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权] Agnes:沉默大众的姑息给极端护家盟机会

楼主: quendigay (小虾妈妈来扫地)   2016-11-22 19:45:34
Agnes Hsiao11月19日 23:47 · https://goo.gl/v25b6Q
是的,我支持同志成家,
就像我永远反对任何一种理由的战争一样。不会改变。
讲一个小故事。
我刚到英国读书时,英国尚未通过同志婚姻法案。
而我认识的第一个女性英国朋友Anne是一个腰部以下瘫痪的研究生。
Anne并不住在我的学校的镇上,她住在隔壁小镇自己家中。
一日下午,后殖民研究的课结束后,我们一起去tesco买菜。
Anne告诉我,今天很重要,她哥哥要带“partner”回家。
我说,Partner?哇,那真好。“她”是什么样的人?
英文里面,人的代称有性别之分,不像中文对话可以含糊。
Anne毫无忌讳的纠正我:应该要称呼“他”。
有那么一秒,我有些愣住,
因为我手上还拿着一只刚从冰柜拿出来的羊腿,
手很冰,但心热热的。
“天啊,那要跟你家人吃饭吗?”
(我确实在人家的出柜后立刻喊了Jesus)
“是啊。不过今天任务重大,要跟爸妈坦承我哥的爱情了。”
“那你会很紧张吗?你爸妈会反对吗?”
“嗯....,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我妈不会反对的。”
“为什么?”
Anne后来说的事让我快哭出来。
她在大学毕业那年,与男友开车出游。可是出了一场严重的车祸。
男友只是擦伤,她却就此失去行走能力。
而不良于行的她一度非常沮丧。失去面对人生的能力。
但是是哥哥的“那个他”帮助了自己。
Anne家有一小小的农庄。有鸡有牛。
是Anne哥哥的“他”以“好友”的身份,
在哥哥在外地工作,不在家的那段日子中,
陪她复健,陪她看心理师。
陪她化妆遮掩伤口,
陪她买衣服,告诉她,轮椅可以是个很美的配件。
甚至,
陪她一起建构起一套“身障人士也可以是个好农夫”的工作方法。
我曾经吃过Anne特地带给我的自产鸡蛋。
那是我在英国吃过最好吃的鸡蛋。
我很难想像,她可以是个农场主人,靠自己养活自己。甚至,在毕业多年后,决定回来念社会学研究所,尝试做身障人士与社会福利的研究。
是这个没有血缘,深爱她哥哥的人帮她把灵魂自那个车祸现场讨了回来。
也是这个人让原本“失能”的家,重新踏上轨道。
Anne当时这么告诉我:
“我男朋友离开了我。
而他却对我如此照顾。
我爸妈都看在眼里。
在我爸妈也身心重挫的那段日子中,
是这个爱着我们家每一个人的他拯救了我们。”
我记得我们是站在自助结帐柜台前听她说这些。
我当时真的快哭出来了。
转头看Anne,蓝色轮椅上的她红着眼眶对着我笑。
Anne曾经谈起哥哥长期受到的歧视与压力。
她常常开玩笑说:“不要以为我们比较白就比较进步。”
那些说不出口的,无法揭露的都还存在。
即使英国已经通过同志婚姻法案三年了。
说这么一个故事是因为,
昨日我写了一个同志“离婚”文后今天收到不少劝世讯息。
劝我要正视家庭的重要,劝我不要污蔑婚姻的重要性,
劝我正视异性恋才有办法让婚姻完整。
你可以相信你所相信的。
但问题在于,你剥夺不了同志想要成家的权利。
就像我说的,你可以期待同志成家几年后,
就会有与异性恋一样令人骄傲的离婚率。
因为,大家的爱真的都是一样的。
一样容易被婚姻生活拖垮。
以往,只有独派会写劝世信给我。
劝我不要当左胶,不要当左统。
殊不知左统根本不要我,毕竟这么相信国家的他们
怎么会想要一个连国家都不相信的人。
而虽然我对婚姻不抱期待与向往,
但想起Anne当年是多么渴望这个早已是他们家人的“他”,
可以在法律上成为真正的家人,
回望台湾,我会说,同志婚姻法案是必要的。
把人们应有的权利还给他,无论有多少反对声浪。
至于信中说要帮我祷告的,真的不用了,谢谢。
小女子我的菩萨听不懂。
#真的可以unfollow我
#政治表态正夯
#这篇一定有同温层我要点名
Agnes Hsiao 20小时 ·
关于反同志婚姻的光谱,把自己放进去之后,一切开始艰难。
    
刚刚看到明天会有一个直播节目找了护家盟主要运动人士与段委员就婚姻平权问题“对谈”。我当然是期待这会是一个“对谈”。不过,大家或许早已预见,没有意外的话,明天会是由段委员压着护家盟一挂人士打的场面。
  
在众人期待的“大快人心”之余,有件事还是值得讨论。
  
关于反对,或对同志婚姻立场较为“迟疑”人士的光谱。
  
虽然我支持同志婚姻,也支持这是人权的一环。但我认为值得厘清的是,同志婚姻不等于进步主张。
  
不仅仅在于婚姻制度本身算不算构成另一种限制,压迫或者是进步理路的素材。更关键在于,对应着同志婚姻的反对阵线,其实内部歧异性很大。
  
很多人不安。或许你觉得好笑,比如说,艺人张凤书的无性别厕所恐慌症。但今天民视新闻拍了民生社区的民生国中,介寿国中与西松高中,恰恰展现了三种无性别厕所的存在样态。
  
孩子们用得蛮愉快,民生国中校长笑脸盈盈地接受访问表示目前状况一切都好。
  
张凤书无疑是保守派与幻想派的代表,她的恐慌来自于把性别界限的淡化与治安的负面效应连成一气。那两个孩子的妈呢?
  
两个孩子的妈言论确实有点荒谬。许多人都很生气,不过我倒是认为那是蛮真实的困境,困境在于“这社会还没有准备好接住有同志或跨性别倾向的孩子的家庭”。
  
也就是说,同志婚姻挑动的与其说是对于家庭既有建构的敏感,不如说是人们始终难以把公共议题中所谓的“进步或正确路线”内化到自己的私生活中。
  
如同,许多人都自承假使自己是小灯泡的母亲,或许会对自己的废死立场有所动摇。而当“同性相互吸引”是一个事实,人们还未学会,也还未有一个完整的社会机制与文化气氛可以在日常中接受这群人。
  
当我们把自己放进去之后,艰难便在心中慢慢挖出一个坑。
  
婚姻平权拉扯出社会人心中最普遍的自我矛盾:我们始终不知该如何面对同志与跨性别。一旦婚姻平权成为事实,纵使社会气氛仍旧封闭,但法律保障确实会为渴望成家的同志朋友带来出柜的勇气与空间。
  
可是,真实的社会生活空间明显尚未被撑开。
  
 
婚姻平权引发的可预期状况是,人们开始被迫要收敛自己的恐同情绪。应该说,歧视本身无论婚姻法有没有修正,都应该被制止。但是,同志得以成家意味着所有人都要以“正面或相对平淡的态度”面对同志社群。
  
但社会文化的未及之处,导致了许多家庭其实持续恐惧同志。而真正的普遍恐惧或担忧并不是现在护家盟的那种神主张OOO,神说XXX;或是两个女人当双亲到底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这些都相对不重要。他们就像是统计学上那些落在信心水准95%之外的小点点。
  
普遍的恐惧在于,家庭们开始担忧,他们该怎么面对家人是个同志,甚至想要成家的欲望。那情绪是复杂的。我想多数家庭内部踌躇的不在于对于同性间的欲望流动样态,而是,担忧著“我们的同志家人该怎么好好活着?而我又该怎么面对这件事?”。
  
这是法律赋予同志应得的权利之后,真实社会生活中仍旧悬而未解的部分。而这块或许与进步保守丝毫无关。人们或许可以自在地说他接受同志婚姻,但他实在不大有能力与有想像力去好好直面家里有个同志,甚至,是个渴望婚姻的同志。
  
这是这个社会走得比法律慢的地方。而这或许是集体恐同症候中最艰困的部分。当异性恋理直气壮了那么长一段时日后,同志也可以撑出一个平等的空间时,真正的平等其实尚未到来。因为,大家的集体认知仍旧处在极度不安的状态中。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一个40世代的同志长辈告诉我,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是同志。因为她实在不能承受孩子受到与她一样的痛苦。错不在我的前辈友人,但身为同志的她身上却留有浓厚的恐同印记。是这个社会给她的。
  
这种伤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所沾染。
  
英国通过婚姻平权法时,国会大厦场外的支持社群手持“some girls marry girls, get over it”看板,欢乐庆祝。我很喜欢这段话,因为这段话正是所有无论有无同志婚姻法的社会都必须处理的问题,沉默的大众确实是恐同。一切或许不在于他们不够“进步”,而是他们长期没有必要与责任质问自己。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位作家,所谓的两个孩子的妈(我说的不是kuso版本)如此在意性教育问题。她真正恐惧的,其实不在于孩子会不会被“拐”成同志,如果有这么容易拐,那就不叫“性向”,叫做cosplay。她真正担忧的,我想是在于她自己都无法安顿好的认知与情绪,是要怎么教给下一代。
  
也就是说,真正需要被拯救的可能不是下一代,或未出生的那一代。真正需要被帮忙的是我们自己与前面的世代群。在婚姻平权落实的可见未来中,有一种人必须被迫面对自己长期自我束缚的性别认知。而他们的不自在在于,多少已经意识到必须对同志尊重。只是,他们还来不及好好认识他们,就被所谓来自进步的声音说:拥抱这群人。
  
换句话说,耻笑完或对那位作家发完愤怒之声后,她还是恐同的一员。她可能会把自己的迟疑压得更里面,然后我相信这不是平权人士要的结果。
我不是要说,婚姻法要再慢一点好。该还给人家的,就要还给人家。但是,我还是很在意,我们的社会与文化气氛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
  
所有的同志与他们的家人都是在磨练中生出勇气,那种坚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关于让异性恋者与同志家人卸下对自己的世界观的“理所当然”,我想,同样需要经过一番荆棘。
  
这不是进步与保守的对峙。
而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如何面对与处理自己心中怪物的战争。
  
这是沉默大众说不出口的一部分,却也因为他们的艰难沉默,不幸把麦克风交给了极端的护家盟之流。
  
同志等了很久,才可以上街游行。而不论是同志或者异性恋者,都还在练习,彼此在街角相遇时,不再需要经历带有恐惧或狐疑的眼神交换。
 
 
#刷存在感完毕
#呼叫美玉
#我想我或许又挑战一秒变保守派成功了
#这是最后一篇了
#其实是写下来给自己留做纪录罢了
作者: AJbriar (布莱尔)   2016-11-22 21:47:00
推...噢,真的写得太好了
作者: rgbwine (wine)   2016-11-22 22:18:00
非常理性的一篇好文!
作者: vboo (阿囉哈)   2016-11-22 22:36:00
很厉害的一篇文章真想看异性恋也被刺刺,越快越好!!
作者: hiqiu (hiqiu)   2016-11-22 22:51:00
作者: iamlesp (物以稀为贵)   2016-11-23 00:42:00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2016-11-23 01:16:00
非常喜欢这篇的观点,这几日在想运动或许需要调整方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