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都有好的一面,秘密立储固然一开始是为了避免
传统先行立储造成的纷争,但其实也把原本储君与皇帝的矛盾转
移至诸皇子。
原本的立储制度,储君与皇帝本身很容易会有冲突,皇帝
既要让储君有自己的人马派系去熟悉政务以便接手,但储君所掌
握的权力如果太高又无可避免的会与皇权冲突,这点在长寿之君
更容易见到,比较有名的是唐玄宗,废太子李瑛直接被赐死,后
来的肃宗李亨在当太子时也是如履薄冰,战战竞竞,甚至可以说
如果不是安史之乱爆发,李亨能不能当上皇帝还有很大的变量。
而甚至有皇帝自私的会操弄诸子争斗以达到平衡,例如唐
太宗时代的太子承干与魏王泰,康熙争位的诸子。
储君与皇帝相处好一点的就像明太祖与懿文太子朱标,一
个是绝对的强势之君,一个是相对仁柔的继君,这时候皇帝反而
会有太子不类己的担忧,怕储君继位之后被先朝老臣欺负,朱元
璋剪除开国功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此,这种现象在朱标
意外早逝,由更年幼柔弱(智)的朱允炆继任储君之后更甚;另
一种则是太子不类己,那就易储吧,汉惠帝刘盈就是差点因为不
类刘邦而被换掉。
秘密立储看起来可以解决前述的问题,但是因为真正实施
的样本数不高,在清朝,理论上只有乾隆与咸丰的继位是真正使
用秘密立储,嘉庆帝是由乾隆直接内禅,而嘉庆帝热河驾崩当下
,一时找不到秘密立储的匣子,道光帝是由孝和睿皇后直接指定
继位,虽然之后有找到,但就算嘉庆帝指定的继承人不是道光又
如何呢?咸丰之后的同治是独子,光绪宣统都是旁支入继。
秘密立储制的优点固然明显,但缺点就在于正因为不知道
谁是储君,所以大家都会想要表现,毕竟结果还没揭晓前说不定
自己表现好,皇帝会偷偷去改遗诏,谁知道呢?如果自身才能实
在不足以有好表现,那让其他兄弟表现烂也是一种方式,因此可
能就会造成诸皇子之间的斗争更残酷,说不定会有皇子会直接直
接发展势力发展到皇帝想要弄死他,或者不得不立的地步,更狂
的直接逼宫,这谁知道呢?
毕竟在皇位面前,什么制度都会玩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