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理很简单 因为早在四五十年前开始
就有一股"到台北打拼"的潮流
自家长辈 曾经是那时候台湾经济起飞的那一批老人
当时也想北上到台北市打拼 后来被爸爸抓回来
不准他去台北 就留在老家 也混得不错
总资产加起来也有搞到破亿 只是被儿女前妻搞掉很多
但还是保有现在价值4000万的店面透天
不过当时找他去台北的兄弟 现在已经是有司机的那种老板
在来 台湾所有的预算和城市建设
几十年来都投入在台北
大众运输 捷运什么的都台北最快做
开车族 新生高架 建国高架 市民大道高架 等等 一堆市区内高架
全台湾没有一个县市 市区内高架比台北多的
也就是说过去几十年来
台北市是用国家的资金在建设的
再者 所有大企业总公司 大概90%都设在台北市
再加上外资+观光客 来台首选就是台北市
104打开 台北市工作机会最多
外资要来台设公司 也选择台北市
曾听过一个老板跟我说 他觉得台中环境不错只是开公司会找不到人
也就是想来台开公司的外国人 常常首选也是台北市
如此一来 再造就 一堆中南部年轻人到台北市租房工作的
你现在台北上班时间 中午看那人山人海过斑马线的上班族
你随便去问大概10个有6个是外县市的
租屋市场跟房价有没有关系 绝对有
台北很多人在玩公寓改成套房赚租金的游戏
大概是这样
※ 引述《aitt (非主流,有何不可(M))》之铭言:
: 我曾经看过超长期的房价变化与所得比,在1970年时,
: 台北的30坪房价所得比只有4倍多,换言之当年台北市民的所得
: 不吃不喝只要4年多就能买下30坪的房子(若是在其他地方甚至不用3年也说不定)
: 那个年代是食物支出为主要,买房压力倒也还好
: 1986年时,台北的房价所得比是6.5倍,已经高了不少,1989年则暴涨到17倍,
: 后来1990年以后最低也只到11倍,现在呢? 已经来到18.5倍,
: 论长期来说房价所得比一直都是往上恶化,会有如此情况与贫富差距扩大脱不了关系,
: 中下阶层买不起房,但是富有阶层的可支配所得与可储蓄金额一直增加,
: 在低利率环境下低风险却有潜在高报酬的房产当然成为他们放钱的首选之一,
: 另外还有海归派资金与外资等的投资需求,这也造成房价不便宜需求却一直不减的原因,
: 未来的情况吗? 我只能说零利率恐怕可以预见,投资与高资产族群储蓄需求还会更大,
: 全球房价也还一直涨,未来的房价所得比还会更加恶化,也可以说现在很难买房,
: 但之后只会更难不会更容易,香港就是最好的例子了,既然如此,
: 政府恐怕必须思考如何解决中下层居住问题,包括增加公屋,平价住宅,
: 毕竟打房只能打一时,最终还是难以改变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