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rTaxes (谢谢提醒)》之铭言:
: 而这种情况 另个明显的特征是 一旦断了经费 活动也随之停止
: 那么回顾文化大革命的发起与延续 当中是否曾有金钱挹注的情况?
: 如果有的话 钱怎么来? 怎么分配? 怎么使用? 如何延续?
: 还是说没有 纯粹就是斗争的神经被挑起 被煽动后自发性的燃烧?
: 以上疑惑 谢谢大家
首先 我们要理解文革前的中国。
我建议大家可以读一读我之前本版写的一系列文革文章。
我想指出一点,文革不是单一偶然事件。文革是共产党建国后一系列政治运动的高潮。
因为共产党至少在改革开放前是使用"运动式治理"。
简而言之就是国家和政府如果想要推行一个政策,往往不是像今天台湾这样。
我们今天是政府决定一个政策或项目,通过议会,然后批准预算。
之后依照预算招标或是自行实行这个政策。
简而言之,我们今天的政府是由上而下的政策执行。
运动式治理不是主张由上而下的决策模式。而是类似今天社会运动或是革命行为。
上级只会给予一个模糊大概的方针,
然后放任基层执行者/运动家使用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去执行。
文革还不明显,但是大跃进就很明显是这种运动式政府治理。
党中央毛泽东只是拍脑门说要大炼钢,但是具体怎么炼钢,怎么花钱购买材料和建造炼钢炉
以及钢铁练好后做什么用 如何销售 都没有明确的规划
而是让下级政府和党组织自行发挥,这导致一样是大跃进大饥荒,
但有些地方的破坏远大于其他地方,那就是因为某些地方"革命狂热"比其他地方高。
而文革也是一样。其实红卫兵和基层造反组织并不是中央政府出钱编列预算去组成。
甚至也不是地方政府编预算去组成。
而是当时中国社会已经经历过反右运动 三面红旗 大跃进 社会主义教育三清运动
当时中国社会已经是随时都在搞政治运动,
所有的党组织和基层民众/政府都随时在准备下一次政治运动
所以只要毛泽东给一点点指示,基层狂热的民众就会自发性的去发动运动和革命。
用今天比较潮的说法就是,中共的政治运动和革命其实很"去中心化"
我觉得台湾今天社会因为已经没有革命热情也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可能很难理解
我觉得最接近的可能是妈祖绕境。
妈祖绕境是因为有一个中心化的组织去规划谁来参加绕境吗?
还是信徒们大家呼朋引伴,大家自发性来加入遶境队伍。
沿途的信徒或是赞助商家自己捐赠物资摆摊资助绕境的信徒。
但是当时中共国家政府也不是毫无花费。因为文革期间有一个大串联运动。
大串联当时红卫兵旅行不用钱 搭火车不用钱 住招待所不用钱 吃饭也不用钱。
但是其实不是真的都免费,而是当时中共国务院花钱报销了这些红卫兵的旅费。
当然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大串联其实也只有文革初期,
后来红卫兵都上山下乡也没有串连了。
而上山下乡更是突显这种去中心化的开支,因为下乡的知青的生活费不是政府拨款
而是被安插的农村花钱花粮食去照顾这些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