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平地面积,我认为台北有一个先天限制,让它在某些方面与香港高度相似。
就是台北盆地名目上虽有243平方公里,但却因为地形破碎而大幅受限。
台北的盆地外除了多山环绕外造成封闭外,最惨的就是盆地内也
被淡水河系好几条支流形成的河谷切割。
所以台北各区之间要扩展和交通布局会很困难。这一点与香港的情况非常类似,
香港可开发的平原面积小且呈点状分布,交通与土地利用受地形限制极大。
打开 Google 地图,会发现台北盆地内几乎像是由一群“岛”或“半岛”组成的
士林岛、台北岛、社子岛、三芦岛、新树岛、板桥中和岛、三峡岛、新店岛
这些“岛屿”之间基本只能依靠桥梁来连接。结果是,各“岛”的交通系统多半是独立发
展的,无法像平原城市那样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交通网络。
然后各个岛的平原面积会因为河堤而退缩 河堤外只能盖公园 河堤旁边基本上
也都是低密度开发 变成相对滞后地带 这又耗损了一定程度的平地
举例来说,如果台北盆地的地形像桃园、台中或高雄那样,是一个连续的平原,
交通规划和土地使用的效率将会高出许多。这些城市能够大规模规划重划区,
居民可以轻松地一台机车骑到底,跨区通勤也不会受到桥梁限制。
而在台北,一个简单的跨桥通勤却可能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负担....
所以这种破碎发展的不便性与都市扩张的受限,强化了这种稀缺性,
使得台北和新北第一环房价始终居高不下.......
※ 引述《Sam27 (Sam)》之铭言
: ※ 引述《a386036 (骷髅怪)》之铭言:
: : 私有权的更多
: : 如果把所有加起来,政府+吸引民间企业投资
: : 等于这些投资在台北+新北第一二环,每户房子投资了200万UP
: : 所以理当台北房子贵
: 应该用供需来看,就像入学考试难易度,
: 其实就两个函数,考生强度(需求),和入学名额(供给)
: 供给面
: 台北市的平地就12231公顷
: 新北24630
: 桃园69594
: 台北市整个平地大小,其实就约上海东京,5~6个区的大小
: 整个东京市区平地,差不多双北+0.5个桃园的大小
: 台北小,就是入学名额少,交大电子如果入学名额只有20人
: 最低分数也打趴一堆医学系
: 再来是需求,全台缴40%以上税率的家庭,有40%住在台北......
: 在台北就是要跟这些人竞争出价......
: 说穿了就是早期1970年代的都市计画估错,
: 对未来的人口数和产业的猜测差太多
: 没想到40年后台湾人口会暴增8~900万,GDP会从一百多名变成前20名
: 所以不管哪个党执政,全力发展桃园都是正常人会做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