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401f2 (我要吃饭)
2018-10-18 10:35:12: 推 kusomanfcu: 少子化是女性学识高产生的 10/17 08:04
: → kusomanfcu: 和房价正因素低 10/17 08:04
: 推 kusomanfcu: 战吼婴儿潮是1945-1960 +80=2015-2030 10/17 08:07
: 推 kusomanfcu: 2015-2030 是已发展国 人口倒转正常趋势 10/17 08:10
: 推 kusomanfcu: 有自觉的鲁蛇选择绝育 物竞天择 10/17 08:12
: → kusomanfcu: 和旅鼠有比 10/17 08:12
: 推 kusomanfcu: 不过旅鼠不是自杀 是迁移时被踩死 10/17 08:14
: 推 kusomanfcu: 还有体力不支死亡 10/17 08:16
: → kusomanfcu: 2015-2030 这段时间 时间越早表示女性教育程度平均越 10/17 08:17
: → kusomanfcu: 高 10/17 08:17
: 推 kusomanfcu: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54422 10/17 08:23
: 推 kusomanfcu: 按统计人口开始减少量大是125年,请18年后再来买房 10/17 08:25
先说结论 K大是对的 这个观点符合"真确Factfulness"这本书讲的见解
也就是出生人口减少并非房价因素 而是女性受教育比例及年份影响
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教育水准越高、家庭经济水准越高 则育儿数越少
但就战后婴儿潮的定义来说 我倒觉得有待商榷
原因是学术定义是指1946~1964这段期间出生的人叫做战后婴儿潮
而台湾在1956~1984的出生人数却都维持稳定的40万左右(35<X<45都叫做40万)
直到1985 也就是民国74年以后出生的人 其数字才掉到35万以下(74年出生346,208人)
在讨论人口数量时我倒觉得不要拘泥于学术的定义 而应该看实际的人口基数
较好的定义应该是1956~1984年出生的人都是“大量人口出生潮”
另外破题直接讲影响台湾人口出生数量的三大因子:
1.女性受教程度/家庭经济(长期)
2.人口基数(长期)
3.生肖(短期)
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经济越好 则养育的小孩数量越少
人口基数越少 则出生人数越少
生肖属虎 则出生人数越少 ; 生肖属龙 则出生人数越多
房价所得比越高 则出生人数无显著影响
这15年来房价所得比从4倍~9倍(全国平均)
但出生人口稳定维持在20万人左右 显示房价所得比与出生人数无关
观察这15年的小孩其父母年次均落在民国66~76年之间
恰好是人口基数从40万转到30万的过渡期
从资料看起来 下一波出生人口减少应该是在民国91年之后出生的人当父母之后
因为这时的人口基数从30万掉到20万 这时出生人数才会出现显著的降低
下面是自己整理的资料 有兴趣者可以看一下
父母年次是用民国年次-25~-30算出来的 早期用-25 晚期用-30
西元 民国 出生人数 生肖 父母年次 房屋所得比
1956 45 414,036 45猴 20
1957 46 394,870 46鸡 21
1958 47 413,679 47狗 22
1959 48 423,863 48猪 23
1960 49 422,319 49鼠 24
1961 50 422,740 50牛 25
1962 51 426,325 51虎 26
1963 52 427,212 52兔 27
1964 53 419,797 53龙 28
1965 54 409,620 54蛇 29
1966 55 418,327 55马 30
1967 56 376,806 56羊 31
1968 57 396,886 57猴 32
1969 58 393,455 58鸡 33
1970 59 396,479 59狗 34
1971 60 382,797 60猪 35
1972 61 368,067 61鼠 36
1973 62 369,022 62牛 37
1974 63 369,671 63虎 38
1975 64 369,349 64兔 39
1976 65 425,125 65龙 40
1977 66 397,373 66蛇 41
1978 67 410,783 67马 42
1979 68 424,034 68羊 43
1980 69 413,881 69猴 44
1981 70 414,069 70鸡 45
1982 71 405,263 71狗 46
1983 72 383,439 72猪 47
1984 73 371,008 73鼠 48
1985 74 346,208 74牛 49
1986 75 309,230 75虎 50
1987 76 314,024 76兔 51
1988 77 342,031 77龙 52
1989 78 315,299 78蛇 53
1990 79 335,618 79马 54
1991 80 321,932 80羊 55
1992 81 321,632 81猴 56
1993 82 325,631 82鸡 57
1994 83 322,938 83狗 58
1995 84 329,581 84猪 59
1996 85 325,545 85鼠 60
1997 86 326,002 86牛 61
1998 87 271,450 87虎 62
1999 88 283,661 88兔 63
2000 89 305,312 89龙 64
2001 90 260,354 90蛇 65
2002 91 247,530 91马 66 4.2
2003 92 227,070 92羊 67 4.3
2004 93 216,419 93猴 68 4.4
2005 94 205,854 94鸡 69 5
2006 95 204,459 95狗 65 5.2
2007 96 204,414 96猪 66 5.5
2008 97 198,733 97鼠 67 6.2
2009 98 191,310 98牛 68 6.5
2010 99 166,886 99虎 69 7
2011 100 196,627 100兔 70 7.3
2012 101 229,481 101龙 71 7.8
2013 102 199,113 102蛇 72 9
2014 103 210,383 103马 73 8.5
2015 104 213,598 104羊 74 8.7
2016 105 208,440 105猴 75 9
2017 106 193,844 106鸡 7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