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stracize (bucolic)》之铭言:
: 不自觉左转..政治正确陷阱! 马克主义在美国?川普迎战文化马克思...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lTHvB1qwI
: 主持人: 张国城
: 议题:马克主义在美国?川普迎战文化马克思
: 新左派思潮主导美国校园..文化马可斯主义的包装诡辩
^^^^^^^^
: 极端化马克思主义双重标准 对红色恐怖批判力度不成比例
: 政治正确陷阱!文化马克思主义 不自觉左转 掌握现代话语权
^^^^^^^^^^
: 多元包容口号背后真相 教会空洞化 性别混乱 美国社会价值崩坏
: 挑战前所未有文化危机!拉回左倾社会 识别并应对文化马克思
: 来宾:
: 台湾大学政治系名誉教授 明居正
谢谢分享。明居正提到美国校园就很呼应标题的提问。
富裕的城市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年轻人多。
无论是求学的学生或是社会新鲜人,很多还是从外地往大城市集中的。
第二个,教育文化资讯产业多。
例如出版社、报社、电视、广播、大学,还有各种演讲或艺文活动。
年轻人的特色是,求知欲强、行动力强、对现状不满、想追求权力和舞台。
所以从校园在内的文化资讯产业着手去影响年轻人,
受影响的年轻人当中的一些佼佼者再投入文化资讯产业,
如此成为思想传播的永动机。
然后进一步可以再掌握政府机关和大企业。就是现在美国的情况,台湾也有。
有一件事情大家可能不知道,当初台湾的数位发展部要成立的时候,
立法院曾经争论要将数位发展部归在哪个委员会,当时朝野立委分成两派,
一派主张跟通讯有关属交通委员会,另一方主张跟产业有关应该归经济委员会,
但是当时的准部长却透露希望能归教育文化委员会,但立委没人同意而作罢。
由此可以观察出其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动机。
还有上次我写的那个蒋经国不爽美国介入陈菊案的系列,
刚刚查到,陈菊还真的当过政大图书馆的管理员!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4000631-260503?chdtv
"一手推动新市总图的文化局长史哲说,市长陈菊是图书馆系毕业,曾任政大图书馆管理员
,深知图书馆的重要性,所以,提案建图书馆时,立即获得市长陈菊支持。"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51097
"曾经在政大图书馆担任馆员,一度沉溺在威权时代被列为左派“禁书”的革命少女陈菊,
到如今被视为在执政党外,政治实力不可小觑的高雄市长陈菊,三十年的岁月悠悠流过。"
而明居正老师在影片中提到的第三位推手-赫伯特·马库色是在1952年开始在美国包括哈
佛在内的各个大学授课,而蒋经国的日记提到陈菊是在1978年。
所以从马库色在美国大学教书到美国干涉陈菊案,中间隔了二十多年。
那么可以推论出受到马库色影响的学生在二十多年后进了美国政府部门并干他国事务。
但是这些受到那些思想影响的官员又不能很公然的在体制内大张旗鼓,
只能够过包装的宣传、迂回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真正的动机则是暗藏起来,
所以这股势力大的时候,可以操纵政客和民众,但又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组织团体,
就像鹿鼎记当中的天地会为了掩人耳目,将"反清复明"几个字刺在脚底,
深层政府的相关人等则是将思想埋藏在脑里再伺机而动,更不容易从外观上看出来。
所以无论是从年轻人口、教育文化资讯产业、政府部门所再、资金流动热络等角度,
大城市都是宣扬和发展左派思想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