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报税数据贴了好几次,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观点交流一下。
第一、我们从财政部网站上来看,在表下都有注记这点:
‘本统计之所得为课税资料,未纳入“政府移转支出”各户所得、免税所得、分离
课税所得等资料,不宜迳作为衡量所得差距之参据,相关所得资料应以行政院主
计总处公布之资料为准。’
其实财政部在统计这些数据当然也知道存在超多黑数,就讲白不宜拿来作为衡量所得
差距。
第二、我是认为数据要懂得活用也必须考量实际状况,这样才能符合真实样貌。
什么意思?
打个比方来说,大家都知道买房比的是资产,不是收入。
就算退一万步先不考虑应税额未统计的黑数,单纯从表上来看,顶多只能解释
林口区的年度收入(以原PO举例的第三分位来看) 比信义区还高。
一样的道理,现在买房收入高就一定能买贵的房?
三岁小孩都知道几千万以上的房大多都是爸妈给头期,这就是资产和收入的差异。
那我们今天如果要讲说林口都是台北前 20%~30% 的人在买的话,
我们讨论台北前 20%~30% 自然不会只看当年收入对吧?而是会综合评估资产。
不然只看收入我在台北大概有前5%,但看资产我认为我连前 30% 都摸不上边。
第三、讲回到林口区和信义区的第三分位,如果只是要表达以下两点,那都成立。
a. 从表上的统计方式,林口区的收入以第三分位来看,有持续提高。
b. 从表上的统计方式,林口区的收入以第三分位来看,比信义区高。
如果只想解释这两点,绝对没问题。
但是...
如果要扩大解释成林口区的人比信义区的人有钱 or 林口区的人都是台北前
20%~30%在买的,那这本身就非常有毛病了。除了上述提的买房重点是比资产外,
实际上信义区的收入绝对是高于林口区的。
为什么我这么说?
a. 租金收入存在很多黑数,且信义区的每坪租金远高于林口区,因此即便同样两区
都存在不报税无资料的状况下,信义区因为租金高 & 可租物件多,因此实际少算
的收入会远高于林口。
这个黑数除了收租未申报外,也包含以法人名义开立公司等手段,都会造成表上
无法精准统计到该数字。
b. 地下经济,例如信义区内有五分埔商圈、饶河夜市(松山信义交界)等...,非店面
无开立统编的经济活络也都是黑数。当然或许林口也有地下经济或夜市(有吗?),
但论其规模,我想绝对是没得比。
c. 信义区相较林口区来说,承载着更多低收入族群。
例如你刚毕业北漂比例上通常都会去台北租房工作,不会去林口工作。
这群挂有户籍的人自然就会在天平的左端增加一些重量。
当然以上提的三点,林口区同样会遇到,但正如我所说,即便同样的黑数没统计到,
但信义区产生的收入少估的影响远高于林口区。
其实要搞懂这个道理很简单,版上不是常见爸妈赞助几百几千万买台北新房的,
就直接说明了从以前累积到现在的‘资产’才是最关键的。
什么每年收入多少? 那个仅适用于白手起家互比取暖而已。
※ 引述《Sam27 (Sam)》之铭言:
: 我前几天说现在能往林口移动的多半是台北前20~30%的
: 当然很多台北派的拒绝相信,不过台北人口移出这几年的确是大幅增加
: 数据我就懒得po了,大家已经看多了,也知道今年底铁定255万以下
: 而林口这几年和竹北,北屯,稳居台湾前三大迁入区
: 刚好这三区也都是小学爆满
: 来看这几年台北热区和林口报税收入的变化
: 信义 林口 大安 中山
: 101年 1356 1319 1777 1372
: 107年 1422 1498 1825 1467
: 以上收入包含
: 营利所得,执行业务所得,薪资所得,利息所得,租赁及权利金
: 财产交易所得,机会中奖所得,股利所得
: 数据是第三分位
: 短短6年,林口干掉台北好几个区了,到底是台北低端外移
: 还是前20~30%在外移,大家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