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湾贫富差距的真相

楼主: c6663 (c6663)   2017-06-14 19:14:58
内文:
台湾贫富差距的真相
文 叶瑜娟 摄影 余志伟 设计 黄禹禛
2014年,318运动爆发,大批群众冲入立法院阻挡《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强渡关山。外界
普遍认为这场运动回应着社会对于所得分配不均的不满,而后的九合一选举及总统大选的
结果也时常被解读为“从统独到左右”之争。然而,为什么每当有立委或媒体质疑国内贫
富差距扩大时,政府总是能端出数据否认?这些年来,台湾的贫富差距究竟有没有扩大的
趋势?为什么民间认知与官方数据之间,有如此巨大的落差?
若要细究贫富不均的分布情形,必须从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谈起。
3月中,时代力量立委黄国昌于立法院质询前主计长石素梅时,引用中研院士朱敬一文章
中的“20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数已超过99倍”说法,质疑主计处是否刻意隐匿较为细致的数
据,导致政府公布的数据无法反映出台湾社会贫富差距的事实。此一说法引起核能流言终
结者创办人黄士修不满,随即于个人脸书发文抨击,强调主计处公布的“5等分位差距倍
数”及“吉尼系数”才是国际衡量贫富差距的通用指标,指责黄国昌“书没读够”,只会
“冷饭重炒”。
到底哪一方的说法有理?从双方提出的指标来看,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主计总处:贫富差距已连续5年缩小
若由行政院主计处用以衡量国内贫富差距的主要指标“5等分位差距倍数”及“吉尼系数
”来看,可以发现,2000与2009年这两项指数一度攀上高峰,代表贫富差距在这两年急遽
拉大,而从金融海啸之后的2009年开始,则是连续5年缩小。照理来说目前应是近几年来
分配相对公平的时刻,然而相关新闻或“批踢踢实业坊”(PTT)下的回应多是抨击数据
偏离真相、政府骗人等等,显然这份数据与大多数民众的感受有落差。
而若以此份数据对比黄国昌所引用的另一份数据,落差的感觉会更强烈。
黄国昌引用财税资料中心数据 所得差距倍数高达99.39
黄国昌所引用的数据显示,台湾的所得差距倍数一路攀升,虽然在2012年下降,但在2013
年狂飙至99.39倍,明显超过前几年,与主计总处指标所显示的趋势截然不同。
为什么同样探讨所得分配的两份数据,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原因就出在资料来源及区分
所得的层级不同。
主计处公布的两份数据都是取自“家庭收支调查”的所得资料,家庭收支调查的方法是透
过抽样,由调查员进行访问,再将调查取得的“家庭可支配所得”资料分为5等分,最后
计算出最富20%以及最贫20%家庭的所得比。
黄国昌所引用的数据则是财政部财政资讯中心根据当年综合所得税的申报资料,将所得高
低划分为20等分后,再将最富5%家庭的所得除以最贫5%家庭的所得而计算出的比值。因此
,这两项数据不论是取样方式和所取层级都完全不同。
对此,朱敬一曾著文指出,由于“家庭收支调查”较容易调查到一般所得者,但却不容易
取得顶尖富豪的所得资料,因此若要了解顶尖富人的所得状况,使用赋税资料较为精准。
不过朱敬一也提醒,赋税资料并未包含未达报税门槛的低收入户以及社会救济等移转收入
,所以仍有其局限。此外,5等分的所得分级较为粗略,年收入破百万的一般中产受薪阶
级以及鸿海董事长郭台铭等顶尖富豪会被放在同一个级距中,因此无法凸显贫富差距的真
实情况。
但朱敬一强调,任何指标都有其代表意义及局限,因此若要了解贫富差距,应观察“同一
份”资料的长期趋势变化,例如观察赋税资料2000~2013年的数据变化,而非拿主计处资
料与赋税资料进行比较。
事实上,有越来越多国家采用赋税资料了解顶尖富豪所得情形。这套研究方法来自《二十
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玛.皮凯提(Thomas Piketty),皮凯提透过各
国赋税资料研究顶尖所得族群的收入状况。结果发现,美国贫富差距自1980年代开始急速
扩大。在1970年代,美国前10%的富人所得占总体国民所得的比例介于30%~35%之间;但
是,到了2000~2010这段期间,占比已经提高到45%~50%之间,增加了15个百分点。
根据皮凯提的分析,顶尖富豪所得占比提高的原因,是因为“资本报酬率”高于整体社会
的“经济成长率”,其中“资本报酬率”指的是靠着资本(例如不动产、股票、债券等)
所赚取的报酬率。因此,拥有大量资本的富人,财产累积的速度会大于社会平均财产的累
积;而当经济成长趋缓或停滞,资本报酬率很有可能会大幅超越经济成长率,更加速财富
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进一步扩大贫富不均。
皮凯提将多个国家顶尖富人所得占全国所得的资料汇整为“全球顶尖所得分配数据库”(
WTID,World Top Income Database)供外界使用;而台湾的数据库则由中研院士朱敬一
与胡胜正主持,透过财政部历年的赋税资料,计算出台湾前5%至前0.01%富人所得占整体
所得的变化。
根据WTID的资料,全台湾最富有的1%族群的收入占全国所得比例为12.99%,而前0.1%以及
前0.01%的富人收入占全国所得比例分别为5.86%及3.09%。就长期趋势来看,除了2008年
遭逢金融海啸出现明显的跌幅外,其他时候顶尖富豪收入占全国所得比均是一路向上攀升
,完全如皮凯提所言,财富正逐渐往少数富人集中。
这些顶尖富人究竟如何赚钱?为什么在全民薪水冻涨的闷经济时代,还能持续增加收入?
答案就藏在顶尖富人的所得分配中
朱敬一研究发现,所得越高的族群,其薪资所得占个人总所得的比例越低、资本所得的占
比越高。举例来说,前20%的所得族群,76%的所得来自薪资;前0.1%族群,仅有28.9%的
所得是来自薪资;前0.01%富人族群,仅有13.5%的所得来自薪资,其余83.5%的所得都来
自资本所得。这一切似乎意味着,过去台湾社会长期歌颂的“爱拼才会赢”、“黑手变头
家”价值已不复存在,单凭努力越来越难出头天。想要致富,出生好家庭、坐拥房产地产
才是关键。
到底出生好家庭、有地有房对于致富有多重要?从下列的数据或许能略知一二。
富人卖土地的钱 胜过上班族一辈子的薪水
根据朱敬一团队分析土地增值税(不包含在综所税中)及综所税而得的所得资料,2013年
全国平均仅有2%的家户有土地交易,而在2%的族群中,每户平均土地交易所得为3.9万
元;但随着族群的收入越高,有交易土地的户数占比便越高,前0.01%的富人族群时,有
交易土地的家户占65.5%,等同于三分之二的家户都有土地交易,而前0.01%的富豪族群
的平均每户土地所得更高达7,627万元,是全国平均每户土地所得的1,955倍,对大多数上
班族来说,如果单靠薪水,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
若从每户土地所得占综所税的比例来看,可以看出不同所得族群资产配置的状况。从2013
年的占比来看,全国平均的土地交易收入占综所税的比例仅为6.3%。如果是10%的富人
,占比提高至近15%;前0.1%以及前0.01%的富人族群,占比飙升至70%以上,足足是
全国平均的12倍左右,可见土地交易确实占据了富人所得配置的重要位置,正好符合皮凯
提所说的“富人靠着既有资本累积财富”的说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土地增值税是以“土地公告现值”为税基课税,但土地公告
现值是由各地地价评议委员会评定,长期低于实际交易价格,平均来说土地公告现值恐怕
只有实际交易价格的一半,因此此份研究的土地交易数据可能只是富人实际土地交易所得
的一半而已,也就是富人靠着土地交易赚取所得的比重,可能比研究估算的高。
信义房屋企研室专案经理曾敬德就表示,“高所得族群的人有许多收入是来自土地交易。
”他指出2013年正好是房市景气高峰的一年,所得越高的族群对于景气、价格的波动更为
敏感,处置房地产的行动也较一般大众积极。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林志翔则表示,一般大众的所得都是来自薪资所得,但是高所得
族群本身的投资组合较一般人多元,比起一般人更有本钱进行房地产投资,加上2013年是
奢侈税闭锁期结束(注:奢侈税自2011年6月开始实施,针对持有期间2年内的不动产短期
交易课征10%或15%的奢侈税),因此有投资土地的高所得族群会选择卖出房地产,但对
于大多数没有土地投资的人来说并没有影响。
由房仲业者及会计师的解释,可以看出与社会大众常识相符的事实──对常民来说是落脚
处的土地,却是高所得族群眼中的商品。
朱敬一进一步从会计方法证实了土地的商品价值,他从土地交易所得数据中算出不同所得
族群的年报酬率,发现所得越高的族群,投资土地的报酬率也越高,因此他认为土地投资
可能是造成贫富不均扩大的关键因素。他并推测,造成不同族群的土地投资报酬率出现差
异的原因有3点,分别是:既有资本是否允许投资高报酬率的土地、资讯的流通程度及扭
曲的土地税率。
巢运发起人之一、居住正义协会理事长黄益中同样认为,赋税不公是导致富人偏好投资房
地产,进而拉高房价及地价的主因。他提到目前土增税、地价税分别采土地公告现值及公
告地价,但两项皆遭到低估,政府能课到的税较少。举例来说,身旁朋友购买的新屋市价
约新台币1,600万元,但评定现值仅68万元,而其所持有的土地的公告地价仅14万5千元;
换言之,这栋市价1,600万的新屋在政府估价下,仅值82万元,仅为市价的5%,税基遭严
重低估的结果,不仅造成税损,也让富人囤房不会增加额外成本,房地产商品化情况严重

政大地政系教授张金鹗则强调应从“住宅去商品化”做起。所谓去商品化就是要避免土地
房产掌握在少数富人手里,除了交易税外也应拉高持有税及囤房税,增加持有成本后,富
人才愿意释出手上的资产。而为了“打中要害”,张金鹗提到应将“自用”及“非自用”
区分开来,才能避免持有自用住宅者也被波及,进而让社会大众愿意支持税改。而关于税
基过低的问题,张金鹗也以过去担任台北市副市长的经验为例,说明应该要更细致化的划
分各个区域,以求能更精准地调整土地公告现值。
除了从税务改革着手外,张金鹗提到“金融制度”也需要调整。张金鹗认为,央行不须经
立院表决便能决定是否放行贷款,贷款对于房市的影响极大,但却较少被提及,因此应该
要唤醒社会对这方面的重视,才能形成舆论压力,不让少数富人靠着资本持续得利。
连结: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wealth-inequality
其他:
原来1,600万的新屋在政府估价下,仅值82万元,仅为市价的5%
对于财力雄厚的屯房大户来说以这样的价值来估价收税这些税根本不算什么。
还有
‘根据朱敬一团队分析土地增值税(不包含在综所税中)及综所税而得的所得资料,
2013 年全国平均仅有 2% 的家户有土地交易,而在 2% 的族群中,每户平均土地交易
所得为 3.9万元;但随着族群的收入越高,有交易土地的户数占比便越高,前 0.01% 的
富人族群时,有交易土地的家户占65.5%,等同于三分之二的家户都有土地交易,而前
0.01% 的富豪族群的平均每户土地所得更高达 7,627 万元,是全国平均每户土地所得
的 1,955 倍,对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如果单靠薪水,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
看来真如文章所说的
过去台湾社会长期歌颂的“爱拼才会赢”、“黑手变头家”价值已不复存在,
单凭努力越来越难出头天。
想要致富,出生好家庭、坐拥房产地产才是关键。
作者: a10141013 (FlyBall)   2017-06-14 19:32:00
废话 家有一栋祖产台北 随便都能卖一两千万就说穷人没事别生小孩 还自以为能翻身
作者: ivan7296 (张劭)   2017-06-14 19:46:00
1F中肯,我不生小孩就两点,养不起&生了以后小孩更惨
作者: bbdirty5566 (尊爵不凡蓝鸟40)   2017-06-14 19:53:00
你确定不是没人要跟你生吗?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7-06-14 20:01:00
惨,拼了命的赚,还是输给地主
作者: hc23 (饿)   2017-06-14 20:10:00
不生小孩也不用买房了啊,有房死了之后送别人也没意义
作者: bbdirty5566 (尊爵不凡蓝鸟40)   2017-06-14 20:13:00
不生小孩后事先准备好 没人帮你捧斗跟处理后事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7-06-14 20:15:00
现在流行租,租一个捧斗boy吧
作者: wdfr (快乐心情)   2017-06-14 20:26:00
不生小孩是消极的方式要彻底解决问题 才不会让少子化社会发生
作者: LienPig (连猪)   2017-06-14 20:29:00
怎么解决问题? 难道改共产主义吗?XD
作者: KrisNYC (Kris)   2017-06-14 20:31:00
什么年代了捧斗 烧一烧洒海里直接点
作者: hultese (hultese)   2017-06-14 21:02:00
不想生小孩+1 高房价是一部分原因 主因是不喜欢小孩
作者: jose777 (QQ)   2017-06-14 21:08:00
早就恶性循环了,政府还在睡啊,叫不醒的....
作者: amury (快马加鞭)   2017-06-14 21:16:00
如果政府可以保障租的权益,用租的就有多余的钱养小孩了
作者: hultese (hultese)   2017-06-14 22:00:00
现在租金已经算便宜了吧 而且不是说空屋率很高?应该不会租不到啊
作者: elzohar (某伊)   2017-06-14 22:16:00
台湾的租金以世界的租金标准来看的确蛮便宜的...
作者: horol (Kitten)   2017-06-14 22:17:00
正常条件的房子还是难租啊,烂的物件当然空租率高
作者: eulbos (反串魔人)   2017-06-14 22:20:00
风向真乱QQ 到底是租金涨不停 还是租金便宜R
作者: Kobe5210 (旅程)   2017-06-14 22:40:00
房市才是资本利得最夸张的一部分,猪头官员却只想搞股市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7-06-14 22:46:00
真的是猪头
作者: hultese (hultese)   2017-06-14 22:46:00
租金有在涨啊 只是还算是便宜
作者: aJan5566 (中肯56)   2017-06-15 08:25:00
不生小孩是消极阿 但政府也没要积极处理这事 还一起炒人民看不到翻身的机会,当然也消极应对囉
作者: leavefly (leavefly)   2017-06-15 09:00:00
这不是常识吗..
作者: Mei5566 (5566)   2017-06-15 09:07:00
作者: hultese (hultese)   2017-06-15 09:55:00
政府的居住正义是 只要房租还在合理范围内 人人有地方住就好了 它没在管你买不买的起
作者: realqq   2017-06-15 19:19:00
不生小孩是趋势~人口已经过多~捧斗这种无聊事~不做哪有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