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话题] 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权的问题(吗?)

楼主: justforyou0 (单单为你)   2016-09-04 19:42:23
※ 引述《dusk21 (薄明)》之铭言:
: 手机排版,难看见谅,谢谢。
: 看完lexicon谈父权的文章,思考了几天,想针对原PO的文章提
: 出的几个点作出回应(顺序依我想讲的排序,有些跳请见谅),期待激起更多讨论与不同
: 角度的思考。
: (1) 关于踢:
: 原PO在第一点中提到:“女同志关系里不再默认某一方要是短发、阳刚的人,这不是一

: 潮流,这是一种父权解放的趋势,两个女生在一起不需要非有其中一个人担任比较男性

: 的角色”
: 没有判读错误的话,原作者这句话里有个默认,就是女同关系里的踢婆角色分野是对于

: 权体制中的男女角色的复制,于是PP恋就是对于这种复制的“破除”与“解放”。
: 用这样的角度来解读踢婆关系,是否便忽略了踢婆角色与认同形塑的形成历史脉络?
: 赵彦宁在她的《性、性意识及身体建构》中谈到,据许多年长的拉子说,踢-婆这组名

: 是1960年代,一家叫圆桌的gay bar的老板开始“发明”的,踢/T源自"Tomboy",也有

: 习惯称呼“汤包”,婆便是踢的“老婆”。踢婆的角色分化和美国的butch-femme相似

: 而butch-femme的关系在1970年代,被基进女性主义拉子强力抨击,认为这复制了异性

: 的亲密关系型态。
: 然而,butch-femme形成乃是因着四、五零年代时,女同志因同志认同的缺乏(不被时代

: 认,自己也迷茫),蓝领的工人女同志为了悍卫女女相爱的空间于是发展出butch的阳刚

: 悍形象。费雷思在她的《蓝调石墙T》中,则清晰地刻画了彼时女同志所面对的生活困

: 与暴力,和踢婆之间的革命深情,借由身份认同辨认出对方,而能依靠彼此而战斗。
: 此外,若将踢婆关系中的踢,视为异性恋关系中男性角色的复制品/赝品亦太过直观,

: 样的说法等于简化了踢在情欲关系中以及在日常生活里,所展示出的性别表现(gender
pe
: rformance)的复杂性。
: 踢不是男人,但也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女人,而她所站的这个位置恰恰松动了 “男=阳刚

: 女=阴柔;阴柔化妆长发=女生样,阳刚削短发不穿社会认知的女人该穿的衣服=“中性
”(
: 而此词常常指涉的就是像男人)” 的刻板认知。
: (2)关于(所谓)女孩样:
: 连结到上述的:踢的模糊位置(不符合社会刻板认知的形象的女性)事实上是一种对于男

: 二分的父权异性恋霸权社会的叛变,那么“女孩样”就是对于那种女性刻板形象的再巩

: 了。
: 依照原PO自言,语言或称谓的使用有其影响与力量,而就观察来说,版上标签的“女孩

: ”有大多数人心中的某个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诸位所说的“女孩样”并不包含踢样
/
: 踢的样貌。这背后的潜语言简直像是:踢不是女孩。但我明白大多数时候诸位使用“女

: 样”一词时的目的与意义,然而,当这个词汇被广泛使用时,事实上造成的便是对于女

: 样貌的限缩;若踢样被划除在女孩样之外,而被塞进“扮男人”的位置里,则明显代表

: :阳刚气质是被和男性綑绑在一起不可分的,而女人一但有这样的气质或性别表现,就

: 算是“女人”(这里的女人是指涉某种被社会甚至被拉圈认为的“女人”形象)、“不是

: 孩样”。(这不是单纯的文字置换,希望各位能够认真想想。)
: (3)父权与跳脱父权框架的方式?
: 维基百科对父权的释义:“指当男性在某个社会结构中占有相对的支配地位。”
: 父权体系某方面来说是一种文化系统,由许多约定俗成的惯习、传统、话语、制度共构

: 迎合父权体系的人(无论生理男女)便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活得比较“轻松”或或得某些好

: (无可置否,获得那些好处的人异性恋男性多于其他类人,但亦不可因此便粗略地直接

: 决“男性=既得利益/绝对压迫者”,男性中亦有在父权体制中遭受压迫之人)。
: 无可置否的,父权存在/流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日中,然而,它并不能够用来解释所有问

: 与现象。在文章中,原PO似乎将父权描述成了某种铁板一块的具大框架,而对她而言,

: 性恋有着某种因身份而形成的激进性,她认为那足以撼动父权;然而,以婚姻为例,即

: 同志结婚可能在表面上是一种对于传统家庭形式的反叛,但当我们理解婚姻制度的形成

: 络,它作为(你们应当厌恨的)父权体制中一种资源分配、传承与私有化,以及划分出能

: 成家的人和没资格成家的人(过去同志属于此类)的制度,原PO所认为的同志激进性在进

: 婚姻后是否真的依旧激进呢?抑或只是成为被主流社会收编的一份子?(脱离过去同志

: 站的阴暗角落,然后成为被社会网罗的模范性少数?)
: *
: 打到后面有些累,谢谢耐心看完的人,若有问题或质疑之处,欢迎提出(*ˊωˋ*)
==========
看了Po主的原Po文和对板友推文也具相当份量的回应,本人长了不少见识。谢谢Po主及原
文下所有推文回应的板友。
==========
我本人对这议题相当有兴趣,所以回文分享个人对部份话题的见解。
通常问题就是答案,Po主以“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权的问题吗?”提问,想必Po主的重点是
要说“所有问题【并非】都是父权的问题”←←我个人见解也是如此。
我认为“父权”只是文化“现象”,TP则是“性别气质”的不同呈现(←也是“现象”
),把“现象”当问题的“本质”来探究只能说明部份事实而已,并非究竟之道。
我认为,不论父权现象或踢婆文化,都有内在更深层的本质问题。
本人曾对华人的“父权现象”回文说明个人针对“成因乃在男性经济优势”的见解,大意
是说:从华人传统农耕的经济型态(需要劳动力),男性因体能优势掌控经济优势,因而
能主导及制定社会文化发展的”游戏规则”,于是产生“父权现象”。
西方国家也有父权现象,但是,当我们把东西两方文化做比较,就很明显可以看出,由华
人文化生成的父权现象和由西方文化生成的父权现象,有着内在不同的本质问题,其中一
个本质问题在于~~~华人目前仍存在的【祭祀祖先】的文化(由家中男子负责传承“香火
”,女子没资格)~~~因而产生【一定要生儿子,否则死后没人拜】的观念,这种观念导
致了目前华人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比较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
因为重男轻女,于是生于“重男轻女”观念相对比较重的家庭(或家族)中的女子,在无
意识、潜意识或意识状态下,就会有“恨不生为男儿身”的心理状态,然后反应在言语行
为及外表装扮上,于是有所谓“男孩样女孩”的“T”的样貌呈现。
原Po在回应某推文有说“……研究台湾的踢的形塑的资料还不够多……但是在生活现场和
一些访谈记录里我看到的那些底层的踢,就是类似费雷思那个年代的石头踢的样子,但她
们都不是先认为自己是踢才成为踢,而是被称为踢,之后才理解踢这个分类这件事。”←
←也就是说(若我没有理解错误),台湾现在比较有年纪的T,他们并不知道“类似费雷
思那个年代的石头踢的样子”,所以无从模仿。因此,我可以这么说—他们是华人(台湾
)文化下生成出来的T,而这个T的外表样貌或许和美国的butch-femme相似,然而本质上
却有不同成因:
1.美国社会的T现象:其成因即原Po文所说“…butch-femme形成乃是因着四、五零年代时
,女同志因同志认同的缺乏(不被时代承认,自己也迷茫),蓝领的工人女同志为了悍卫女
女相爱的空间于是发展出butch的阳刚强悍形象……”。
2.台湾社会的T现象:重男轻女文化现象的反应。而重男轻女观念的本质问题根源在于【
祭祀祖先】的文化。
==========
结论:
1.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滋养出不同的同志文化现象。
2.父权现象本质问题在于男性的经济优势(“经济”因素东西方文化皆然)。
3.华人文化呈现的“T”(男孩样女孩)现象,其本质问题是华人重男轻女观念,且可溯
自华人祭祖文化。
=========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
当然,也只是提出了一部份问题的成因,不是绝对的,也非单一的,只是做个分享而已。
作者: bowcacayy (宝咖咖)   2016-09-04 19:46:00
我不觉得是你说的那样未必因潜意识“恨不生为男儿身”才打扮成踢样,所谓的女性化本来就与社会文化高度相关,真要说什么是自然男性外表比女性来得更自然的多了,这也是为什么西蒙波娃会认为女性是后天养成的你把一个人自小野放,让她自然成长,最后她最自在的样子确实较为接近社会定义的“男性化”很多踢不过就是为了舒服自然打扮成那样子的
楼主: justforyou0 (单单为你)   2016-09-04 20:16:00
谢谢回应。是的,就装扮而言,通常真的就像bow大讲的那样,就是比较舒服而已,只是很简单的理由~~~
作者: bean1080 (晨窦)   2016-09-04 22:24:00
女性是被社会所定义的没有什么真正的女性
作者: potentiality ( )   2016-09-04 22:25:00
想请教一下原po, 从上一篇到这一篇, 你大部份的论点都是基于一个重要的前提, 这个前提就是, 父权的形成“成因乃在男性经济优势”,也就是早期农业形态造成,这个前提是"客观的正确知识" 还是 "你认为(或感觉)是这样?"
作者: dusk21 (薄明)   2016-09-04 23:34:00
谢谢你的回复(*ˊωˋ*)。唉,你讲了好重要可是我一直没办法抓准把握跳下去谈的东西(没办法的原因之后会提)。我得想一下再跟你讨论。管于不同文化脉络下产生的女同样貌的相异与叠影这个我先在推文这里NOTE起来(之后才记得回)。提问跟置疑也之后再处理。
作者: potentiality ( )   2016-09-04 23:45:00
楼上你认真的吗…XD 不要相信你看的东西, 尽管它包装的很有权威性。
作者: dusk21 (薄明)   2016-09-04 23:46:00
我是认真的,不过我不全然认同他。好吧。应该说第一点可以再谈,但是二三有点太简化了?↑原本要按回文按到推了。
作者: white9cat (九命)   2016-09-05 18:30:00
1楼的叙述里,感觉有觉得人类的“阴柔气质”(女性化特质)是不自然的意思?
作者: potentiality ( )   2016-09-07 01:31:00
谢谢你的回应。不过… 我所谓的"客观正确的知识",可能跟你的标准不太一样,我认为客观正确的知识来自于严谨的考究, 像是你从1-5这样自己观察片段的讯息(或是历史观感), 然后再拼凑因果关系, 我会把它归类为"你个人的猜测和假设", 但是假设是需要经过论证的。但我其实不是真的在意正不正确, 而是想借由这个东西跟你讨论另一个更重要的点,可能要明天或这两三天,再找机会来po文解释,推文写下去太多了.. 谢谢回应。
作者: joe513 (Theod)   2016-09-07 22:16:00
呃…到底武断的是谁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