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ustSad (职业路人)
2020-04-16 01:40:37如板友推文:因为台湾地理位置多地震,我们习惯于盖房子要打地基的模式。
我们的思考模式也会因此有刻板印象。
可以参考中国目前都市变迁更新的过程……
不打地基、遇山炸山、就地填平、腹地不足或都市更新邻地重新开始。
以前上海有句谚语:浦东的一块地不如浦西的一张床。
浦东的地以前不值钱,要大规模土地或都市更新浦东比较容易。
类比类似于台北车站、台北转运站、台中转运站。
新址建设完成逐步移转后,旧址就废弃不用,射后不理。
台湾因为地狭人稠,大部分都市土地都值钱可马上开发利用。
中国都市变迁更新的过程,新建案如鬼城的已经很多,废弃旧城镇如废墟的也不少。
甚至还有直接在废弃屋上直接开桥铺路(或盖一半荒废)。
台湾类似的景观只有捷运站附近,但台湾是因为建商或地主想等房价高故意先搁置。
台湾人口密度高且腹地小,都市人对这种沿革过程比较无感难理解。
都会区买房,就算屋龄高坪数小,还是有价值可能开发成新社区,有机会翻新。
乡镇的经费有限,连马路都坑坑洞洞了,日本时代就规划好的马路至今仍没钱拓宽。
(以前可能觉得轻重缓急先挪用处理其他问题,低价越来越高就回不去了。)
类比类似于新光三越与台北101,但新光三越还是有人潮且未荒废搁置。
我们要打地基,所以整地必须开挖,除了半成屋都会打掉重练。
没地震、腹地大,能不打地连拆房子都觉得费劲,找空地或填平比较快!
换句话说。
要感谢时遗迹没有因为挖秘道或盖地道被挖掘破坏殆尽,我们才有机会发掘出来。
另一个因素是建材工法与时代背景。
现代的建材工法与技术才可能破坏殆尽,以前要拆除干净不留痕迹可能比盖新的难。
没有压头、怪手、砂石车横行的年代,拆除金字塔比盖金字塔难。
※ 引述《lucifax (虎爷:犬科动物给我滚开)》之铭言:
: 由于黄河屡次决口,开封地下埋有六座古代城池,大梁城约距现在地表12至14米深,汴州
: 城约距地表10至12米深,东京城约距地表8至10米深,金汴京城约距地表6米深,明开封城
: 约距地表5至6米深,清开封城约距地表3米深,距地表12至14米,具体范围尚未查明。据
: 考証研究,应与现存的开封城墙部分重合,稍偏西北。
: 等于在同一块地上
: 可能往下面铲个1公尺就会到上个朝代的遗迹上去了
: 那这样的话 不就有可能 假设有个明朝的摩天大楼高5楼 算15公尺
: 运气好在战火中跟洪水中没有被冲垮
: 那他到现在就可能还剩下10公尺
: 那地面上不就到处都是坑坑巴巴一堆之前的建筑碎片吗?
: 这样还有办法住人吗 还是把东西破坏掉 然后就开始住
: 而他们也没想到下面埋著的可能是前朝的高楼大厦?
不久前,中国不是有条路坍塌,人车都掉进去了。
西方社会或我们的认知概念是不计成本救人,中国政府是直接灌浆活埋。
能见死不救而且不给家属有机会领尸认尸了,没有生命的建筑为何不能住人?
我们的观念是恢复原状,他们的概念是就地掩埋,当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