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益] 古代的老国学如何培养政务能力?

楼主: cjol (勤朴)   2022-09-10 19:38:09
#1Z5AV0yc (historia):
作者 cjol (勤朴) 看板 historia
标题 [请益] 翰林张佩纶后半生无法受到重用?
时间 Sun Sep 4 21:27:25 2022
───────────────────────────────────────
→ saram: 西学实用风潮来袭,老国学不受欢迎.
推 gundamx7812: 西学来袭wwwwwwwwwwwwwwwwww老国学不受欢迎wwwwwwwww
虽说老国学在晚清上看起来没啥路用
但精实的人才大有人在:
https://mp.weixin.qq.com/s/6FIrzW-aMKyUU-Pjlg-sqw
曾巩的生平,文化方面的成就不必细讲,无论在教育、校藏、经学、史学、书法均有不凡
建树。但真正把他和其他文士区分开来的,是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内政数值超高。如
果王安石是一百的话,曾巩至少也得有八十五到九十。
这个数值,不是说他在朝堂上玩政治是一把好手,而是说在地方治政上表现卓越。
曾巩在越州任职时,正好赶上闹饥荒,城里义仓粮食不够,四里八乡的灾民也难以聚拢过
来。曾巩责令地方富户各自申报家中储粮,设了一个十五万石的额度。申报存粮达到这个
额度以后,曾巩把这些申报粮食以高于市价一点的价格就近投放市场,方便各地灾民购买

懒一点的官员,可能会撒手不管,任凭灾民逃去临近州县就食;狠一点的官员,可能会强
征大户粮食,惹出无数后患。而曾巩的做法,是精算出一个“十五万石”的均衡点,既在
富户承受范围之内,也刚好能满足灾民的最低需求,处于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极限,让越州
平稳地渡过了这一次荒年。
地方治政最考验人的,往往不是政策本身,而是政策执行的分寸。不审时则宽严皆误,地
方官得根据情况计算出最适合的执行力度,才能达成效果。曾巩在越州的这个手段,可以
说是务实精准的典范。
后来他调任齐州的知州,一道任便连续打掉了曲堤周氏和章丘霸王社两个黑社会团伙,又
搞了保伍之法,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后来朝廷要修黄河,要从齐州抽调两万壮丁。按规矩
,是三丁里要抽一个民夫。但曾巩对数字极敏感,觉得这个数字有问题,细细搞了一回
人口普查,括出大量隐藏人口。于是“三丁抽一夫”改成“九丁抽一夫”,既满足了朝廷
的人力需要,也减轻了百姓负担。
曾巩调任洪州之后,赶上瘟疫流行。他硬是用有限的预算,搞起一套防疫体系,县镇旗亭
一级级都要储存药物,还兴建临时隔离场所,把染病者登记造册,给医生们搞了一个KPI
考核制。等到朝廷的救济拨下来,因为每一项防疫工作权责分明,掌握的数字又精准,曾
巩可以从容调配资金,按轻重缓急来下发,钱使得极有效率。
更有意思的是,恰好这时赶上大军讨伐安南。军队每路过一地,都把地方折腾得痛苦不堪
。只有洪州,曾巩早早做了接待预案,从军队驻屯地点、路线到劳军物资的采购、运输、
仓储,都提前安排得井井有条。结果这支军队从经过到离开,洪州老百姓居然都没察觉。
从这几件事能看出来,曾巩的做事风格非常务实、细致,愿意深入到最琐碎的事务性工作
里去。而且他脑子里无时无刻不有本账。每一项政策,都是经过精密调研之后得出一个最
优解,保证方方面面都能满意。以至于有一次神宗跟曾巩聊过天之后,感慨说世之言理“
财者,未有及此”。
所以曾巩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文人,他同时也是一位政务能力超强的能员。面对民间疾苦
,别的文人还在琢磨著怎么拽词儿感慨,曾巩已经撸著袖子跳下去解决了。
========================================================
好奇的事
这些老国学要研究经、史、子、集就忙不完了
政务能力又是如何练成?
刻苦自修?奇人教导?强大的幕僚?
作者: gundamx7812 (台湾没人看足球)   2022-09-10 19:39:00
科举本来就不只是考八股啊以明朝为例,明代科举分三场,分别是考你四书五经的八股文,再来是试论、判语和诏诰等公文,最后一场是当朝时事的策论。
作者: vajra0001 (闲邪存诚)   2022-09-10 19:48:00
明代有观政 清代有学习行走地方官就靠师爷了
作者: imsphzzz (大法师)   2022-09-10 20:56:00
古代又不是只念四书五经,然后考试也考四书五经
作者: purue (purue)   2022-09-11 08:31:00
感觉对数字敏感 在西方可能会是数学家
作者: FMANT (OE)   2022-09-11 11:16:00
考试只是过滤出人才的做法 你看谁办事真的靠死书
作者: saram (saram)   2022-09-11 18:31:00
古代官场初阶官进入后还要学实务(基建的智识),否则管不了部门里的"吏"(有技术底子的常务小官).在"吏治"层次,日本是亚洲第一强的.日本没有科举,就没有这个包袱.现代日本文官制度就是承袭古代吏治.当然新加坡文官素质也不错.古代中国没有外国竞争,每个官员办事都是第一名.国与国没有比较高下,自以为优秀.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2-09-11 19:50:00
每个朝代学子的流行技能都不同的,宋朝的学子本来就流行学算数,而明中期的江南考生就多家族经商或要管理田产,自小就学会一手好算数能力,清代这类擅长算数和几何的举子就更多
作者: killeryuan (龍鳥)   2022-09-13 14:13:00
有些是家学 而且每家家传的东西都不一样
作者: saram (saram)   2022-09-14 01:43:00
日本古代就有工艺家族.自家教自家学.想学艺没有家庭背景,只能被工艺大师收养.中国古代的史官,许多是家传的行业.太史公就是一个典型.身分卑微,比奴隶好上一个等级.还有钦天监.这些都不算官,只是"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