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先倾向如标题这么认为。顺便问问大家的看法。
明朝仍是专制皇权,据说内阁在“法制”上有某程度上的牵制皇帝的作用
(所谓须由内阁首辅“发动”草拟诏书之类说法),所以相传有所谓崇祯因为大臣抵制
而无法更早诏令吴三桂率师回防北京的说法。
但我的分析是,上述所谓大臣的抵制,在明朝法制上只是半调子的程度吧?
1.大明法制(关于皇权、朝臣职掌)的依据文本是大明会典吗?
2.因为听说在明朝法制上,皇帝仍可“自己单独”(不需要大臣同意)发布有合法性的
圣旨(或诏书?)去行事?有没有经由大臣发动草拟,只是在于若有署名草拟的大臣则有
风险因为白纸黑字的署名而有可能背政治责任罢了?是这样吗?
3.若张三是内阁首辅但不愿意发动草拟皇帝希望的政策,皇帝有法定权力撤换这位不合作
的首辅、换上比如说愿意合作的李四当首辅吧?张三没有权力“因为不副署自己的免职令
”就让皇帝对自己的免职令无效吧?
此外,同样以“好似拿抵制的大臣没办法”的崇祯为例,他下旨杀掉的那些大臣里面,可
没有高高兴兴不想抵制自己被皇帝杀头这回事吧?所以大臣的抵不抵制根本是转移焦点。
4.明朝法制上,如果张三、李四一干得势朋党的满朝团伙连成一气全部抵制皇帝,皇帝有
法定权力破格提拔没有参加过科举的武将担任六部尚书、侍郎,甚至担任内阁首辅吗?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1-09-02 13:45:00我建议你去了解一下 成化年间的事情简单说,法理上,皇权仍高于一切但实务上,你很难杀光反对你的大臣,或许朱元璋朱棣敢,但后面皇帝没那样坚强的心
嗯嗯不杀亦可~但撤换呢?恳请赐教本文4个疑惑的答案~感谢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1-09-02 14:16:002、3、4其实是同一种问题问题在于,你的政令、你提拔的官员,朝臣不理啊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1-09-02 14:47:00皇帝单发的诏书特称“中旨”,时人认为不合“宪政”原则收到中旨封官,有骨气或者说有政治敏感度的人不会接受因为会“招时议”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1-09-02 17:49:00嗯 有时候你读历史 稍微套用一下在自己身上,就能明白打个比方,你回想一下 你以前要念大学填目标时你爸妈有没有干涉你 比如你想选中文系然后你爸妈叫你填法律系 感觉比较有专业然后双方开始拉扯 搞不好不孝都骂出来奇怪,说好的自由意志呢?说好的人权呢?笑最后你妥协,选了英文系。这差不多就是皇帝跟大臣交手的过程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1-09-03 12:53:00清朝皇室吸取教训,有很好用、改良版的密奏制度,可以有效阻止朝臣结党抱团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9-03 13:33:00清朝有八旗制度,有满汉之别,有力大臣很多时候是旗主的奴才,有绝对的上下级人身支配关系军机处成为了皇帝直属传声筒,弱化了内阁作为咨询机构的功能,爱新觉罗家一直在防范汉人获得过多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