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源连结:联合新闻网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103716.shtml
2.内容:
“新奢侈税”要拿出真本事
【经济日报╱社论】
特种货物及劳务税(奢侈税)实施才刚满二年不久,今年前七月土地增值税
就冲破600亿元,创下15年新高。 房产交易脱离奢侈税二年闭锁期的禁锢,
破茧而出的态势明显,也挑战政府下一步稳定房市的决心。财政部明(19)
日将举行奢侈税修法检讨公听会,在房价居高不下之际,奢侈税已无需着墨
于存废之争,如何直捣抑制炒房投机的核心,才是重点。
2011年6月政府实施奢侈税的决策背景, 源于2008年金融海啸后一连串扩张
财政措施带来的后遗症,当时金融市场不稳,游资冲向房市,全球房价尽皆
上涨,台湾也不例外。2009年底,全台房价开始明显走升,即使2011年政府
推出冲著打房而来的奢侈税,但缺乏出路的游资与投机炒风,仍令国内房价
维持高档于不坠,毫无惧色。
依据最新发布的2013年第2季国泰房地产指数调查,全台房价已攀上每坪27.83
万元的新高峰,台北市每坪成交单价更接近90万元,年增约二成。这显示,
对短期交易课税的奢侈税做了二年,房价还是上涨,其抑价效果有限;从移
转栋数缩减之势,奢侈税则确可抑制频繁交易。问题来了,既然短期交易遭
到压抑,炒作现象理应也减少,房价纵使不跌,也不该是季季攀升,实况却
非如此。那么,奢侈税出现了什么问题?
财政部委托学者费时近一年所做的报告,建议政府延长奢侈税的闭锁年限,
以此加大炒房者转手交易的限制,也比照香港、新加坡对持有一栋以上房产
的买家,课征额外的买房印花税(类似奢侈税),借此加重囤房者的取得成
本,抑制资金雄厚者养房图利的欲望。目前外界对上述建议,多属正面及支
持,针对多屋族在买房时加课额外税捐,确可列入评估,但还是需要政府提
出强而有力的论述,以因应各种修法阻力。
财政部统计,全台800万栋课税房屋中,持有三栋以上者约25万人; 拥有十
栋以上房产的超级多屋族,则有4,500人;超过700万人仅持有一栋房产,单
屋族明显是全国多数。由此可知,锁定多屋族再置产的行为课征额外税捐,
不会影响多数购屋大众的权益,却能在有钱人将房产变成转手图利的致富工
具时,透过征税换取部分财富重分配的正义。不必怀疑,房价居高不下,囤
房者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还有一种人,也是奢侈税不能忽略的隐形炒房者。国税局近年实地查核发现
,名下一屋者出售自用住宅免课奢侈税,已让“人头”变成合法炒房的工具
。同栋房屋一年被转手二次以上者不胜枚举,人头之间借由假买卖炒高房价
后,再转手给不知情的真实买家。节节高涨的房价,亦拜这类恶意炒房手法
所赐。但现有机制下,人头卖家只要懂得保持一屋状态,就算短期频繁买进
、卖出,奢侈税亦莫可奈何。
因此,奢侈税不单要锁住非自用住宅短期交易的卖家、多屋买家,同时也应
对短期频繁买卖“自用住宅”者加以设限。例如,一年内出售自用住宅超过
一定次数后,再售屋时,也要课以奢侈税。财政部曾做过统计,国人平均换
屋年限是七年,一年内换屋超过二或三次以上,不仅是少数,更不算常态。
自用住宅既已成炒房漏洞,限制每人售屋次数,亦符合奢侈税对非常态交易
课税的本意。
经过二年实验,奢侈税虽然已交出抑制短期交易的成绩,但稳定房价的效益
,仍无法让人满意。政府既确立不废税的立场,房价正义即是下阶段应受检
验的重心。也因此,奢侈税的再出发,必须要能直击炒房者的要害,才算真
本事,否则就只是个绣花枕头。
3.心得或感想:
这篇比较特别的是提到对“短期频繁买卖自用住宅者”加以设限,针对假自
住真炒房者课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