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https://imgur.com/xOkFVxs
陪伴与倾听看似容易,实则做来困难,陪家人、朋友度过艰难时光时,我常忍不住发表自
以为是的“低见”,指点东、指点西,甚或慷慨激昂到以为在开记者会,最后往往落入嘴
巴被贴上封箱胶带,直接灌水泥沉入基隆河之下场(奋力求生貌)!
“陪伴”之迷思在社会中并不罕见,子女百无聊赖,左耳进、右耳出“聆听”上了年纪的
父母提当年勇;小孩叽叽喳喳诉说一日种种,父母则忙于工作或家务,一味敷衍了事;伴
侣倾诉生活不如意时,另一半把两手拍了一下,大喊:“噫,好了!我抽中了SSR卡!”
(立马连人带手机被飞踢下床)
可能有人想,这只是小事,我不是听了也陪了吗?然正如郁琳老师在《练习不孤单》中所
言:“陪伴的重点,在于‘伴’。人在,心也在。”
https://imgur.com/OgfTOw1
这种被视若无睹、被忽视、被冷落之遭遇,大家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如是孤单,像纷飞落
雪一层层厚厚堆叠在摇摇欲坠的枝枒上,终有一日,内心那根绷紧的弦将应声而断,再也
承受不住的情绪倾泻而出。
身为第一线心理师的郁琳老师,以能融化冰雪之暖意与诚挚文笔,书写了《练习不孤单》
一书,结合专业知识、独到咨商技巧以及丰富实务经验,手把手教导读者学会陪伴自己和
他人的方法,只要打开本书,便能找到“承接情绪”之安心归处。
https://imgur.com/6T38lZf
郁琳老师于开篇提出陪伴的五大要素:“暖身、了解、情绪、回溯、学习”,这五个直触
人心之咨商技巧,给予陷落低潮的人们安定的力量。以“暖身”而言,想建立信任的基础
,得先熟悉彼此,即便亲如家人也不例外。
书中建议以鼓励取代责备、打断或批评,当你未深入了解情况,便妄下论断,自然给人不
舒服的感受。比如面对忧郁症患者,劈头指责你就是不知足!你想太多啦!你闲闲没事做
吼(搭配一面讲一面吹干指甲油的姿势)!这样被做成消波块毫不意外啊(本书并未提供
各种杀人灭口的知识)~
书中也讲了,由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是双胞胎如宋逸民、宋达民亦有相异
特质(哪壶不开提哪壶!?),所以陪伴没有固定流程,需根据性格与经历微调。而且遇
到问题,“请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多一点同理心,才能顺利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
密连结。
https://imgur.com/qB1EkVB
《练习不孤单》依据清晰思维脉络,循序渐进将36个案例分为六大单元,举凡情绪困扰、
沟通障碍、自我否定等,各个或悲或喜的感人故事中,都能看见你我的影子。每篇文章后
列出之详细“陪伴技巧指引”,提供读者探询、觉察,进而疗愈自我之方式。
https://imgur.com/p2EV7P6
例如首章提到,当亲人离开的太快太急,许多人不知如何直面“失去”。大多时候,当事
人与周遭亲友都选择避而不谈,假装时间能抚平所有的伤口,但伤口始终存在,甚至在内
心形成难以愈合的疤痕。
举例来讲,有位恩师几年前遭逢丧偶之痛,大家试图用邀约聚会、出外旅游或跳火圈(胡
说!!)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不敢多提师母一个字。老师表面假装若无其事,情绪却抑郁
难解,让关心他的人非常担心。
在一次作品发表会上,某位善解人意的长辈不避讳地提到老师与师母向来鹣鲽情深,师母
的温柔与善良,在离去后依然照耀着受过善意拂煦的人们。这段话为老师灰败的脸上带去
光芒,他哭泣著,亦露出释然的微笑。
就像书中说的,面对逃不开的无能为力,请给悲伤一点时间,别避谈创伤,坦然迎向那些
说不出口的怀念与遗憾,才能好好作结。
https://imgur.com/ET4BTd7
郁琳老师丰沛的同理心与真挚情感,于《练习不孤单》中表露无遗,篇篇暖心文章如诗歌
、散文般温柔和煦地叙事说理。文字深深触动读者心弦的同时,亦条理分明地带入专业知
识,从而得悉面对人生诸多困境时,应如何梳理心情、调适自我,拨开惶然无措的迷雾,
获得重新站起来面对生活的力量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