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转录] 投书:没有老蒋台湾早被中共赤化 真是

楼主: RichardIII (我没谋杀我姪子!!!!!!!!!)   2021-02-17 16:44:34
※ 引述《l81311i ()》之铭言:
: 蒋介石带着KMT大军撤台
: 的确是让台湾免于赤化
: 我觉得这点倒也不需要去辩驳
: 毕竟当时的台湾人有台独意识的人恐怕连1%都没有
: 当时根本连"台独运动"都算不上
: 只不过是有些人脑中萌发了想法罢了
: 那么为什么这句话会让台独份子不爽
: 那是因为讲这种话的人
: 绝大部分居心可议
: 他们心中没讲出来的后面一句话是
: "所以蒋介石搞白色恐怖、独裁当皇帝又怎样"
: 简单说就是用红色恐怖来替白色恐怖涂脂抹粉
: 这就跟某些鬼父性侵孩子
: 诡辩说没有我去工作赚钱孩子会饿死一样
: 父母养孩子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
: 那是父母的本职
: 说实话有什么好来邀功的?
: 同样的一个国家领导人让全国大部分地区沦陷于叛军之手
: 然后剩下的非沦陷区人民还要对这个失败的领导人感恩?
: 这是什么奇怪的道理
: 让国家免于赤化是你蒋介石应尽的职责
: 你蒋介石失败了99%
: 只成功了1%
: 成功的原因还是因为地理因素
: 不是因为蒋介石做了什么
: 之后又在这1%的成果上搞独裁当皇帝
: 后人还有脸继续吹嘘?
: 然后我们还要继续对他感恩?
: 养大孩子的父亲
: 孩子当然要对他感恩与孝顺
: 但如果是性侵孩子的鬼父
: 那就算了吧
: 蒋介石对台湾人来说就是鬼父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taiwan-economic-miracle-why/
“台湾钱淹脚目”是一句知名俗语,用来形容到了 1980 年代台湾工业化已成果卓著,经
济飞升造就一代人的富足。当我们深入了解当时的背景,会发现 1949 年国民政府来台时
,战争带来的破坏犹存,社会通膨压力尚在,最依赖的大陆市场因国府战败而消失,加上
大量人口迁台带来的粮食危机,经济危机一触即发。
但在不久后,台湾持续数十年的经济增长,一举挺进亚洲四小龙之列,成为后进国家值得
借镜的案例,让人不禁想问,这中间到底发生什么事?
长年研究台湾与东亚后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瞿宛文研究员,对此问题抱持浓厚的兴趣,在她
的《台湾战后经济发展的源起:后进发展的为何与如何》(中央研究院丛书)一书,与读
者分享累积十年的研究精华,揭开奇蹟成因!
对于台湾战后经济崛起源由,目前主流的共识是“日治殖民遗产延续说”,这一派的支持
者相信,日本殖民带来的现代化改革,为台湾奠定基础,是台湾战后能轻松翻身、从殖民
经济成功转为工业经济的主因。
瞿宛文则对这个答案提出质疑:“日本在台殖民的经济影响是很复杂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都有。重点是它不会自然地带来战后发展。”
为了解惑,瞿宛文多次到韩国与当地学者交流,因为同时期的韩国与台湾状况十分相似,
战前也受日本统治,近年来也因反抗威权统治,而不愿肯定早年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成绩
。然而韩国学界对日殖遗产的影响已经历多年辩论,正反两派意见都有,反观台湾却几乎
一面倒地推崇日本殖民遗产。瞿宛文点出:“鲜少有后殖民国像台湾一样,对殖民国赞不
绝口。”
瞿宛文在研究过程中读到一篇哈佛汉学家威廉・科比的文章,他提到:“国民政府带到台
湾来最宝贵的资产,是一批有经济规划能力的人才。”
被科比的观点启发,瞿宛文逐步进行台湾各产业的个案研究与归纳,从各个角度解码战后
经济崛起的原因,如柯南般抽丝剥茧,解构经济奇蹟由来的全貌。
台湾的特殊之处在于,在战后有一群具备长期规划能力,并以救国为己任的经建官员主导
建设,发展轻重工业、进行土地改革,以长远的思维推出产业政策,包括多项整合上下游
部门的经济政策。
历史上的知识菁英,往往是高度参与政治的,而台湾战后初期,也有一群以实业救国的经
建官员,发挥于大陆时期累积的政治经验,带领台湾迈向现代化,进而改善原本破败的经
济状况。
在瞿宛文眼中,人们熟知的李国鼎、尹仲容等人不仅是推动经济建设的前辈,也是一群以
经世致用为职志的知识份子。他们承袭鸦片战争以降的士大夫精神,历经日本侵华战争与
国共内战的危机后,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强化他们追求现代化的决心,进而提升经济与产业
政策的品质。
台湾在民主运动发展下,“自由市场论”与“反权威思潮”占据社会主流意见,让人们选
择忽视国民政府的作为。
当市场正常运行时,政府或许不用插手,但回到台湾战后初期的处境,社会百废待举,无
论是美国的援助或日本殖民遗产,都无法让台湾经济自然地成长,若忽略政府作为,就无
法解释台湾经济奇蹟。
自由市场理论虽认为政府的干预越小越好,但很多事只有政府才能主导,像是币制改革、
土地改革、外汇与贸易改革等等,关乎改变社会经济结构的议题,若不是政府透过政策推
动根本不可能发生。高投资风险的新兴产业,也有赖政府产业政策的推动。
当然必须省思在国民政府威权统治下,发生过许多令人哀悼的冲突事件,但当时政府设定
明确的现代化目标,推动经济增长,成果值得正视。
瞿宛文重新审视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作为,并不是要给予安慰奖,或帮任何立场说话。而
是站在科学客观的角度,透过剖析经济发展的“如何”与“为何”,希望在当今追求“速
效”的执政时代中,提醒政府和人民意识到“好的经济政策是不会凭空出现的”,经济飞
跃需要多种条件配合,加上长期规划,并确立愿景,才得以诞生。
除了反国民党威权统治的动机,人们鲜少探讨国民政府对台湾经济的贡献,还有另一个“
学术上”的理由。
因为台湾经济学界目前流行的研究方法,是延续欧美主流的经济论点,而现行的经济学理
论,都是以西方几百年的成熟市场为假设,对于战后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后进国家而言,相
当不适用。我们运用西方经济理论时必须修正其对环境的基本假设,并改采后进发展的问
题意识。
在研究的过程中,瞿宛文逐渐体悟到,应该以“后进者视野”角度切入,从自身的历史与
经建发展撷取有用的经验,引导台湾看见真实的自己,建立适用自身发展的经济理论与政
策。
《台湾战后经济发展的源起:后进发展的为何与如何》一书不仅是经济学书籍,其知识含
量更横跨历史与社会科学。
此书盼能传递的观念是:唯有深刻了解台湾自身的成长路径,才能从中发现最合宜的发展
策略,我们都要对习以为常的理论提出适切质疑,用更多维度来理解世界,才不会人云亦
云地被舆论迷惑。
===============
原来经济增长速度全球第三名,增加22.8倍该被叫鬼父,请告诉我:邓小平、佛朗哥
、皮诺切特、朴正熙该被叫做什么?
原来扫荡企图颠覆国家的敌人叫做迫害,很好,请到AIT要求美国关闭国土安全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