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在台湾与法国之间--女同志纪录片放映

楼主: zebre (晨曦的蓝胡子)   2014-08-21 23:11:43
活动将于明日八月22日在两厅院售票系统开卖
以下为在台湾拍摄部分的问题点:
例子一:假设你是同志的妈妈
在以前曾经是台北的同志公园里,遇到一对中年夫妻,我与她聊天,问她对同志的想法,
以及假设她的小孩是同志,她会有什么想法?她赞成并支持小孩,因为小孩是她制造和
培育出来的,而她也正面的说明,同志必须要有健康的身心灵去面对社会的压迫。我在此
反思的是,每个同志的小孩与她父母亲的相处,比方我的父母亲不能接受我的性倾向,我
们该如何与父母沟通,让父母接受和支持我们的未来。另外一个问题是,这是在一个假设
的状况中,如果她的小孩真的是同志,她会如她在镜头前面呈现的开明的状态吗?这本身
在质疑真实电影并无法拍摄到镜头后面所隐藏的问题本身,假设同志可以被接受,背后仍
然隐藏了一个开明的妈妈如何在真实生活中去与同志小孩互动?以及怎样的家庭养成性倾
向?纪录片所能呈现的方式有限,无法揭露现象本身的形塑过程?
例子二:你接受我是女同志吗?
导演先与一个中年先生讨论台湾报纸的政治立场,解开访谈者对于镜头和陌生人的恐惧,
然后进一步提问如果我的同志婚礼,你会来参加吗?他的回复是反对的,建议我必须多去
跟男生相处,制造环境和机会。本片继续在法国采取同样的方式,在咖啡厅或是公园,问
民众对于同志婚姻的看法,进而了解法国父母对于自己的小孩是个同志,会有什么反应?
比较台湾和法国的民情,探讨摄影机必须深入到什么样的状态,才能获取真实电影的诚挚
,以及做为一个法国父亲,如何看待自己的女儿身为同志?
例子三:你对同志的看法
这个艺术家经常在咖啡厅里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说明他对于变性人的正面看法,但
是却提到他被男同志骚扰的不舒服经验,证实了我支持你做为同志,但是妳不要来冒犯我
,揭发了这位访谈者对于私领域的一种界线和歧视,摄影机如何抵达访谈者的内心深处,
探讨摄影机制的可能和纪录片模式在法国和台湾两地的侷限和社会化功能,摄影机如何做
为一种社会运动的工具?如何进行精神分析式的对话?
时间:2014年12月20日(六)PM1:00-PM5:00
地点:诚品敦南B2视听室
映后座谈讲师:
陈妙芬(台湾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高荣禧(新竹教育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副教授)
洪菊吟 (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协会常务理事)
杨巧玲(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张桂哖(导演,法国里昂卢米埃大学电影暨视听学硕士班)
主办单位:窥视者剧团(Le Voyeur Theatre)
协办单位:民进党妇女发展部
赞助单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门票:250元(两厅院售票系统),身心障碍五折
P.S.因为字幕的关系,本片不适合视听障者观赏,请见谅!
e-mail : levoyeurtheatre@gmail.com
脸书活动页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66402550225376/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2014-08-21 23:20:00
请问可借转the_L_word板吗? 谢谢
楼主: zebre (晨曦的蓝胡子)   2014-08-21 23:23:00
可以,欢迎转贴和宣传,很怕到时候没有观众,哈哈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