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cySwordRain (冰剑雨)》之铭言:
: 如果台湾不动产泡沫是硬着陆 而不是软着陆
: 对台湾多数的人绝不是好事情
是不是好事 这是你先入为主的想法
硬着陆 早点反应完 杀低爆量 就会早点反弹
软着陆 跌到你不知道何年何月止跌。
有家庭 有需求又有本金的人 会想在一两年内买到便宜房的 会希望硬着陆
才刚进社会的新鲜人 会想要软着陆 边存本金 慢慢看
: 毕竟一般人一生最大的资产就是自住宅
: 而套在上面的人太多(而且越来越多) 涨价时的财富效果就逆转
财富效果 对 自住没差,房价涨和跌,你都是住在同样空间,你也不会领到利息。
房屋涨价后,要换大房只是拿更多钱出来换而已。
你买房第一年市场行情 小房 800万 大房1200万 价差400万来算。
你买房第十年想换大房 市场涨50% 小房1200万 大房1800万 价差变600万。
自住房屋涨价就会变有钱人?
除非 于第一年就买高总价的大房 或 有第二间房(第二间不叫自住宅叫投资)
也就是40~55岁有能力的一群买,然后可能因为十年后小孩上大学了,
没大房需求然后换小房,才会有多现金。
以目前已经跌第二年第三年来看,
把钱放在非房地产的投资恐怕还比较有效率。
另外公司和投资客就别骗人说 我买的是自住宅,
想也知道房价涨,谁房产最多谁就最赚。别整天幻想别人替你打工。
: 日本过去二十年再怎么印钞票也没办法刺激经济
: 企业手上一堆帐面价值高过市价的资产 再没有勇气投资 包括投资人才
: 个人房屋下跌的速度比收入成长还快
台湾没宽松印钞票,也不见企业大笔投资在台湾新产业,投资人才?
机器人?生医?车用?物联网?电动车?
房屋跟地区和产业脱不了关系,
台湾科技业假如倒了 就跟 美国底特列汽车工业倒了一样 房价一样会打入打到谷底。
其实倒了就倒了,反正人总会自己找出入。
爱揹30年房贷的人,买房前本来就要做最坏打算了,开杠杆本来就要评估风险了啊。
年收200万以上 是能赚多久?除了揹房贷还有更多选择。
回到第一段,硬着陆对公司来讲?
1. 假如公司把钱拿去炒房,不投资人才,那这种公司留着吸血干嘛?
2. 公司杠杆控制得好,银行没抽光钱,还是活得了,财务报表不处分房地产就可以。
股票都能因为处分房地产提高EPS而大涨,
那同理不处分赔的房地产就不会降低EPS。
企业还是可以撑到硬着陆完,市场回归正常,处分亏损在多个年度。
3. 硬着陆导致银行呆帐太多,金融会崩盘?
金融会崩盘绝对不会只有一个房地产硬着陆因素,
充其量也只有 你国中学得的逻辑 "充分条件"
意思就是 金融海啸 时 一定房地产崩盘(O)
房地产泡沫 时 一定金融海啸(X)
台湾没二级房贷,无法 杠杆X杠杆X杠杆,要发生类似次级房贷的事根本很难。
没经历过2008的话,去看电影"大卖空",
既得利益者才会不希望硬着陆打房, 还反过来冻涨房屋税当政绩
: 牛顿曾说过:“我能计算星球的运动,却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
: 美国过去两百年大约十年就会有个空头
: 联准会及证管会的设立似乎帮助有限
: 期望政策可以帮助我们脱离疯狂与破灭的苦海 比较像个信仰
: 1985年台湾有首歌叫“明天会更好”
: 美国拥有的最大无形资产就是美国梦/硅谷梦 也就是这首歌的体现
: 在2017年 台湾觉得明天会更好的人应该不多
: 现在当劳工难 创业更难
: 因为饼越作越小 只好吃别人的 (事实上都是台湾人)
: 这才是真正的信心危机
自住的人只想要有便宜房子住,来安心成家。
只有投客才会整天幻想别人想吃你饼。现在吃坏肚子不吐也不拉,最后只能肠胃坏死。
: =====
: 回到市场面
: 前面有同学提到建商抵抗跌价能力确实如此
: 但建商同时也是理性的 营运以追求利润的
: 在2014投入时他面对的是预计三年ROE 50%
: 在2017他有两个选择
: 一、 面对的是六年ROE50% (期间可能延长 人员可能裁撤)
: 二、 面对三年ROE30%, 后面三年再投新土地ROE30%
: 选项二未必差过选项一
: 而事实上建商带来的专业及社会价值就是“供给新房子”
: 在不炒作不泡沫的年代是积极进取的
我看不懂你这ROE是在讲什么?
我认识的 ROE 叫做 股东权益报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