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为什么外族来到中国就成了中国人?

楼主: ilha   2014-07-18 01:08:39
为什么外族来到中国就成了中国人?
这个问题的解答,最好一个时期、一个民族、
一个地区去做研究,才能彻底获得满意的解决。
而这个问题,必然牵涉到一些重要的概念,或
说理论模型,也可以。而同化、涵化与文明化,
是很难避免的争点。
如果要说同化、涵化与文明化是无法定义的,
或者汉化、美国化、伊斯兰化是无法定义的,
要说他们的概念缺乏核心,是完全模糊而无法
做出标准化的定义,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可
以不用再做下去了。因为没有操作型的概念分
析工具,可以先缓一缓。
秦国的政策,是一个非常理想型的机械帝国,
把人透过法家的秩序安置到每个位置,形成
有序的机体。这个理想贯彻下去,就形成了
秦朝有名的暴政。他的暴政正是建立在他的
机械性,从考古上可以发现,所有的墓制都
要变更成秦制,从关中到关东,都变成新的
仪式。这种文化上巨大的压迫力,堪称同化
政策的最佳展现。而这只不过是华夏内部的
自我同化。
由于秦朝的机械帝国在赵高与胡亥恶搞王族
公子与官吏群体,使得他缺乏了调控机械整
体秩序的控制程序,所以崩溃掉了。这使得
汉朝采取了郡国制度,以及黄老孝道之政,
内部凝聚的同化力道放松。但是,这不表示
内与外的结构是一样的。
汉朝对于外族,鼓励他们的汉化。比如说,
异族王最好跟汉朝朝贡,并且取汉朝喜欢的
那种“文明化”的名字。也就是,单名。因
此,南匈奴单于会出现“比”的名字,倭王
也会出现“武”、“珍”的名字。这种文明
化不会只是单纯的“学做文明人,穿好衣、
吃好米”那样的初级状态而已,还包括了一
系列的冠位制度、朝贡关系与中央集权。全
部东亚与内亚东部都逐渐走上中央集权,他
们都受到了汉化那种“中央极权、上国思想”
秩序观的潜移默化。
不过,文化上朝中央集权转变,并未放弃自
我的身分认同。因此,究竟同化是种族主义
式的?还是国家主义式的?还是文化主义式
的?这就有讨论的空间。争点也多半在此。
很多人一定要求同化是完全的汉化或阿拉伯
化,而不要不完全的农业化或伊斯兰化。如
果不满足于文化上的同化、生活型态上的同
化,或宗教上的同化,当然,就很自然会发
出疑问,在历史上,同化真的有出现过吗?
可是,壮族的汉化,隼人或熊袭的日本化,
罗姆的鄂图曼化,埃及的阿拉伯化,高卢的
罗马化,亚历山大征服区域的希腊化,这些
都是非常高强度的同化。他们的国家、文化
与民族、语言等认同,基本上是渐渐融合到
他们所“同”的“标的”的。因此,与其去
质疑同化的概念无从获取“标准化”的操作
型分析工具,不如去思考历史分析的目的是
什么?
一些历史现象既然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我们最好是妥协地去了解他们形成的动因
与过程,而不是去质疑缺乏一套合理的史学
方法故而这些现象实际上并不存在。知识论
从来告诉我们研究知识必须仰赖正确的途径
,但是缺乏正确的途径并不表示知识本身就
会自动不存在。
班图民族大迁徙在中部非洲的那种作用,可
以说是种族代换远大于同化,所以在思索的
时候,应该予以排除。但是像是北魏孝文帝
的汉化政策,就必须考虑当时的洛阳籍鲜卑
人,他们汉化的可能性比较高,涵化或文明
化的可能性比较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
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的
状况都是不一样的,必须一一清理,才能找
出答案,或者证否。
如果强势文化同化掉弱势文化,再去比较双
方的异同。最终,可以宣称差异的部分见证
了弱势文化拥有“象征性”的顽强存留或者
基质性──这种象征性,在多元化、民主化
、学术化的今天,大可嗤之以鼻──但是,
如果抛开这种“现代性”的环境呢?也许就
可以看出我们现代人的盲点也说不定。
古代本来就不是多元化的世界,古代人本来
就缺乏用google打开世界地图的能力,也没
有internet可以交流分享多元观念。他们都
是摸索中求生存的。所以,这种所谓的“象
征性”不好吗?
即使是今日的汉语,也顽强地保留了远古古
语的基底,那种象征性残留,仍然存在着。
他们是以很基础的、共通的词汇、语法或概
念,很微弱地存在着。具体细节请参看汉语
史或比较语言学的作品。即使是语言,都会
有象征性残留,这种残留本来就是一种“客
观的真实”,本身似乎不具备道德上的受批
判性。也许我由于缺乏社会科学(除了史学)
方面的训练,对于一些社会学、文化人类学
或政治学之类的术语不是很熟悉,并不是很
能够理解为何要提出“象征性”来。
同化、涵化、文明化、汉化......这些概念
都是学术界讨论很多的老问题了,相关争点
也很多。似乎在wiki上有些概念缺乏相应的
辞条,不过这不影响上述概念无法在学术上
进行定义、标准化与做跨范围比较的可行性。
至少我的感觉是如此。
以上。
作者: jiansforever (全身心给DNA征服)   2014-07-18 08:2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