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UncleJ (J叔叔)》之铭言:
: 另外顺便也想问一下,夫妻吵架有时难免有情绪。
: 偶而总有气到不行需要发泄情绪的时候。这时究竟有什么肢体动作算是“暴力”?
: 当然把另一半当沙包是绝对不行的。
: 但除此之外,想问一下这个板上的大家,可以接受到的程度有哪些?
: 1. 揍枕头棉被
: 2. 在不损坏物体为原则下摔东西、丢东西
: 3. 摔门
: 4. 在不伤到手的情况下揍墙壁
: 5. 在有可能伤到到手的情况下揍墙壁
: 6. 在有可能损坏物体的情况下摔自己的东西
: 7. 在有可能损坏物体的情况下摔别人的东西
: 我个人大概可以接受到 4~5 之间吧...还是说有人觉得这些全部都不ok?
: 徒手拉断橡皮筋? 老实讲这个太有创意,我不知道该如何归类....
虽然这篇推文很闹,不过基于身为家暴社工的立场,
还是想认真回复一下这篇的询问。
很多施暴者及施暴状况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
每次关心受暴者暴力如何发生,受暴者很常回应:“对方突然打我。”
再细问如何突然?才发现很多隐为的、界线模糊的暴力行为常态性出现,
而受暴者对这些难以界定是否为暴力的暴力已经习以为常,
当真正出现“首次”肢体暴力行为时,如果仔细探索双方过往相处模式,
就会知道施暴者的暴力行为已经无孔不入渗进生活的每一处。
依此篇提出的每一项,假设均在对方面前做出这些行为,
请不要再有任何怀疑,这些通通都是暴力!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表达愤怒的方式有很多种,
但选择在对方面前这样做,极大的原因是要造成对方的恐惧,
进而压制对方、取得主导权,也就是所谓的“权控”。
曾经我服务过一些案例,受暴者描述施暴者一开始只是情绪控管不佳,
很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吼大叫,或是大声骂受暴者“白痴”、“智障”,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施暴者第一次暴力是随手拿起物品往地上摔,
接着拿扫把柄之类的长棍威胁受暴者,跟踪监控受暴者是不是在上班,
控制受暴者工作所得及每日花费明细、查看发票…(此时都还没真正肢体暴力),
然后施暴者会开始拿物品往受暴者身上砸,打受暴者一巴掌、两巴掌,
掐住或勒住受暴者脖子、拿各种刀具恐吓要让受暴者死、要杀全家等等。
或许是因为现在对暴力意识较为抬头,
越来越多案例到首次肢体暴力就会对外求助了,
甚至只是争执音量太大,邻居听不下去而报警或打113,
但依旧很多受暴者不知道何谓精神暴力,(包含言语嘲讽、贬低、辱骂三字经、
威胁自杀、经常质疑对方外遇而监控交友等等)
也许很多人会想问:受暴者为什么不离开?
当开始了暴力行为(无论精神或肢体),施暴者很常会后悔自己施暴,
主动向受暴者道歉认错,受暴者也心软而一再给予施暴者改过机会,
因此双方进入甜蜜修复期,直至下次冲突,所以才说“暴力是会循环的”。
即便真的有心想离开暴力环境,也不是那么简单,
很多受暴者会考量经济(如妇女长期家管、没有专长只能屈就低薪)、
小孩年幼(要维持完整家庭、要有父母、单亲会被歧视)等因素而无法离开。
当然以社工的角色跟立场,虽然不应该这样讲,
但我真心认为这些理由只是借口,我觉得是受暴者没有准备好面对改变后的挑战,
因为改变是很痛苦的,比起承受暴力来得更加痛苦,
一个人同时要赚钱、要带孩子、要租房子,遇到困难或问题要自己解决,
这些现实的考量其实都有解套的方式,然而最让受暴者难以放手离开暴力环境的,
是内在空洞、没有依附对象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社工服务中无法量化呈现的。
期待“暴力零容忍”不是一种口号。
最后推荐大家观看现代妇女基金会2015年拍摄的微电影:“新居落成”,
为避免广告就不贴网址了,可迳上youtube搜寻,这部微电影之所以推荐给大家,
是因为非常细致的描写“精神暴力”,不是只有言语辱骂才属于精神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