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文:
灌水坪数没了 零雨遮上路先冲击房价
本篇文章摘自:第 1507 期
作者:张舒婷
一向被房地产业界视为销售旺季的九二八档期来临,但以目前冷飕飕的房市、业界普遍认
为今年九二八档期可能“旺季不旺”之际,有个位于桃园市、小坪数为主的预售建案,却
不同于其他案场常常门可罗雀,不仅每天都有人看屋,且平均一周成交一户。关键竟是“
零雨遮”的特色。
走入该案场,每户皆有敞亮的对外大窗,且设有简单的雨遮,但询问后才发现,雨遮并没
有登记为权状内的坪数,扣除公设后,其余皆为实坪。有“零雨遮”优势加持,且位于机
场捷运沿线,交通便捷,尽管几乎没有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却吸引了不少自住客前来看屋
。
负责该建案销售的专案经理陈志锽谦称,这成绩仅是“中上”,但其他房地产业者闻讯,
好几位都欣羡的说:“没做什么广告的案子,能卖这样真的很好了!”
内政部抢在九二八档期来临前,预告了最新条文:未来房屋的雨遮、屋簷不可登记为权状
内的坪数,防堵长期以来,由雨遮、屋簷而衍生的房市交易乱象再发生。
房地产业界关注的是:内政部的禁令,会是售屋新卖点,还是压垮房价的起点?
事实上,雨遮和屋簷有遮阳、挡雨的实质功能,但按规定而言,雨遮不受容积管制,可登
记为“附属建物”,做为产权交易的一项。瑞普莱坊市场研究部副总监黄舒卫指出,一般
来说,雨遮、屋簷占建物总面积三%就算比率不低,但以现今成屋而言,通常都会达到总
面积三%到八%;有些小坪数的产品,占比甚至更高。
许多人买屋会格外留意公设比,但雨遮、屋簷被列为“附属建物”,早期许多建商倾向于
将雨遮和屋簷计入坪数后再出售,一般人看到权状后,容易误以为是自己专属、一定会用
到的实际使用面积。
投资客:赚价差空间没了
对投资客来说,雨遮和屋簷也是“上下其手”的手段之一。投资客在预售阶段和建商成交
时,通常可谈到“雨遮、屋簷坪数不计价”的条件,等成屋后、下次交易已“生米煮成熟
饭”时,再当成屋主专属的权状面积出售,赚到现成的数坪价差。若在房价好一点的地方
,多进帐上百万元都不成问题。
此时,最倒楣的自然还是自住需求的买方,等购屋后才发现实际可用坪数不如预期,于是
引发“连鸟站的地方都拿来骗钱”的交易纠纷。因此内政部于二○一一年通过修法,将雨
遮、屋簷改为“可登计为坪数、但不得计价”。
只是,这样的规定,仍充斥灰色地带,建商、代销业者将雨遮和屋簷的坪数包含至总价计
算,以降低每坪单价,再运用行销话术让民众误以为捡到便宜的情况,时有所闻。
一旦雨遮不登记坪数正式实施,在业界看来,对于已陷入低迷的房市而言,形同雪上加霜
。因为,这对建商和代销业者而言,在房市已陷入低迷之际,连预售屋这最后一点可“模
糊操作”、变相转嫁给买方的空间也消失殆尽了。
“以前房市大多头时,建商可以直接调高每坪单价;现在景气差,这么做的话,买方更不
会埋单。”黄舒卫如此表示。
另外,在房地合一税上路后,很多口袋不够深的投资客已纷纷退出预售屋市场;仍愿意进
场的,泰半就是还贪图一些蝇头小利。业界的另一共识是:如果连雨遮和屋簷这种相对“
微利”空间都没了,投资客真的就毫无进场诱因了。
消费者:买房坪数更透明
不过,对消费者来说,内政部的新规定让交易更简单、房价更透明。住商不动产总经理陈
锡琮表示,未来建商若觉得当地市场无法支撑雨遮、屋簷或其他服务设施,一开始就不要
规画即可,且日后买卖双方都越来越能接受“以实坪为买卖依据”后,房价就越能回归正
常的供需机制。
新规定一旦实施,仍有些问题待商榷。引发最多议论的,莫过于内政部的规定“管新不管
旧”,未来才取得使用执照的新建物适用新制,但中古屋或现已取得执照的房屋却可照旧
将雨遮、屋簷登记为坪数,房市将出现“一国两制”现象。
争议:新旧不同制引纠纷
另一潜在问题是,当雨遮、屋簷不得登记为任何人所属的坪数后,就有所有权问题。不动
产开发商业同业公会全联会副总干事张兴邦指出,先前常有人为了邻居将盆栽或分离式冷
气置于“自己的”雨遮或屋簷下,但邻居认定是自己的,双方起争执的案例。一旦明文规
定雨遮不得登记为个人坪数,这种争端会更容易发生。
不过,新规定势在必行,此后民众该如何捍卫自己权益?黄舒卫提醒,除了购屋前详阅契
约书和测量成果图(平面图),原则上,建商虽会减少设置装饰用的雨遮,但仍应会兴建
阳春功能的雨遮,若担心其建筑成本被灌入其他项目,或直接拉高单价,购屋前应多查询
周边建案行情。至于所有权管理问题,就按社区管委会规范来运作,方为上策。
连结: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62718&pnumber=1
其他:心得必须在这 并超过二十字 否则视为无效新闻
查了一下,一品阁的公设比略高,所以雨遮不计入也算正常
不过早就不喜欢雨遮屋簷也计入坪数转卖的情况了...支持这次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