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kavalan1979》 之铭言:
: 题目更清楚一点应该是
: 学校要小朋友(小二)写下母亲节感谢的人
: 然后小朋友写下了阿嬷
: (当然也是有准备妈妈的卡片但还没写)
:
: 接着太太回来看到后就爆气了
: 因为她觉得除了单亲或隔代教养的人才会写阿嬷外
: 大部分的人应该都会写妈妈
: 所以她觉得很没面子
: 她的付出像流水一样不值
: 讲给别人听还会被笑
:
: 再来
: 详述一下我家状况
: 我们是三代同堂、双薪家庭
: 平常三餐是阿嬷准备
: 部分玩耍时间也是阿公阿嬷
: 所以我认为小朋友直觉式的回答
: 应该算还好
:
: 太太平时通车上班也很辛苦
: 所以大部分是晚上睡前陪伴
: 及假日的陪伴
:
: 目前太太是纠结在学校写的不是她
: 我是觉得小朋友当下不一定会想这么多
: 可以机会教育一下
:
: 是不是还有我没顾虑到的心情
: 如果大家遇到了感受会怎样?
: 我还可以如何去安慰她
: 真的会被笑吗?
:
:
: ✩✩✩✩✩✩✩
: 补充:
: 刚问了太太
: 原来是这礼拜学校有先做美劳一朵花
: 然后小孩是做给阿嬷
: 成品拿回家后
: 太太就有跟小孩讲
: 其实母亲节感谢的是妈妈
: 阿嬷是由爸妈来感谢
: 结果隔日写感谢卡时
: 小孩又写给了阿嬷(就是上述爆气的原因)
:
: ㄜ...
: 太太是纠结在怎么会先跳过她
: 我则是有跟她解释
: 感谢过照顾她的人
: 且也有卡片要给妳
: .........
: 不太能接受我的说法
: 说那就不用母亲节啊
: 名字改感恩节就好
看到这篇突然有感而发,来分享一下我自身的经验,
从我还没上幼稚园以前就都是给阿嬷带,等到6、7我妈下班才回家,偶尔因为加班太晚就会
直接住在阿嬷家,而我爸因为外派中国所以两三个月回来一次,一直到国中以前大概都是这
样的模式,跟原po小孩可能有点相似
以我的经验来说,你们家小朋友会写谢谢阿嬷的卡片并不意外,这年纪的小朋友世界很单一
,陪伴他时间最长的人就是他最重要的人,
即使知道爸爸妈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照顾家里,但陪伴他的、听他说学校发生什么事的“第
一个人”都是阿嬷,所以对他来说阿嬷理所当然是他要感谢的第一个人。
在我低年级的时候也差不多是爸爸妈妈不要没关系,只要阿嬷就好的想法(阿嬷从小是一直
教我妈妈很辛苦要好好孝顺妈妈的)。
不过到了中高年级以后,我开始慢慢觉得阿嬷逐渐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渐渐地对我来说他就
变成一个只是会对我好、给我零食饼干吃的人,
我心中的感受、想法开始找不到人可以分享,到小六的时候最严重,那时的我甚至觉得自己
是一个孤儿,
即使理性上知道我是很幸福的小孩,爸爸妈妈、阿嬷都把我照顾得很好,但是在心灵层面上
我仍是孤单一个人,那个时期的我常常躲在棉被里面哭觉得我是一个没人爱被抛弃的小孩。
也因为这样上了国中之后我开始封闭自己的情绪,不管遇到开心的、难过的都不会带回家里
,对当时的我“家”只有吃饭跟睡觉的功能,回到家里多半的时间都关在房间里看书、跟同
学打电动,跟我妈几乎没什么交流,即便他主动关心我都是只想赶快敷衍了事,没什么冲突
,但也什么都没有。
还记得我妈跟其他人说过:“我儿子在学校跟同学玩乐的样子和在家里完全不一样,我对他
一点都不认识,我只要想多了解一点他就会像刺猬一样,半点接近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运气很好这样的情形在我上了高中之后就好很多了,向我爸妈的怨怼也在长大成熟之后
解开了,现在跟他们都能正常相处沟通,但说实话我跟我爸妈没这么熟,没事不会传讯息、
遇到事情除非必要完全不会跟他们说,还记得有次我动手术,我妈是我问他我有没有保险的
时候他才知道这件事。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说,与其教小朋友母亲节是要感谢妈妈的辛劳,不如多花点时间陪他说
话、听他分享他遇到的事,甚至是向他说说今天在公司里碰到什么事,让他能够多了解你们
在做什么,都比争辩谁应该被感谢来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