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纳闷
怎么会有所谓“年轻人要买得起房”这种说法?
先假定所谓的年轻人,系指30岁以下
那最老的年轻人,是29岁
从22岁大学毕业,23岁退伍,到29岁
工作时间约六年
这段期间是职涯初期,薪资收入最低,而且也才六年,代表积蓄时间短
总之就是没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买不起房,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到底是怎样的脑袋,才会认为毕业后做六年,就应该买得起房?
如果毕业六年就该买房
那现在三四十岁的,该买几间? 五六十岁的,该买几间?
更不用说买房子是拼财力的
谁不晓得所谓的年轻人看上的房都是人人都想要的
那被更有财力的竞争对手辗压过去,有很委屈吗?
人家就工作更久、存更多,甚至组队、后援都用上
这样还买输做没几年的年轻人,才该喊不公平ㄅ
其实结合前面王浩宇那篇文可以一起看
重点不是那些娱乐
重点是“对待钱的态度”
如果把资金投入到没有长期回报的地方
那资金积累就会很慢,自然离头期款很遥远
这又可以称为“拿铁因子”
平日中看似微不足道的花费,积少成多下,也会是一笔可观的支出
甚至更积极点,它可以做为达成目标的本金
CECA不只一次讲到这个议题
一个月省一万,那等于可以支撑200万投资的金流
又或者用新青安来看
借款期间40年,利率2.275%(未补贴),贷款100万元的一个月本息金额是$3,175
等于一个月省3,200,就可以多支撑购屋价款125万了(贷款八成计)
王董生前说:
“你赚的1块钱不是你的1块钱,你存的1块钱才是你的1块钱。”
赚来的钱,花掉了就是花掉了
但存下来再去投入有长期回报的项目,在未来都能创造更高价值
这才是这句话的真义
我自己也很能体悟这个道理
退伍后身上的存款不到两万块,待业期间很快就花完了,只能借钱度日
学经历不好,找的工作薪资也不怎样,但也就熬著,尽量开源节流
后来搬到负担得起的地方,最后也是买了两间
这不就是许多上一代的成长轨迹吗?
我爸自己也是年过30才买,买在一个烂烂的地方,后面还是沼泽勒
他当年还没得靠,甚至还要给孝亲费
为了存钱买房,我爸三餐吃馒头,吃到胃出问题还要住院
我跟我爸都认同为了达成目标,本来就必须要有所牺牲付出
真的不明白想买房的同时又把钱拿去享乐是什么风骚操作
现在钱很难借,为了拼第三间,尽可能地压低支出
每天都包中午的剩饭剩菜回去吃
最近《绝望者之歌》重新出版
边吃剩饭边看范桑的奋斗过程,真的是...很感慨呀
※ 引述《NeihuSnape (内湖石内卜)》之铭言:
: 1. 眼高手低
: 台湾房屋持有税低 贷款条件对首购友善
: 只要有一份正当工作 银行没有不贷给你的理由
: 在收入比不上中老年人 又没有别人三代积累的条件下
: 合理的选择是老公寓或较远的新兴重划区
: 但偏偏鲁空年轻人只想要精华区新房
: 当然买不起
: 2. 只顾玩乐
: 现在年轻人一天到晚出国玩
: 手机拿哀凤 一年换一次
: 不屑开二手vios 只想买新车
: netflix spotify 全部订好订满
: 手机一定用吃到饱
: 不肯自己买菜煮饭 天天外食几百甚至几千块
: 这样存的到头期款才有鬼
: 3. 不负责任的心态
: 成就差怪父母 房价高怪政府
: 薪水低怪老板 股票赔钱怪投顾老师
: 反正什么事都推给别人 就是不会检讨自己
: 活该买不起房
: 台湾社会真的不需要这种废物鲁空
: 滚去你们最爱的欧美日本吧 慢走不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