善知识分享
作者: mrsdsn (Mrs. DSN)   2015-02-20 16:53:00
假创作,真迷路。
作者: vicious666 (Seth)   2015-02-20 17:05:00
楼上你没看到板标吗?
作者: Remin (云影天光)   2015-02-21 00:19:00
谢谢分享,但此篇小鲁我慧根不足,看不太懂。
作者: rurucat ( 永远20的陈咪咪)   2015-02-21 22:26:00
动物灵那里看了两次还是不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