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YAward (家教老师)》之铭言:
: 大家好,我住台北十五年了,有10年是在大安区台大周围
: 从来没看过店家变换率像这两年这么夸张,好多地方同一店面几乎是每6个月换一家
: 除了几家神店之外,例如金鸡园,陈三鼎,福利排骨或是新生南路上的凤城
: 而且不晓得各位有没有发现,师大夜市"待租"的店面,可能从没这么多过
: 毕竟是全台北市接近最黄金的店面,为什么还会这样?
: 除了师大,过去一店难求的五分埔更夸张(我比较懒,都爱去五分埔一次抱一大箱回家穿)
: 上礼拜去,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店是空的,一点都不夸张
: 最近家里有在考虑要买一个店面置产(非北市,买不起),可能要缓缓了
: 文市一直以来不都是保值的保证吗?
: 想跟大家讨论一下,谢谢
商圈越来越多 板桥呀 新店呀 一堆新商圈产生
然后主要消费都年轻人
商圈越来越多 年轻人越来越少
这就是未来房市缩影
想想会去逛店家的九成五以上都年轻人
现在开始大学生人数递减 大约十五年后剩下一半
去逛街的人请问要怎么补?
还是店都改开药局诊所?
所以循环就是 年轻人减半 商圈变多 租金减半 房价减半
大概这个逻辑
期待外国光观就是另一个市场
但目前看起来也只有西门受惠
全台大多的商全都会布入来客减半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