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哈布斯堡王朝奠基者鲁道夫一世

楼主: ffly3240tw (QQXDD2012)   2023-04-14 16:55:27
读历史人物传记,最值得讨论的就是一代王朝开始的创业故事了,毕竟创业维艰,尤其是
白手起家,不仅本身要是天生神力,能力出众击败各路竞争对手,还要是个天选之人,避
开各种不可控因素,这些都是创业故事好看之元素。相反富二、三代守成、改革之路就显
得一翻两瞪眼,不足以大书特书,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似乎彰显著某种难以突破之壁
,没有一个帝王学能够保障王朝蒸蒸日上,一代强于一代。
但说到是否有成功的例子,欧洲著名的哈布斯堡王朝可说是帝王学的典范,这个源自瑞士
鹰堡的小贵族,发家致富的开始,竟是如司马懿、德川家康那样乱世捡漏、简单而粗暴。
此家族似乎固守某个被神话的历史,世世代代对于获得领地、头衔异常的执著,他们像是
蒐集王冠般,从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西班牙帝国、墨西哥王国等...
,直到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端而崩解,接近十世纪,其中15到20世纪都是欧洲首屈一
指的王朝,当末代皇帝弗兰兹约瑟夫被匈牙利伯爵呛说,当哈布斯堡还只是瑞士小贵族时
,它们已经是大领主,皇帝回答说:是的 但我们至今做得更好,哈布斯堡在欧洲的屹立之
处现在是13个共和国。“是的,但我们至今做得更好,哈布斯堡在欧洲的屹立之处现在是
13个共和国。”
起源
哈布斯堡家族的先祖已不可考,早期的传说都带有政治宣传的动机,已知老鲁道夫·哈布
斯堡是一个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瑞士阿勒曼尼和阿萨尔斯(现今法国)的有钱领主,领地的
核心是现今阿尔高州的哈布斯堡,又称"鹰堡",处于欧洲当时的中心和商业文化的交汇处
得以发财,他们控制了阿尔卑斯山间的收费关卡。从1212年为年轻的康拉德(Conrad IV
of Germany)支付了1000马克时,这位"小伯爵"的财力已然显现,总金额3200马克中,梅
因茨大主教,沃姆斯主教和其他四位领主共出了700马克。
神圣罗马帝国
说到康拉德(Conrad IV of Germany),不免提及当时的背景,他是神圣罗马皇帝霍亨斯陶
芬家族(Hohenstaufen)的最后一位成员,在他之后帝国进入大空位时代,也就是没有皇帝
没人作主的年代。为什么会这样? 这要从这要从神圣罗马帝国说起,从公元800年起,作
为一个日耳曼蛮族逐渐德意志化的国家,最初的设想是直接继承旧罗马帝国皇权和天主教
精神帝国神权来强化其统治力,结果就是皇权和神权的激烈碰撞(叙任权斗争),霍亨斯陶
芬家族与德国大城镇的上层关系良好,但却与意大利北方的伦巴底同盟起冲突,该同盟与
教廷联合,两者是吉尔福党(Guelph party)的主力,制衡皇帝与其支持者吉贝林党
(Ghibellines party)的集权扩张,教宗藉著神权概念,主动开除皇帝教籍,尽管吉尔福
党受到皇帝打击,严重的挫败弗里德里希二世(Frederick II)在1250年12月不败而亡,
儿子康拉德继续了这场毫无希望的冲突。他在1268年凯旋进入罗马后,同年在塔利亚科佐
被击败,最终在那不勒斯被处决,并标志着教会和帝国之间世俗争端中教廷的暂时胜利。
大空位时代
这引发了1257年的双重选举,皇帝当选人同时有英国的理查德(Richard of Cornwall)和
卡斯蒂利亚的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of Castile),分别是莱茵地区诸侯及教皇的政治魁
儡,理查德在科隆加冕后就返回英格兰,未曾管理过皇帝事务,阿方索十世则是从未到过
德意志。因此1254~1273年这段期间被称为大空位时期,在这段时间神圣罗马帝国分裂成
许多公国,诸侯们忙着扩张领土,在这之中就包含我们的主角鲁道夫一世(Rudolf I of
Germany)。
1239年父亲阿尔伯特四世(Albert IV)死于十字军远征,21岁长子鲁道夫继任,作为家族
第一个被人们知道的人物,编年史中描述他高大手脚长、皮肤细致苍白,饮食与其他事务
都有分寸,聪明而睿智,关于性格的描写同样优良,善良虔诚、谦虚,简单来说就是天主
教骑士的所有美德,但这些是在后世理想化的,掩盖了他的冷酷和野心。
大空位期间,鲁道夫击败强大的斯特拉斯堡主教以便占有一部分霍亨斯陶芬家族遗产。并
在基堡末代伯爵哈特曼被萨伏依伯爵逼迫时扮演其保护人,在1265年哈特曼死后迅速夺取
其土地。
转折点发生在1272年,魁儡皇帝康理查德(Richard of Cornwall)去世后,德国城镇和诸
侯已经厌倦无政府状态,必须再次找到一位合适的候选人继承王位,然而经历这么长的空
位,台面上已无具有合法性的人选,其中神罗中最强大的诸侯,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
对皇位虎视眈眈。
"小伯爵" vs "波西米亚雄狮"
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Pmysl Otakar II)在位时期是波希米亚最强大的时代,被誉
为“铁与金之王”,也被同时代的但丁在《神曲》中,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在鲁道夫父亲死亡的那次远征中建立克拉洛维茨(今日的加里宁格勒)便是纪念他的战功
,可见其武功强大。
不过他自1251年迎娶巴本堡遗孀,夺得原有皇帝的奥地利诸国,又非法夺取斯洛文尼亚,
引起教皇和德意志诸侯的不满,毕竟大家都想分杯羹,却被他整碗端走,因此选帝的过程
一波三折,诸侯既不想要外国魁儡,也不希望看到奥托卡二世继续扩张。
精明的鲁道夫便是抓到这种情绪,透过纽伦堡伯爵谈判竞选皇位,一方面鲁道夫与霍亨斯
陶芬家族有关联,另一方面鲁道夫具有某种"盘子"特质,年迈、有钱,既不会扰乱那些有
权诸侯、又有资源支持帝国事务。
诸侯们低估了鲁道夫的手腕和雄心,他在谈判上表现得很熟练,他赢得了萨克森、布兰登
堡和普法兹选侯的支持,让他们娶他的女儿作为妻子,决定性的是,教皇格里高利十世
(Pope Gregory X)决心恢复阿尔卑斯山北部的秩序,而鲁道夫答应了一旦在罗马加冕为皇
帝就会组织十字军东征,这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奥托卡二世对哈布斯堡伯爵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竞选感到愤怒,而且其他诸侯以他是斯
拉夫人为借口阻止其参选。就这样鲁道夫于1273年10月1日在法兰克福当选,10月24日在
亚琛加冕,史称鲁道夫一世。
杜恩克鲁特战役
鲁道夫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受到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的野心威胁,因此被迫采
取完全不同的政策。他放弃了标志着大多数前任权威终结的意大利王冠,而是选择将精力
投入到恢复秩序和王权,鲁道夫再次发挥其政治才华,对奥托卡二世处以帝国禁令,为军
事行动谋取合法性,并策反其盟友巴伐利亚、蒂罗尔诸侯发动突袭,拿回其非法持有的奥
地利领地。
不甘失败的奥托卡二世转向波兰,他招募萨克森和巴伐利亚骑士入伍,准备用其擅长的武
力夺回失地。鲁道夫则是领导了3000名来自莱茵地区骑士组成的军队,还与匈牙利拉迪斯
劳斯四世(Ladislaus IV of Hungary)结盟。关键的战役发生在1278年8月26日的杜恩克鲁
特(Dürnkrut)。
1278年奥托卡二世入侵奥地利,在维也纳北部的杜恩克鲁特与鲁道夫的盟军对垒。此战是
一场象征性的骑兵战,是中世纪中欧最大一场骑兵战斗之一,双方共有13500名骑兵,其
中匈牙利骑兵发挥重要作用。
两军均由纯骑兵组成,分为三个师,零散地向敌人发起进攻。 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匈
牙利军队中的库曼弓骑兵包抄包围波西米亚人左翼,用箭矢分散其左翼,而匈牙利轻骑兵
则冲入波西米亚人的阵地,将其赶出战场。 第二阶段,骑士和重骑兵在中央发生了激烈
的碰撞,鲁道夫的部队被击退。 鲁道夫的第三师由其亲自率领,进攻并阻止了奥托卡二
世的冲锋。 鲁道夫在混战中被打下马,差点丧命。 在决定性的时刻,由乌尔里希·冯·
卡佩伦 (Ulrich von Kapellen) 指挥的一支由 200 名骑兵组成的德国骑兵部队从后方伏
击并袭击了波希米亚人的右翼。 奥托卡二世的军队同时遭到两个方向的夹击,溃不成军
,奥托卡本人也在混乱和屠杀中丧生。为了彰显他的胜利,鲁道夫在维也纳展示了奥托卡
二世的遗体,来自哈布斯堡的"小伯爵"确保了奥地利公国的所有权。
野心毕露
鲁道夫的注意力接下来转向了奥地利和邻近省份的财产,奥地利是哈布斯堡王朝崛起的中
心地带及基础,在1282年的奥格斯堡议会中,他命任儿子阿尔布雷希特一世(Albrecht I)
为奥地利公爵,为此他花费了许多努力消除诸侯们的敌意。然而在1286年授予鲁道夫国王
将从奥托卡二世手中夺回的卡林西亚公国完全授予阿尔伯特的岳父迈因哈德伯爵时,受到
诸侯们强力的反对,他们开始警觉到哈布斯堡家已经变得太强大了。
之后尽管鲁道夫积极巩固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继任,称帝计画也因教皇的更迭落空,故无
法以皇帝加冕国王的方式传位,在鲁道夫死后,诸侯将王位交给拿骚的阿道夫,哈布斯堡家族要等待将近一世纪才迎来
下一波的崛起。
https://vocus.cc/article/6431a012fd89780001a6c3b1
作者: gsn955404 (ESCHA)   2023-04-15 13:22:00
推、最近有去皇家墓穴参观,很有感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23-04-28 00:06:00
脉络清晰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