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unwaiqoo: 为什么只有朱允炆是用諡号明惠帝来称呼而不叫明惠宗? 12/01 12:02
朱允炆被靖难后,朱棣基本上不把他当皇帝,在纪年上把建文元年到四年改成
洪武三十二年到三十五年,当然也没有给庙号和諡号。
应天府沦陷时,朱允炆的姑丈,也就是驸马梅殷曾经给他上諡号孝愍皇帝,
庙号神宗。但后来梅殷也投降了,就没这事了。
正统、万历和崇祯年间,都有讨论要帮他恢复地位,追加庙号諡号,最后都没
有付诸实行。仅有在万历二十三年恢复建文的年号。
等李自成攻入顺天府,福王在南京即位后,才正式帮他平反,庙号惠宗,
諡号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到了清朝要修《明史》的时候麻烦就来了,清朝不需要和谐建文年间的历史,
所以编史书的时候就得把当时的掌权者写进本纪里。编辑部表示:“本纪每卷都用
庙号当标题,这个没庙号的家伙我该叫他什么?”
梅殷给的諡号和庙号不常用,而且諡号跟崇祯撞、庙号跟万历撞,所以没办法
拿来称呼。
南明根本不被清朝承认,更不用说他们给的諡号与庙号了。
最后乾隆给朱允炆上了恭闵惠皇帝这个諡号,《明史》最后就用恭闵帝来做标题。
至于不给庙号的原因倒很简单,他没有庙,也没进过太庙(南明的太庙不算)。
顺带一提,朱祁钰的情况也是如此。
哥哥英宗复辟后把他贬为郕王,姪子宪宗登基后帮他平反,諡号恭仁康定景皇帝。
但是同样因为没有庙也没进太庙所以没给庙号。
福王登基后一样来个大放送,諡号升级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新增庙号代宗。
最后《明史》编辑部当然无视南明的庙号,用宪宗版本的諡号为准,标题景帝。
民国后的史书有把朱祁钰称作明代宗的,可能是承认南明,可能是强迫症发作。
但是朱允炆普遍被称作惠帝,大概是朱棣长期抹黑有成、妈宝哥和肉麋哥形象太深入
人心的关系。
崇祯死后整个环境超乱。李自成没帮他上諡号。清朝请了个投降的官员来拟定,
结果不但给了諡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端皇帝,还放送庙号怀宗。
南明在讨论阶段提出烈宗敏皇帝、思宗、干宗、正宗,最后选定庙号思宗,諡号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第二年有人讲说“思”可以当下諡,提出要改庙号,接连有敬宗、毅宗、烈宗正皇帝
等版本,最后敲定改成毅宗。几个月后弘光帝被抓走,唐王监国,再改威宗。
以上諡号庙号《明史》编辑部一概不承认。
顺治过了几十年后才发现当初被那个投降官员骗了,末代皇帝没有庙不进太庙,
所以不用庙号,所以敲定最终版庄烈愍皇帝。《明史》用庄烈帝下标。
朱标諡号毅文太子,朱允炆追尊孝康皇帝,庙号兴宗。靖难后朱棣恢复称毅文太子,
南鸣放著没追尊,《明史》在朱允炆的本纪叫他毅文太子,在他的传里叫兴宗孝康皇帝。
嘉靖他爹兴王朱祐杬,薨时被赐諡号兴献王,嘉靖登基时没能给他追尊,直到隔年
才升级成兴献帝(兴是藩国名,而且没有皇),因为庙在安陆王府,所以没有庙号。
三年,加上皇字。称本生(亲生)皇考(老爸)恭穆献皇帝(成功挤身献帝俱乐部),
把神主牌放进宫内的奉先殿(家庙)里面。
几个月后,因为终于不用强调是亲生老爸,所以把本生去掉。
七年,加尊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
十七年,諡号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成功塞进太庙,
摆在孝宗和武宗之间。
《明史》在世宗本纪里称他兴献王,在他的传里称睿宗兴献皇帝。
-----------------------------
刊误:南明后来有帮朱标恢复孝康皇帝的諡号与兴宗庙号,但没有用O天X道作开头。
从朱棣驾崩开始,明朝皇帝的諡号一律用“O天X道”的格式作开头,后来嘉靖
十七年也给朱元璋的諡号加上开天行道四个字为开头。
弘光登基后追尊他爹为皇帝,但是只称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没有O天X道
也没有庙号。原本恭字倒也没什么,可是历代恭帝都是等禅让和等投降的,所以后来
改为孝皇帝(前面不变)。
永历后来才给他加上庙号恭宗,諡号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孝皇帝。
我个人挺好奇弘光为什么没给朱常洵上庙号,一来他对朱允炆和朱祁钰慷慨到
一个不像话的地步,有庙号、有O天X道。二来他恢复了朱标的庙号諡号。
比较起来,三个追尊皇帝里,朱标不是直系祖先,所以仅恢复朱允炆追尊的庙諡;
朱祐杬是他的天祖,所不变;自己的父亲不仅諡号少了四个字,连庙号都没有。这等于
做儿子的不祭祀老子(靠北,我也是),他们家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题外话,朱常洵在洛阳沦陷时被李自成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