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讨论串流于口水战 我们理性讨论一下
从现在的台湾年轻人到底如何 我们从可以从历史 国家 产业 机会等来分析
从历史 还有这个世界来看台湾 再看台湾里面的台湾人
1.历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和 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就人类历史来看 英国工业革命前人类的发展几乎是空转的
人类的数量是在工业革命后大量增涨的
国家的崛起来看的话 陆地时代由于陆地上的高山野岭和海洋的限制 贸易呈现区域性
海权时代后贸易没有局限性才世界化 世界化后崛起的国家就成为大国
一开始是1).葡萄牙因为有胡椒等贸易的需求 葡萄牙国王成立航海学校
提升船只技术 开启了航海时代 葡萄牙路线是绕非洲好望角 然后再往东印度的路线
2).西班牙也崛起了 由于葡萄牙已经拢断了绕好望角后往东的航线
所以才有哥伦布找西班牙女王往西走的冒险故事
西班牙女王投钱 哥伦布有航海技术 发现后殖民地的收益哥伦布要抽10%
这可以说是一次风险投资 后来结论都知道了 发现新大陆 所以西班牙垄断了往西的航线
下一个崛起的是 3).荷兰 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崛起了 且都垄断了东西的航线 要如呵突破呢?
所以荷兰搞了股份制 成立了人类第一个股票交易所 弄了个荷兰东印度公司上市
将船队的钱让国民都来餐与和筹资 所以舰队实力庞大 殖民地比葡萄牙西班牙多
甚至还跑来台湾了(请参阅台湾历史那段)
之后4).英国在前面那些国家的基础上 发生工业革命了 工业化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品
所以又有了亚当斯密的理论 认为要自由贸易降低关税英国才能利益极大化
在以前都各国都是关税很高的
大量的工业品后和工业化后 就开始了世界殖民 不跟他做贸易的国家就打
比如中国 大量的中国物资输出 然后就卖你鸦片去抵
然后由于殖民世界 所以当时英镑霸权
后来欧洲内陆国崛起 5).法国崛起 出了个军事天才拿破仑 将自由平等博爱等现代思想
借由武力征服输出整个欧洲
6).德国 铁血宰相俾斯麦看到了教育的重要 认为国家要富强重点在人民的教育
普及教育的推展最早是德国搞的 原本英国的资本家大量起用童工
也没有现在所谓的做几修几的劳工上班时间 当时是真正的血汗工厂
7).日本的崛起明治维新 派全国大小政府和菁英去德国学习别人如何工业化现代化
三井 住友 富士 三菱等成为了垄断日本的大财阀
其实就算是现在 都有两个日本的说法 国内虽然经济成长慢
国外还是这些财阀还是没有停止扩张之路 赚钱后对内输血
日本的政治比较温和 其实都是几个大家族轮流当的
而由于阶级僵化所以现在很讲究工匠精神 就是你爸干嘛 可能你也是干嘛
至于韩国也是财阀 但政治又有反财阀的上台 换来换去所以总统下台后死对头上台都很惨
8).美国 美国的崛起等于是资本家推动
最早的范德比尔特原本是航运王68岁转行去搞铁路
后来垄断了全美40%的铁路权(铁路时代)
比尔特的下一代资本家 大家比较熟 洛克菲勒(石油) 卡内基(钢铁) 摩根(金融)
这些我们认为的传统产业 在当时代都是创新
摩根不得不提的是 摩根式垄断 比如整合钢铁产业造成垄断 摩根定义的垄断就是没有竞争
然后找发明家爱迪生 最后用了特斯拉的交电技术又搞掉了爱迪生 推动电力产业发展
成立GE 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9).苏联 上面这些列强都崛起了 苏联一看也知道要工业化国家才会崛起
由于看到了1929年美国资本主义国家后来形成的经济大衰退
觉得可能这样的体制也有缺陷 所以选了一个不一样的道路
计画经济=> 倾全国资源去发展国家认为最重要的产业 比如国防 重工业等
而当时 许多失业的欧美跑去苏联就业 计画经济实行后 至少失业率低 人民有事情做
一二次大战就不说了 二次战后 欧洲等这些列强都打弱了 美国算是发了战争财
因为战争都不在美国本土打 二战后也确立了美元取代英镑的霸权地位
战后冷战时期 美国为了打压苏联 采取了扶持别国来打压苏联的方式
比如将订单给亚洲的日本 欧洲的德国 这两国很快的二战后崛起 后来人工贵
制造业很快的外移至台湾 韩国等 再后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而香港和新加坡因为地缘关系成为金融中心
后来中共太强了 美国又决心将越南 印度扶起来 所以台资许多制造业外移至越南
上面 整个人类历史 国家的崛起其实要具备天时 地利 人和
其实世界大部分的国家 很多还没有崛起的 也没有完成工业化 其实就是任人鱼肉
整个中南美洲 现在落入中产陷阱 由于资源太丰富
整个国家内并没有完整的制造业供应链 什么东西都要进口 物价就高
而资源产业其实就是资源少数人手中 所以贫富差距极大
其他的非洲 印度 中东等地就不提了 还没有崛起
所以首先能身在台湾 就人类历史来看 要感恩 因为崛起的国家少 需要有条件
没有崛起财是正常 台湾战略地位上你很重要
美国要扶你 订单下给你 不然的话可能还是众多无法完成工业化国家中的一员
这点台湾人要感恩 因为我们身在台湾所以有这个机会能接受教育
我们还能靠知识去改变人生 而这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人民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2.产业:台湾现在好像很少说台湾是如何崛起的
其实蒋经国当年的做法有点像苏联的计划经济 就是倾国家所有资源去搞一些重点产业
当年的十大建设 重工业 其实做法很惨烈就是牺牲一整代人去成就下一代人
韩国的朴正熙作法类似 极权的方式建立重点产业 有效率的完成工业化打下国家的基础
而后随着基础建设完善 城市化完成 土价房价上涨后 人工也迅速上涨后
一些技术门槛低的产业 为了节省人力西进大陆 这大概陆陆续续发生30年前开始发生
台股也从600-12000点到后来的泡沫
但有些高技术门槛产业 是人工上涨也不会外移的 比如金融 IC 互联网等等
随着大陆崛起后 大陆已经在国内完成了制造业的整体供应链一条龙
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 除了一些卡脖子的高科技 比如一些原材料 工具母机
大陆几乎全部都可以生产出来
而美国所谓的美元霸权 其实完全就是国家信用
已经没有黄金储备(不列登森林会议后与黄金脱钩)
信用的背后就是军力和高科技实力在支持 毕竟高科技实力 创新研发还是世界第一
而对台湾的布局上 5G 未来的6G 运算 图像处里的芯片
未来的元宇宙也好上外太空也好 都离不开芯片
而芯片的代工目前做到世界第一的就是台积电 第二名的三星都距离拉开越来越远了
更不用提大陆 所以说台积电目前的股票市值 亚洲第一 已经超越了三星和腾讯
但台积电最重要的设备光刻机 美国只要一句话不给你 你就生产不出芯片了
或是订单下给三星 你就颗颗了 所以最后还是这样说吧 台积电美国养的...
然后以薪资水平来看 其实技术门槛越高 越没有竞争对手 公司的毛利也越高
员工薪资也越高 台湾人没有必要自卑 因为台积电已经屌打三星
然后以世界上的产业挂勾房价来看 产业房价由高而低
互联网高科技=金融中心> 商业中心> 制造业> 农业
比如美国房价最高的是旧金山(科创中心) 和纽约(金融中心)
欧洲金融中心伦敦房价最高 日本东京金融中心
大陆 北上深(三大金融中心 深圳加了一个科创) 最近又起来一个杭州(互联网)
亚洲金融中心 香港 新加玻
台湾的金融不强 但台湾有台积电 可以看下大陆苏州例子
苏州的工业园区(和新加玻合资的)苏州价格最贵
何况苏州园区里面的企业技术没砍没有台积电高
所以理论上台积电在的城市房价不会低 大概就略低于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所以以世界来看 我认为新竹和竹北涨价很合理 过去价格或许才是低估
而以世界的城市发展来看 房地产价格呈现区域分化非常明显
即是说 有竞争力的城市或产业所在地 房价可以非常高 人口不断移入
而没有竞争力的城市或区域人手持续外移 房价停滞
而台湾目前依照产业格局来看 形成往上转型局面 高端的台积电和它的上中下游IC供应链
只要沾到边的都赚到流油 其他得面临大陆和近期越南的崛起 产业外移后
形成许多只剩低薪的服务业
而由于少子化 未来极有可能开放东南亚工作移民 东南亚劳工的移入提升出生率
可以优化台湾人口红利结构 增加整体国家竞争力 以此来看未必是缺点
所以对于台湾年轻人来说 要不然随着产业外移当高管领高薪 要不然想办法挤身高薪产业
不然以趋势来看 好区域有竞争力的地段房价可以上天
因为买的人是整体国家资金概念 全台湾赚的钱就往那边买 而不是当地所得概念
3.机会:就上面扯了一大多的历史来看 推动人类往前发展的是1%的天才
而天才靠的是创新 创新的事物 如果市场是全世界又是一种颠覆 你就会爆富
因为还没有竞争对手
不过大家都不是天才的话 或许能做到模仿 在市场没有饱和时 就还有利润
全面竞争时 赚钱就难了
现在的问题是 大家都不是天才 大家的天资都差不多
已经富有的人 他的资源会给他的下一代 或与他有关系的人
而没有背景的人 除非你真的实力技术远远超越一般人 富人才会愿意给你机会投资你
不然谁会里你给你机会?
互联网时代加大了贫富差距 因为海量的资讯 穷人是很难分辨其中有价值的讯息
但富人圈已经为他的下一代筛选好了
所以贫富圈会复制下去 富人现在流行搞家族信托 整个家族有系统计画的全部培育起来
下一代的教育复制 婚姻联姻 知识复制 家族信托里都有SOP要怎么做
以上 我认为要往上一层财富圈突破 确实没有那么容易 叫做千山万水的障碍
不过以阶层来看 我认为底层的人应该占了70% 中产25% 顶级5%
这个比例从来不会有人去说 但我的感觉应该在哪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底层好不容易爬到了中产 中产一不小心又落到了底层
所以真实的状况应该是 第一代的底层透过自身的打拼拼到了小中产
第二代透过自身的努力 从小中产弄到中产 第三代再打拼然后挤身上层?
我认为应该真实状况是这样的 所以如果第一代是底层 你觉得你很拼
但许多有钱人是积累了整个家族好几代人的奋斗才达到了今天这样的地位
你凭什么拼个几年就要跟他们一样 这样对他们拼了好几代的家族公平吗?
以上 和平讨论 另外我定位自己也是打拼中的第二代小中产
所以我最多的时间是花在下一代的教育 包含资源 金钱所有的延续
一代要比一代强 这样台湾才会有希望啊 年轻人是不是要乐观一点?
※ 引述《H2 (超级喷火龙X)》之铭言:
: 为什么要有无力感?
: 如果你不买房,其实房价高低对你没有直接影响;
: 第一可以租房,
: 不是说租金投报率太低吗?买不如租吗
: 那租房也是一个选择,社宅慢慢变多了,
: 省一点的租老公寓,挑惕一点的租大楼,
: 如果租得起而且也负担有限,
: 那怎么会有无力感?
: 再不济也可以老家窝,租金都免了
: 你真正感到无力感的是,
: 你的收入与能力赶不上你的渴望甚至欲望吧
: 多数的你不是买不起房,
: 只是买不起你想要的房
: 你想住蛋黄区新大楼,
: 你想住大空间高品质,
: 你想要捷运宅学区宅,
: 你想要通勤近机能强
: 你买不起大安区,却又嫌买淡水会后悔
: 你买不起信义区,却又嫌基隆又旧又远
: 这才是你以为绝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