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permario1 (超级玛莉欧)》之铭言:
: 大家好,想问问各位前辈,
: 对于习俗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呢?
我是蛮喜欢看考据习俗之类的书,加上以前当学生时有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
听了不少
习俗无好坏,会有习俗是让大家不会有磨擦,照习俗做就好了
大部份的习俗都有它特定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哪个身份
问题是:搞不清楚习俗
: 最近听到一个说...
: [已婚的女儿初二才能回娘家],
是已婚的女儿过年要初二才能回娘家
WHY?因为嫁出去的女儿还是女儿,一样会想爸妈
同样的娘家爸妈也一样会想女儿
所以过年一定也要让人家团聚,让人家团聚才是重点
除夕初一正忙着,媳妇先帮婆家打点
初四要迎神,初五开始要打扫了
所以人家女儿帮自家打点过年了,初一过了不可以再留媳妇,快让人家回家团圆
所以才会有除夕初一出嫁女儿回来对娘家不好的说法
习俗是说对"娘家"不好喔!发球权在娘家
这暗藏了女儿几时可以回家是"娘家"说了算的意思
要不然如果是说初二不回娘家会对婆家不好的话,婆家耍赖说一句没关系不就不用回去了
再者,再传统一点的娘家这边会派出嫁女儿的兄弟去婆家接人
派出嫁女儿的兄弟=舅子,是媳妇一辈子在娘家那边的依靠
好婆家就是尊重,舅子亲自来接人
坏婆家的话就是....娘家来个能话事的人来要人了
媳妇的兄弟在传统中是个特殊的角色
举个小时候看到的例子(民国6x年,我只是在旁边玩的死小鬼):
大哥出差回家会路过嫁到远地的妹妹家,带点礼物去坐一下拜访一下而已
结果大舅子忽然来访....婆婆吓到不敢怠慢,叫儿子媳妇陪大舅子喝茶
大舅子坐一下要走人,婆婆说她鸡已经杀下去了,非得留人吃顿饭
我为何会记得呢?因为有只鸡腿后来在我嘴里 XD
什么嫁过来就是我们家的人?屁~
以前对娘家的人可是尊重的很,深怕娘家以为女儿嫁过来受委屈
习俗多半都是有来有往的,没有在只有哪一边得利
不像现在,有些人传统习俗自助餐就算了还吃到饱。脑满肠肥的样子
: 意思是一整年只有年初二才允许回家吗?
没这回事!
以前还有新嫁娘第一个夏天不在婆家下田,是回娘家过暑假的习俗咧
怕女儿嫁过去太辛苦
不过有一说是女儿出嫁后不好自己一个人回娘家,因为这样好像是受委屈逃回娘家
所以回娘家都是先生陪着回去
: 如果嫁到国外难得回台湾,
: 是不是也只有初二才能回家,
: 其他年节时候必须在外住旅馆避免影响娘家呢?
娘家说了算!娘家不在乎就没这回事
我幼时有个同学家,因为妈妈娘家全是儿子,只有她一个女儿
据我同学说,他们过年都是去外婆家吃年夜饭,待到初一晚上。
似乎还是他奶奶坚持的,除夕吃完午餐拜拜完就赶儿子媳妇带孙儿们回娘家去
动作太慢拖太晚还会被骂
: 想问问已婚的女生,大家都说怎么面对的呢?
: 对于风水我会尽量避免忌讳,
: 但是对于这种没头没脑的习俗我还真难理解...
事出必有因,当年的环境造成这样的习俗
现在环境不同了,习俗想达成的核心留着,该怎么做大可随方便调整
像怀孕家里不可以敲敲打打,这是怕家里太乱害孕妇跌倒
做月子不可以洗头,这倒是只传一半。
完整版是:做月子不可以洗头,真要洗的话要用烧滚的开水"放凉"后洗,不能加冷水调温度
因为以前洗澡的地方不像现在浴室这么舒适,做月子身子较虚怕着凉
又怕媳妇为了省柴火或是婆家吝啬烧热水,所以才有要烧滚后放凉,确保水真的够热
现在不要说洗热水澡了,家里搞恒温都不是太困难的事,自然就不用痒一个月的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