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早上看到这篇旧报纸,满满的怀旧思绪涌上心头....虽然物价上涨不一定与房价上涨有着必然关系,不过也的确会有某种程度的比价效应,回想当年小学低年级(民国75年左右)纸盒便当有鸡腿的约莫35-40元(敦化国小后门,我现在还知道是在哪里买的),这个大约35年翻倍。
印象中高二或高三(民国84.85年)开始有纯吃茶纸盒(因为以往都是铝箔包,第一次看到有这形状印象深刻),当时应该是15元,现在22元吗? 25年5成。
不过铝箔包10元很多到现在还是10元没涨。
牛肉面小学时(民国77~79年),那时住台北市永吉路,应该在55~60元,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妈妈给我的钱只吃得起牛肉汤面35元 。30年翻倍。
大学时(民国87年左右)去王品当工读生,王品牛排一客约在900~1000元,现在是不是快1500元(我就没去吃了不清楚,各位大大可以补充),离题一下,当时王品牛排晚餐几乎天天满座,身为穷学生的我难以想像为何一客一千元的餐厅为何可以这么多人要来吃。 约20年涨5成。
补充一下大学时代去了传说中塔城街牛肉面街,脏乱的环境加上满满的人潮,一带饮料加一支吸管15元,小碗牛肉面50~55元,现在搬迁到洛阳街的建宏.富宏牛肉面我还会去,小碗现在90元。 25年涨8成。
小学搭公共汽车上课,司机还要剪票的那种,印象中学生票应该是8元,全票10元,30年后现在全票应该是15元吧。 公共汽车真的涨不多。
然后北捷是不是没涨价过?
大学开始骑车,不管92.95印象中就是15.16元一公升。
人生第一次打工是高二(民国84年左右),在罗斯福路麦当劳,麦当劳一直以来就是最低工资再给,那时候62元一小时,现在最低工资168元。 25年涨2.7倍!
也差不多这个时候,我伟大的阿母家庭主妇二度就业去五分埔当店员卖衣服,早上12~晚12点,月休2天,月薪四万多(2.3年后五万多)
电影票学生时代一张票应该都在200元内(可能都是买学生票吧),不是电脑印制的硬纸,而是一张一张撕的薄纸,现在电影票表价应该都在250~300间,不过实务上大家应该都有信用卡或是其他优惠,实际上一张票约在200~250间,只是买饮料爆米花等有的没的高很多。 这个涨幅不算大。
大学时代台湾刚开始进入网络时代,当时我的人生第一台桌机Pentium500一台组好加银幕周边约5万,电脑相关的东西应该是都没涨价过而且效能越来越好。
写到这里原本想说万物都涨,房价哪有不涨的,不过仔细回想起来30年涨一倍用72法则算也不过每年2.4%还算平稳。(只不过大印钞时代的现在还会不会这么平稳就难说了)
本来想说点什么,后来想想还是算了,星期六当作怀旧日好了。
ps:刚刚书房里面传来欢呼声,小童们玩唉配大富翁终于击败电脑角色,对手踏入他们家须支付27万元破产了。 我小声地告诉孩子们说其实这是您们未来长大后的写实游戏,有地有房才是王道.....老婆一阵白眼>_<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