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angoDragon (SANGO)》之铭言:
: 全联现在的东西愈来愈贵
: 之前常买的冬瓜砖块 39->43 , 涨10%
: 我看全联95%的东西都比大润发贵
: 坦白讲我觉得最便宜的是大润发 (costco不算,我没卡)
: 现在全联的策略就是 大卖场的7-11
: 大家都知道 7-11很贵 ,但就是店多
: 以卖场来讲,全联愈来愈贵,但就是店多
: 现在全联已经慢慢绑住这一点了
: 当它变成卖场的7-11
: 东西只会愈来愈贵
: 反正店多,你就是要买单
: 自从全联的一些事件后 (徐重仁年轻人乱花钱,吴念真DM封面,叫员工买粽子...)
: 对全联的看法已经从正面转成负面
: 再加上东西真的愈来愈贵 (以后会7-11化)
: 奥美广告在早期让全连曝光增加,也让全联慢慢做起来
: 最近全联的广告,我都看得有点不爽了
: 简单讲就是僵化了
: BTW 我已经不去全联了
我还是会去全联买,
但是我讨厌全联的点不在于你讲得这些,
讲年轻人什么的,
你会想终生抵制就是情绪化的展现而已,
我抵制过1个礼拜啊!略施薄惩就可以了。
我觉得全联的最大缺点就是东西老是固定那几样,没什么变化,
当然啦!其它大卖场哪间不是这样子,家乐福这几年倒是有长进。
我逛过的全联分店超过15间,
最大规模的大概是敦化北路和民生东路在土地银行后面的那个巷子里,
已经是最大间了,但是可以买到的品牌还是少,
最小间的可能是永康街旁边巷子那间,东西少得可怜。
也就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每件物品的品牌就1到2家,没有其它的选择,
也许水饺、酒、米、食用油、牛奶、洗衣粉、洗发精的品牌会比较多,
但是你每个礼拜去买个10样东西好了,差不多1年就可以全部都买过1轮,
然后好几年去逛就是固定那些东西。
所以有的时侯我会去顶好甚至是jason换换口味,
jason当然贵啦!
但是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会引进外国的东西,
像洋芋片就有英国和法国来的,我2年前第1次吃到海盐口味觉得很感动,
居然有这种味道的,这不是什么卡迪纳、波特多、品客等7-11常见品牌的口感可以比的。
大卖场的家乐福好像是前年也稍有长进,开始引进国外的很多东西进来,
让我不再觉得老是得买固定的品牌。
对比全联,大卖场我比较少去,
因为全联很方便,我家附近的3间,
走路分别花个5分钟、10分钟、10到15分钟,
但是去家乐福一定得开车去就很麻烦又耗油,
而且不利于单身的人,
它的包装就是要你一次都得买个6件(半打)或是更多,
洗发精、沐浴乳一次1千cc以上,到底要洗多久?XD
我可是很想一年内换好几个牌子的,所以不适合我。
吃的东西一下子买太多,我没法克制容易1、2天内就吃完,因而容易发胖,
所以我不想买太多,即使杀得很便宜。
不像全联一次都可以买1样(绝大部分),它不会强迫你一定得买很多东西,
所以我相信这种市场定位还是有它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